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英國學者培根說:“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梢娮x書在對人的形象、品格的形成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角色。然而一項最新調(diào)查顯示,書籍已日漸喪失了讀者,我國國民識字者的閱讀率正在下降,2003年國民識字者對圖書的總體閱讀率為51.7%,比1998年下降了8.7個百分點;雜志閱讀率為46.4%,而在1998年,國民對雜志的閱讀率達到57%。
讀書無趣自有緣由是什么原因?qū)е聡駥ψx書的興趣逐年下降?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余敏在近期“首屆中國出版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高層論壇”上說:“生活節(jié)奏緊張,生存壓力逐漸加大,沒有時間閱讀是閱讀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余敏的分析一語中的。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人們的閱讀障礙,弱化了人們的讀書能力。
閱讀障礙令人擔憂讀書使人成才,大凡有成就者多是博覽群書,一代偉人毛澤東最為典范。毛澤東自幼好讀書。八歲時便讀了《三字經(jīng)》、《千家詩》等啟蒙讀物。在讀私塾期間就閱讀了“四書”、“五經(jīng)”、《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1912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學,又讀了《御批歷代通覽輯覽》共116卷,讀了盧梭的《民約論》,達爾文的《物種的起源》等大量的中外名著。學生時代的大量閱讀,培養(yǎng)了他“極有價值”的自學能力,毛澤東能成為一代偉人,和他“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毛澤東日理萬機不忘讀書,在信息時代的人們更沒有理由不讀書。
然而現(xiàn)實狀況不令人樂觀,以學生為例,有調(diào)查表明,我國有七成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沒有讀過一本文學名作,八成以上的大學生沒有讀過四大名著。閱讀的匱乏、視野的狹小、想象力的干涸,使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一寫“最難忘的事”,幾乎都是師長對自己的教誨;一寫“逆境中成長”,半數(shù)以上的家庭就會遭受了離異和死亡。閱讀能力低下,不僅僅影響了語言素質(zhì),還影響著其他學科的成績。在中考和高考中,許多學生就是由于閱讀速度慢、閱讀量少而影響了他們對問題的深入分析,無法將正常水平發(fā)揮出來。
速讀記憶應運而生閱讀能力的下降,其實并不僅限于中國,也不僅限于學生,據(jù)統(tǒng)計,11歲的英國學童只有60%能達到應有的讀寫能力。55%的日本中學生視讀書為畏途。學生閱讀能力出現(xiàn)障礙,是各國教育工作面對的一項共同挑戰(zhàn)。為了增強國民素質(zhì),許多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強閱讀教育,特別是加強對閱讀方法的研究。于是速讀記憶法應運而生。
速讀記憶法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隨后在許多國家得到普及。在德國,速讀培訓網(wǎng)絡覆蓋全國。在日本,新聞界人士、科學家、醫(yī)師等都進行速讀學習,全社會工作效率倍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jiyizhixun/3120.html
相關閱讀:人類的三種記憶方式
在考場上突然“記憶堵塞”怎么辦
魚類的記憶力
人類記憶能力即將從聲音記憶時代跨入圖像記憶時代
神經(jīng)衰弱癥狀為什么記憶力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