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燕珍
每次考試,不管什么內容的材料作文,都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因為審題不清,導致作文跑題偏題。筆者就按事實材料、觀點材料、故事材料、寓意材料這四種不同的材料內容分類,分析作文審題跑偏的幾種類型及應對策略。
一、事實材料類(即以時事熱點、社會現(xiàn)象等為內容的材料)“只看表象,不求深入”。
有人在飛機上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同樣是三十歲到四十歲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看書,公務艙的旅客大多看雜志或用筆記本電腦辦公,經(jīng)濟艙的旅客則看報紙、看電影、玩游戲和聊天的比較多。
在機場,貴賓廳里面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艙候機區(qū)的人全在玩手機。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
這則材料談到了一個社會現(xiàn)象,但重點落在最后一句話上:“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所以立意時應圍繞“位置與行為”的關系來談,才是準確切題的。以下題目就精準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如有為方有位,有位更有為;行為影響位置;行為決定高度。也可以反彈琵琶,擬題為“位置決定行為嗎?”
失誤舉隅:有的同學大談特談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立意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造就人才”;有的認為是他們的性格或習慣使然,談“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成就人生”;有的糾結于頭等艙、公務艙、經(jīng)濟艙體現(xiàn)的不同的經(jīng)濟實力,談人生的差距進而提出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立意為“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甚至還有的談“書中自有黃金屋”、手機的利與弊……
失誤原因:只注意到材料列舉的現(xiàn)象,沒有分析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問題;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就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得出結論,沒有抓住材料的實質;寫作時就事論事,繞來繞去都在一個思維層面上兜圈子。
應對策略:閱讀材料不要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更不能沒有依據(jù)地想當然,隨意替換材料中的關鍵詞,而應學會剖析材料的內在聯(lián)系,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找準最能表現(xiàn)材料本質的意思,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二、故事材料類(即啟示人們某種道理或啟發(fā)人們某種思考的小故事)“只看局部,不看整體”。
我家樓下不遠處,有個廢品收購站。收廢品的來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經(jīng)過時我都會看到他們俯著身子整理廢品。這時,我總會想到“艱難”兩個字。家里有空飲料瓶或廢報紙,我就趁早晨上班時,順手悄悄放到廢品收購站門口,然后離開。
某個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樣,把一袋舊報紙放到收購站門口,沒想到,她竟跑過來,攔住我,硬塞給我兩枚一元的硬幣。我推搡著,那女人說:“大哥,我們是收廢品的,雖然掙錢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沒道理不給你錢,快拿著吧。”聽了女人的話,我隱隱感覺臉上發(fā)燙,鄭重地收下兩元錢,看著她高興地轉身離開。
這則故事的內容很淺顯,講述的是“我”出自善意想幫助收廢品的鄰居一家,但沒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女人一家雖然處境“艱難”,但自強自立。所以寫作的重點應該放在“行善與尊嚴”的關系上。
失誤舉隅:與材料若即若離,似是而非:有的同學寫成“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樂于助人;有的寫不要貪圖小利,要講誠信;還有的寫要關愛弱勢群體,底層人物也有人性的光輝;甚至還有的寫清潔工與公德問題。
失誤原因: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看待問題不夠全面,片面地理解材料的主旨。沒有立足于對關鍵語句及重要細節(jié)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錯把枝葉當主干,造成審題失誤,導致行文偏離題意。比如寫要樂于助人,沒有注意到后文“我隱隱感覺臉上發(fā)燙”的感情傾向,結果立意與命題者意圖南轅北轍了;寫不貪小利,要講誠信的,忽略了故事的背景,對女人給錢的行為沒有正確歸因;至于寫底層人物的人性美、關愛弱勢群體之類的,看上去很深刻,實際上已經(jīng)轉移了話題,顧左右而言他,風馬牛不相及了。
應對策略:必須從整體上感知,從事件的前因后果、感情傾向等角度多加對比,得出符合通篇題旨的立意。對故事類材料深意的把握,如果只從局部出發(fā),沒有看到事件的前后關聯(lián),就無法全面準確地理清材料的主旨、意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zzw/1322174.html
相關閱讀:2019年廣州二模標桿作文及點評:點亮價值明燈,泅渡人生之河
2019年高考作文題預測:“尊重規(guī)律 綜合考量”
高考語文擬題技巧
2019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作文講堂之最新材料作文審題集錦(4)
高中軍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