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綿陽三診是獨詞類材料作文題,具體內(nèi)容如下: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變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為條件,則甲事物為乙事物所制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大千世界,制約無所不在,如何認識制約?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按理講,此道作文題目,考慮周全,指向明確,不應該有審題錯誤。但筆者在閱卷過程中還是發(fā)現(xiàn)了如下一些審題失誤:
1、缺乏對“制約”關系的分類
“制約”,從來源來說,包括內(nèi)在(自身)和外在(他人);從類型來說,包括自然條件制約(如“天時、地利”)和社會環(huán)境制約(如“人和”)。等等。
這樣的分類,可以選擇立意與選材方向。
談他人或社會制約的多,就可選擇談個人條件對自身的制約,以做到立意新,且感受實而深。
2、缺乏對“制約”含義的準確理解
“制約”說到底是一個動詞,并非名詞!耙(guī)則”“法律”與“制約”有關聯(lián),社會通過“規(guī)則”“法律”對一些不良行為進行制約,形成一種社會作用于個人的關系,引導人們遵規(guī)守法。盡管如此,卻不能將“制約”等同于“規(guī)則”“法律”。同樣,“制約”與“道德”“自由”有關聯(lián),“道德”是“制約”的手段,“自由”是“制約”的對象,同樣不能將‘制約’等同于‘道德”“自由”。
還有“制約”,也不等同于“自律”。
3、缺乏對“制約”作用的全面把握
“制約”從作用上來講,有好有壞。如國家層面的法律、規(guī)則以及道德行為規(guī)范,引導人性不斷完善,世風不斷純正,促進社會和諧,這是“好”;又如外國的惡意制約,帶來的是國家發(fā)展受阻厄;還如個人心理疾病,帶來了成長的障礙。這一些,是不好的。
不能一味地為“制約”唱贊歌,如有同學擬題為“制約,黑暗中的黎明”,顯然是不合適的;也不能一味地說突破。
最好是把好壞合在一起談。
4、缺乏對“制約”的辯證思考
“制約”涉及的關系不同,解決的辦法就不一樣。對能促進我們健康發(fā)展的“制約”,要順應、接受與遵從;對阻礙我們發(fā)展的“制約”,就要想辦法克服、改變以至突破。
議論文不單純考查語言與思維,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識見”。綿陽三診獨詞類作文“制約”更是如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zzw/1118895.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輔導:構(gòu)思要有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2008湖南高考滿分:遠近焦距
2008年江西滿分高考:給人類的一封信
09高考上海滿分:板橋書法折射的創(chuàng)新力道
高考精彩結(jié)尾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