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記憶大師哈利?羅萊因說:“記憶方法是任何人都完全能夠掌握的。記憶力的強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隨著訓練和掌握好的記憶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許多人在劇場和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過在記憶方面所表現(xiàn)出超級能力的人,都對記憶的神秘莫測感到驚訝。
他們是這樣進行表演的:首先,在舞臺中間放一塊大黑板,在黑板上寫上從1至30的數(shù)字。此時,讓表演者蒙上眼睛,再讓觀眾任意說出一種事物的名稱、地點、人名和物名。比如觀眾說:“5—蘋果。”助手就在5下面寫上蘋果。與此同時,表演者開始記憶數(shù)字下面的所有物品的名稱。
一切準備就緒,讓觀眾任選數(shù)字提問,比如觀眾問:“5是什么?”表演者立即回答:“是蘋果。”表演者能準確無誤地回答從1至30或50數(shù)字下面的所有詞——即使將數(shù)字的順序任意顛倒也不會產(chǎn)生錯誤。
這位世界聞名的記憶大師哈利?羅萊因先生,據(jù)說能在招待會上把在座的500人的姓名、臉型一下子全記住。他讓大家用各種語言按順序說出從1至20多位數(shù)字,他當場就能全部記住,當人們?nèi)我馓岢鰡栴}時,他能按指定的語言流利地說出對的答案來。進行這種表演的演員,往往被人們看成是天才,人們會羨慕他們。其實,他們并非所謂智商上的天才、奇才,他們只不過掌握了記憶的要領(lǐng),訓練有素罷了。
記憶的強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隨著訓練和掌握好的記憶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伍德華司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學得正確的記憶方法,就能夠提高記憶力。
他做過一個實驗,把一些人分成記憶相仿的兩組,讓第一組人只依賴簡單的背誦方式去完成一個記憶任務(wù),而讓另一組人先接受記憶方法的訓練,再完成與第一組同樣的記憶任務(wù),結(jié)果掌握正確記憶方法的一組,效果遠比另一組好得多。因此,在記憶中,既要花功夫苦練,又要找竅門、摸規(guī)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大腦記憶的內(nèi)容分許多種類的。心理學家L?R?史奎亞大致上將記憶區(qū)分為“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前者主要又分為與經(jīng)驗或發(fā)生的事情相關(guān)的插曲記憶,以及與知識或判斷相關(guān)的意義記憶兩種,后者主要是與身體或技能相關(guān)的記憶。
所謂的認知技能,舉例來說就是在畫插畫時,腦海里先行思考要以什么樣的順序畫什么樣的圖案;而條件反射則類似眼前突然跳出一只貓,驚嚇之際整個人跳起來之類的行為罷了。習慣性的日常動作亦屬于條件反射。
現(xiàn)在,請想象一下自己運動或玩游戲時的情景。你除了靠程序性的記憶在活動,也和意義記憶、插曲記憶等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一般而言,人的行動是同時需要陳述性和程序性記憶的。
意義記憶是一般的知識體系之一,它就像一本心靈字典,和其它事物具有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性,同時被整理、儲存著,并在必要的時候被激發(fā)、利用、再學習。如此一來,記憶就會漸漸強化,不容易遺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jiyizhixun/11305.html
相關(guān)閱讀:睡眠對記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