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是一種能激動起來的細胞,神經元活動時有特定的膜電位變化,可以用來傳遞信息,一種經歷或經驗帶來的刺激,可以引起它的電負荷發(fā)生輕微變化,并且以電波的形式從神經元體向其周圍支線運動,從而刺激下一個神經元。神經元之間通過化學物質形成功能連接點,且連接點的強度可以改變。通過神經元的活動和傳遞,信息便在人的大腦中儲存。
人的記憶能力,除遺傳因素外,還跟大腦活躍程度有關。每個人一天中大腦活躍的時間并不同。比如我們常說的夜貓子,他們的大腦可能在晚上更為活躍,而有些人則在上午9點到11點。每個人的最佳記憶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于規(guī)律作息,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比如早上8-9點鐘特別高;有的人則習慣于夜戰(zhàn),一到夜間就像貓頭鷹那樣的活躍,腦細胞進入高度興奮狀態(tài),記憶效率在這一時間段特別高。
經常有人說一天24小時內人的記憶早晨最好,因為人們認為,經過一夜睡眠后,早晨人腦活動較為活躍,記憶力比較強,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不管是午睡還是不午睡,在短期記憶以及算術計算等任務中的表現差異并不明顯,而且在整個實驗階段,短期記憶相差并不大。外部因素上人的記憶跟周邊環(huán)境有關,如注意力是否高度集中便是其中之一。午睡與否記憶相差不大,就是因為這些學生知道要參加實驗,注意力都比較集中。此外記憶有其規(guī)律,記憶發(fā)生后都會逐漸遺忘,記憶程度不同,遺忘時間不同,事實上存在一定的遺忘曲線。
人類的記憶分為三種:遺傳記憶、神經記憶和免疫記憶,李淮玉說,遺傳記憶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記憶能力,而神經記憶是后天培育出來的記憶能力,免疫記憶則是因為某些疾病導致人體產生了某些特定的記憶,如有些人突然過目不忘可能就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強迫記憶。人在記憶過程中則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情緒、社會、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比如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人的情緒、飲食、時間、睡眠等。李淮玉稱,時間只是影響人記憶的一小方面,更多還有個體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通過使用一些記憶的方法,可以起到增強記憶速度和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加強神經記憶,比如靈活運用分類記憶、特點記憶、諧音記憶、爭論記憶、聯想記憶、趣味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等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興趣是人們獲得記憶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夠將人的短時記憶自然過渡到長時記憶,如果某個信息可引起人的很大興趣或很大震動的話,那么短時記憶可能會轉變?yōu)殚L時記憶甚至終身記憶。
學習一些記憶方法可以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遺傳記憶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記憶能力,這方面每個人都有差別,而在神經記憶方面則可以進行后天的培養(yǎng)。正因為如此,記憶好壞在個體之間才存在差異。
記憶的好壞,跟周圍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人在安靜的環(huán)境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而有些人則在夜深人靜時注意力才能集中起來。單純依據休息好就判定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記憶能力也會高于其他時段的說法并不準確。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段不一定是早晨,特別是夜貓子,他們的最佳記憶時間段是晚上甚至是凌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jiyizhixun/109650.html
相關閱讀:拍照可能會影響人的記憶力
乾隆皇帝是個超強記憶力天才
老人提高記憶力的幾種方法
大腦最愛5種滋補食物
科學家首次解答人腦如何存儲和恢復陳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