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曾國藩,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后世推崇。他的“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彼嬲]人們只要做事就會犯錯,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恩情。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彼嬲]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曾國藩這“兩戒”,哪一戒對你的人生更重要?你更喜歡哪“一戒”?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清醒做人,理智做事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曾國藩,他把做人做事之道都凝結在他的“六戒”之中,其中的第二戒這樣寫道:“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他告誡我們只要做事就一定會犯錯誤,不能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道德上的小瑕疵,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處,忘記別人的恩情。第四戒寫道:“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它告誡我們,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觀、公正地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在曾公的這“兩戒”中,我更喜歡“第四戒”,因為它深刻明理,他告訴我們待人要理智的道理。
在人生中,不要因為別人有小過錯,就厭惡和嫌棄人家大好處;不要因為一點小的怨恨就遺忘了人家大的恩德。生活中的確會遇到一些人一些事,他們在幫助你時,不小心犯了過錯,激怒了你。這時,我們就應該像曾國藩那樣,學會包容,包容他們的缺點,留取人家的長處。因為他們畢竟無私地幫助過你。但是,我們也要學會鑒別什么樣的人師值得包容的,有的人是故意讓你心里不舒服的,第二戒意思雖然明確,但道理卻有些通俗淺顯。
所以,相比第二戒,第四戒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我更喜歡它。利益可以共享而不可以單獨獲取;計謀可以少而不可以多。為人處世,我們不能一味地寬容遷就別人,不能像愚昧的北魏佛教畫中的人物一樣,割肉飼鷹,以身飼虎,愚昧無知。因為這樣,鷹還是鷹,虎還是虎,根本不會改變兇殘的本性。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待他人,理智地處理事情,我們才能分清身邊的是與非、對與錯、真與假。這一點,對我們成長中的青年人尤為重要,它指引我們理性地待人接物,明辨是非,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明朝的嘉靖皇帝便是那種“隨心而動”的人。他一上位便提出了不認上任皇帝當“爹”。而后又無理地提出讓自己沒當過皇帝的親生父親入太廟,最后便是任用嚴嵩這樣的奸臣。任憑奸臣如何貪污,如何玩弄權術,他總是“穩(wěn)如泰山”。因為嘉靖皇帝包容了那些奸臣的“小錯誤”,寬容地對待奸臣的權謀,結果釀成了大明王朝走上了下坡路的大過錯?梢,理智地處理問題,清醒地面對他人有多重要。
人生可能絢麗多姿,也可以荊棘遍地;可以創(chuàng)造輝煌,也可以碌碌無為;可能友人常伴,也可能孤獨一生。但是我們必須長存清醒,保持理智。因為理智,所以我們動則隱性;因為清醒,所以我們豁達;因為辨識,所以我們明確根本。因此,我更喜歡曾公第四戒的深刻。
【修改與點評】
1.題目《清醒做人,理智做事》深刻地揭示材料和文章的中心,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2.開篇引用材料,能夠亮出觀點和態(tài)度,揭示原因;正文部分運用“欲擒故縱法”,首先論述第二戒的道理,然后引述材料,列舉事例,用兩段重點論述觀點“第四戒”,飽滿深刻。
3.結尾處用排比句再次論述了觀點,總結上文,回扣論點,表明態(tài)度。
4.文章按照任務驅動型要求,在比較中突出“更”字,表明了作者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zzw/1294151.html
相關閱讀:2019高考作文深度解讀系列 之表達與接受-全國卷1作文審題談
2019年浙江高考優(yōu)秀作文賞析:入書一游,且攜身心
2019上海語文卷評析:閱讀選材多樣 作文聯(lián)系社會
中學生暑假日記5篇
首尾點題突中心,中間過渡銜接緊-升格作文示例及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