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引爆腦力的“導火索”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記憶資訊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生活中要保持新鮮感
  池谷:我經(jīng)常聽別人說“我最近特愛忘事兒”,還常聽到有人說“已經(jīng)這把年紀了,就算開始鍛煉大腦,也好不到哪兒去”。我認為事實并非如此,所謂“特愛忘事兒”其實是人們一個很大的誤解。
  系井:“愛忘事兒只是一種誤解”,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池谷先生,您本人的記憶力不錯吧?
  池谷:我的記性特別不好,周圍的人都受不了我。
  比如,有時候我會向?qū)W生建議說:“你做做這個實驗吧。”但一周后,我看到學生在做那個實驗的時候,可能就會忘了是自己讓他做的,問他:“你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而且還可能說出“這種實驗沒什么意義”這樣的話。我的記性一向不好,但即便如此,我也沒有“我一定要提高記憶力”或“年紀大了,記性也變差了”這樣的想法。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癡呆癥這樣的病癥另當別論,“年紀大了,記憶力就減退了”這樣的認識是不正確的。因癡呆癥而表現(xiàn)出來的遺忘癥狀和我們平時所說的愛忘事兒有著嚴格的區(qū)別。
  人之所以會忘事或一時想不起來,有幾個原因。比起孩子。成人的大腦里儲存了大量的知識,所以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成人是從1萬個知識中提取一個知識的話,那么孩子就是從10個知識中提取一個,速度自然很快。
  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自然會儲存大量的知識,這是很正常的。即便我們一時想不起來某個信息,只要有人提及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馬上就會記起來——“對,就是這個,我就是想說這個”。也就是說,雖然我們一時想不起來,但我們的大腦其實是知道正確答案的,暫時遺忘的信息并沒有從我們的大腦中消失。
  實際上,孩子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時想不起來的情況。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經(jīng)常因為想不起來把東西放在了什么地方而急得團團轉(zhuǎn)。只不過小孩即便一時想不起來,也不會往心里去,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應(yīng)有的正確態(tài)度。
  成人和孩子只是在記憶的類別上存在差異。曾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讓不同年齡的人來記憶一幅圖(見圖1—1),一個小時之后再讓他們畫出自己記住的圖。這幅圖其實是醫(yī)學上用來測試病人是否患有阿爾茲海默氏癥的。所以,如果你去醫(yī)院看病的時候,醫(yī)生拿出這幅圖對你說“請你先看一下,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記憶把它畫下來”的話……
  系井:那就說明醫(yī)生懷疑你得了阿爾茲海默氏癥?(笑)
  池谷:對,可以這么說。(笑)
  那個人通過兩種方式做了這個實驗,就是讓被測試者分別通過看和畫的方式來記憶。結(jié)果16歲以下的低齡組無論是看還是畫,測試結(jié)果幾乎完全一樣;而成年組的測試結(jié)果則表明,通過畫來記憶的效果明顯要好得多。
  另外,讓被測試者通過看來記憶時,低齡組和成年組的成績幾乎沒有差別;但讓被測試者親手畫一畫,成年組的成績接近100分,要高于低齡組。
  這一實驗結(jié)果不但表明人成年以后記憶力沒有減退,還證明了成年后動手輔助記憶的重要性。通過親自動手畫一畫,就不再、是死記硬背信息,而是把記憶信息變成了一種真實的體驗。這樣一來,人便由信息的接受方變成了輸出方,那幅圖也就作為自己的經(jīng)驗而牢牢記住了。
  系井:這是因為手相當于過濾器,把信息過濾了一遍嗎?
  池谷:對。你只要動手畫一畫就會明白,動手畫的時候,我們會把正在描繪的圖和自己知道的某個東西聯(lián)系起來,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所以成人能更快地記住所畫的圖。從大腦機能的發(fā)育來看,孩子的大腦還不具備聯(lián)系經(jīng)驗進行記憶的能力,所以即便讓他們通過畫來記憶,也跟通過看來記憶沒什么兩樣。
  也就是說,在以實際經(jīng)驗為基礎(chǔ)進行理解這一點上,成人比孩子強得多。比較而言,30歲以上的人能夠更自由地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因此就會出現(xiàn)年齡越大越善于用腦的現(xiàn)象。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后面我會詳細地論述。研究表明,至少有幾種大腦的重要機能是在30歲以后才變得發(fā)達起來的。
  系井:年齡越大越善于用腦?30歲以后大腦更加發(fā)達?我們通常認為腦細胞會不斷死亡,大腦機能會越來越差,這跟您說的不是正好相反嗎?這一點我一定要向您好好請教請教。
  剛剛您說親自動手后,外界的信息就會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經(jīng)驗。動手確實很重要,搞實驗科學的人經(jīng)常強調(diào)說“實驗中出點子”,是吧?
