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壞習慣是一個人的人格的一部分接受它才能更好地改變它
“本來,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計劃,但忽然間不想干了,于是放縱自己,一整天在單位什么正經(jīng)事都不做,只是晃著。下班了,沒人指責自己,但自己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黑洞,覺得真是可怕。”
“我是個胖子,知道減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還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緒一低落就會敞開肚皮大吃一頓。減肥計劃中止了,自己心里也充滿失敗感。”
“我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時都是掛在網(wǎng)上,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單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發(fā)疼兩腿發(fā)麻都不肯停下來。”……
“以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事人沒有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廣州樸實管理咨詢公司的資深培訓師何長明說,“在我近10年的培訓中,如何增強自控力是被問到最多的問題。”
“增強自控力并改變壞習慣可以說是一門科學,”正在寫關(guān)于自控力專著的何長明說,“與一般的理解不同,改變惡習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心代表著你內(nèi)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一)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無論你現(xiàn)在怎么痛恨壞習慣,它一定曾讓你獲益。”廣州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的袁榮親咨詢師說,“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某私營公司的文秘小劉有一個壞習慣:什么文件,她都會拖到最后的一刻才會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開了次會議,老總讓小劉最遲周四交上整理好的會議記錄。無論周一、周二時間多么寬裕,小劉都不會先完成這份記錄。她經(jīng)常是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電腦上打開一個文件,但每寫幾個字就會停下來,一個字都寫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會在電腦上對著鍵盤一通狂敲,如果下午完不成——這對小劉是家常便飯,她就會拖到晚上,搞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夜里一兩點才下班。周四,她一定會一早來到單位,紅著眼睛、帶著一臉的疲憊把報告親自交給老總。
小劉下了無數(shù)次決心,發(fā)誓要改變自己這一作風,但一年年下去,沒有任何效果。
袁榮親說,小劉知道,這是一個惡習。但她一直沒有想過的是,這個惡習給她帶來了不少好處。譬如,同事們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這個稱號傳到老總耳朵里,老總也從不批評她做事拖沓。這些好處成了獎勵,強化了小劉辦事拖沓的習慣。
這個惡習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小劉的爸爸對小劉要求很高,上學的時候,每次做完作業(yè),她爸爸都要檢查一遍,一發(fā)現(xiàn)差錯,爸爸會狠狠地批她一頓,斥責她不努力不認真。
最后,小劉發(fā)展出應(yīng)對辦法:熬夜在最后一刻才把作業(yè)完成。這樣,即便爸爸檢查出了錯誤,但因為知道小劉熬過夜,不僅不斥責她,反而會夸她用功。公司里其實也一樣,老總是男性,面對老總就仿佛是面對老爸,小劉害怕老總斥責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應(yīng)付方法應(yīng)對老總。
“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自己現(xiàn)在會無意識地去習慣運用它。”袁榮親說,“這是一種特殊的‘刻舟求劍’。
。ǘ┙邮軔毫暎核厝粚(yīng)著一種“次人格”
惡習的對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發(fā)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觀念:我必須控制住自己。
但何長明說,這是對自控力的一個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我們將壞習慣當作自己生命中的一個敵人,發(fā)誓要擊敗它。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但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后它還會發(fā)起攻擊。這就好比是彈簧,你壓抑得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wǎng)絡(luò)成癮者等人群在改變壞習慣時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重要原因。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壞習慣實際上都是我們?nèi)烁竦囊徊糠郑挤从持覀冏约旱纳顚有枰?/p>
前面說的小劉的例子,她之所以總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既是為了逃避老總的指責,也是為了贏得老總和同事的贊譽。許多網(wǎng)絡(luò)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整日沉溺網(wǎng)絡(luò),要么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愛,要么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復學習實在太乏味了。
何長明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nèi)心的聲音,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著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了解它。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樣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涵的能量就會被我們接受,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才會發(fā)生。何長明說,這個過程被稱為“次人格整合法”。
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嗎?你必須在周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呆呆地坐在電腦前,腦子里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愿意敲。你一會兒打開旅游網(wǎng)站,一會兒打開爬山網(wǎng)站,所有的內(nèi)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刷新網(wǎng)頁。你強烈地譴責自己,發(fā)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過了一會兒,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刷新電腦網(wǎng)頁了。
那么,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nèi)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煩躁和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現(xiàn)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guān)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nèi)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nèi)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整天強迫自己完成這個義務(wù),完成那個責任,那么,一個人就會發(fā)展出很多個與自己的主人格相敵對的次人格。從意識上看,這個人似乎很負責,很正常。但從潛意識看,這個人的內(nèi)心中會有很多沖突。碰到這種情況,何長明說,他就會嘗試用“次人格整合法”對他進行治療。這個方法的宗旨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朋友來接納。
但多數(shù)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膽怯、苦惱、恐懼、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無視或排斥的態(tài)度。比方說,有一天早上醒來,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過你,要忘掉這種不好的感覺,對自己大喊幾聲“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號,用這種積極暗示壓下內(nèi)心那個無助而孤獨的自己。這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終會造成次人格與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來一個大爆發(fā)。
何長明說,在培訓課上,他從不會教學員做壓抑性暗示,而是教學員認真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并從這個根源入手來解決問題。
。ㄈ⿲ふ覄恿Γ喊l(fā)現(xiàn)你內(nèi)心的使命感
做了決定,但卻遲遲不去執(zhí)行,或者執(zhí)行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而惡習仍在繼續(xù)。之所以屢屢出現(xiàn)這種情況,其根源是沒有找到使命感。何長明說,強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們改變的發(fā)動機。
譬如,很多人都下定決心減肥,但卻屢屢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減肥?或者說,減肥的動力是什么?為了保持健康,從而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好地幫助家庭,養(yǎng)育子女?還是就是為了看上去更漂亮?
