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溝通模式——指責、討好還是表里一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教練技術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溝通是與人交往的橋梁,溝通模式也代表每個人的生存姿態(tài)。一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溝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際關系和生命質量也常常因溝通受到影響。     根據薩提亞的模式,人有多種溝通姿態(tài):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表里一致型是薩提亞所倡導的目標。這種模式建立在高自我價值的基礎之上,達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諧互動。這種模式的人言語表現(xiàn)出一種內在的覺察,表情流露和言語一致,內心和諧平衡,自我價值感比較高。
    討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內在價值感比較低。言語中經常流露出“這都是我的錯”,“我想要讓你高興”之類的話。行為上則過度和善,習慣于道歉和乞憐。
    指責型的人則常常忽略他人,習慣于攻擊和批判,將責任推給別人。“都是你的錯”,“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們的口頭語。究其內在經歷,指責型的人通常孤單失敗,但他們寧愿與別人隔絕保持權威。
    蔡敏莉說,這是最常見的兩種姿態(tài)。有趣的是,指責型的人通常會找一個討好型的人做伴侶,相反,討好型的人也傾向于選擇指責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極端客觀,只關心事情合不合規(guī)定,是否正確,總是逃避與個人或情緒相關的話題。他們告誡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論代價,一定保持冷靜、沉著,決不慌亂。”這類人表面上很優(yōu)越,舉動合理化。而實際上,他們內心很敏感,有一種空虛和疏離感。
    打岔型的人則永遠抓不著重點,習慣于插嘴和干擾,不直接回答問題或根本文不對題。他們內心焦慮、哀傷,精神狀態(tài)混亂,沒有歸屬感,不被人關照,還常被人誤解。
    對于學員提出的疑問“我為什么有時討好有時指責”,蔡敏莉解釋說,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有人會根據對象的不同而彈性調節(jié):對這些人討好,對那些人指責,一些時候討好,另一些時候指責。判斷一個人屬于哪一類型,主要是依據他在親密關系中什么樣的姿態(tài)占了優(yōu)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aolian/2770.html

相關閱讀: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
彼得原理
NLP教練技術的四種文化
智慧就在歡笑間
教練世紀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