  池谷:對,動手對大腦來說十分重要。的確,科學家一旦離開了實驗,就想不出什么好點子來。
  也就是說,多動手意味著多動腦。這是因為大腦的神經(jīng)細胞和手部的神經(jīng)細胞緊密地聯(lián)系著。不知您聽沒聽說過“小矮人”(Homunculus)。1950年,加拿大外科醫(yī)生潘菲爾德通過電極刺激實驗,發(fā)現(xiàn)大腦神經(jīng)細胞與身體各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按照支配身體各部位神經(jīng)細胞的比例,重建了一個人體模型。這個模型人的雙手和口部特別大,這說明支配人雙手以及口部舌頭的神經(jīng)細胞非常多。
頻繁地使用手指,指尖豐富的神經(jīng)細胞便會與大腦連動,激活大腦的神經(jīng)細胞。如果能在做事情的同時活動手指和舌頭,就可以促進思考和記憶。在背英語單詞的時候,邊寫邊念比默記的效果要好,相信大家對這一點都有體會。
  系井:手和舌頭就像“引爆”腦力的導火索一樣,只要動一動就能讓大腦運動起來!
  池谷: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眼中的世界是絢爛、精彩的。對他們來說,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未曾體驗過的,所以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和探知的欲望。但是人成年之后,便容易墨守成規(guī),接觸到某個事物后,會不自覺地將它與自己過往的經(jīng)驗歸為一類。
正因為成人接觸新事物時會不自覺地將之歸類整理,因此就少了些驚奇和刺激。因為刺激減少,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所以成人就會主觀地認為自己的記憶力減退了。
所以,成人與其在意自己的大腦機能是否退化,不如時刻審視自己,看看自己能否用新鮮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世界。
我們決不能“習慣”自己的生活。因為從習慣的那一瞬間開始,周圍的世界就會變得乏味至極。如果成人能夠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大腦的潛力就會得到超乎想象的開發(fā)。
  系井:您的話讓我又一次感到,做一個成年人真好。(笑)
喜歡的東西記得牢
  系井:“聰明”這個詞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用法。有正面的,比如“我真想變得聰明一些”;也有負面的,比如“聰明也沒用”,等等。
  池谷:我覺得有的人雖然考試能得高分,但絕對算不上聰明。
  系井:嗯,我也這么認為。
  池谷:還有一種人,雖然不了解物理法則,但是運動神經(jīng)非常發(fā)達,我覺得這樣的人也應(yīng)該屬于聰明人。
 就算他們不懂復(fù)雜的拋物線原理,但只要每次都能準確地把球投到籃筐里,在我看來也是聰明人。
  系井:對此我深有同感,而且我的看法和您一樣。很多人都把聰明和博學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我們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那個人很聰明,不信你問他。”可這樣的人跟一本百科全書又有什么兩樣呢?
  在我看來,聰明不等同于博學。我們周圍有一些人,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夠充分地理解與吸取,我覺得這樣的人才算得上是聰明人。
我們在欣賞電影和看書的時候,有時會產(chǎn)生“這位導演真是聰明絕頂,太厲害了”,“我非常清楚作者的意圖,這本書真有意思”之類的想法。我認為這種想法只有在信息的輸出方和接受方交流得很好的狀態(tài)下才會產(chǎn)生。
我們很難接受那種一相情愿、毫不顧及欣賞者想法的藝術(shù)作品。如果問我為什么不喜歡這樣的作品,肯定是因為信息的輸出方和接受方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如果信息的輸出方重視與接受方的交流,并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向接受方提出問題,然后期待對方的回答……那么欣賞作品將會變得輕松而愉悅。不管是電影、電視節(jié)目還是書籍,只要作者善于與觀眾和讀者溝通,觀眾和讀者就能從中體會到一種和“與人交往”相類似的樂趣。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在跟人談話的時候,如果覺得對方“很討厭”,通常也會覺得他“可真夠笨的”。說得更絕對一點,這兩種想法幾乎可以等同。
我在說“那個家伙雖然很聰明,但是很討厭”的時候,其實心里想的是“那家伙真是個笨蛋”。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jiyizhixun/17840.html

相關(guān)閱讀:科學家找到記憶超常訣竅 不靠天賦靠技巧
少看電視多看書改善記憶力
純橄欖油能防止老人記憶力下降
6成年輕手機用戶記憶力下降
學習和記憶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