如果減肥的動力只是外部動力——讓自己看起來更苗條。那么,減肥是很容易失敗,因為周圍人的評價總是七嘴八舌、意見不一,減肥者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打擊而自暴自棄。并且,這樣的理由也不足以讓一個人全身心地奉獻。很多人發(fā)誓減肥后沒幾天就放棄了目標,只好屢屢抱怨“我就是沒辦法自律”。實際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隨便做一個決定,然后就能100%地實施”。要保證自己的誓言得到堅持,就必須給這個決定找到足夠的理由。
一名摔跤隊的選手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他的體重是210斤。在大一大二期間,他多次發(fā)誓減肥,但每次都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兩年過去了,他的體重沒有任何變化。但進入大三后,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體重減到了160斤。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談戀愛了,愛情給他的減肥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催發(fā)了他的使命感。
何長明說:“按照我的經(jīng)驗,最大的問題不是自律,而是我們沒有花費工夫確定愿景——為什么要改變?我們沒有求助于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動力,沒有求助于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
聽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才是你的動力之源泉。初戀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初次約會時,你會拖延嗎?當你熱衷于一個電子游戲時,你會拖延嗎?答案很簡單。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時,動力會從內(nèi)心自動產(chǎn)生,你自然會獲得自律。不要從外界去尋找迫使你改變習慣的東西,因為它們很容易被你放棄。
“當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何長明說,“這就像玫瑰要綻放,茉莉有芬芳,鳥兒會飛翔一樣。所以,請記住,增強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ㄋ模┡嘤昧晳T:兌現(xiàn)承諾,從小處做起
學會了和“次人格”對話,又找到了改變習慣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
絕非如此。盡管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但改變惡習仍需要一點:立即去做。
因為,每一個舊習慣對應(yīng)著的神經(jīng)回路是無法消失的,只能靠新習慣打造更強大的新神經(jīng)回路,用新的神經(jīng)回路去戰(zhàn)勝舊的神經(jīng)回路。
新的神經(jīng)回路一開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戰(zhàn)勝舊的神經(jīng)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聰明的策略。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規(guī)定一些小的任務(wù)。譬如,查出明天要撥打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資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著開始工作。
一開始不要急著作大的決定,要慢慢開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諾并且遵守這些承諾。讓你的內(nèi)心引導你作出承諾。承諾一旦作出了,無論是怎樣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何長明說:“當你作出承諾并履行承諾時,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諾的能力就會增加,簡單地說就是你會越來越自信……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你知道什么該做,并真的那樣做了,你會覺得很開心,你會對自己很滿意,會獲得心靈的寧靜。”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壩分裂會導致洪災(zāi),地表的分裂會導致地震,山巒的分裂會帶來山崩,愛情的分裂會帶來離婚,同樣你和自我的分裂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和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知道該怎么做卻沒有去做,你會自責,你會對自己不滿意,你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講信譽、不可信,總而言之,就是你開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jīng)給自己作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們?nèi)珜崿F(xiàn)。試著每天只規(guī)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xiàn),而實現(xiàn)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你成了它們的奴隸。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nèi)麥,試著?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不做其中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每個未完成事件都會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無論這些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他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試圖去梳理你的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
那么,無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只要它是你內(nèi)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去為它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xiàn)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aolian/11070.html
相關(guān)閱讀:彼得原理
NLP教練技術(shù)的四種文化
教練世紀已經(jīng)來臨
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
智慧就在歡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