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內容相近,大腦皮層工作的部位也比較相近,長時間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腦細胞內物質的消耗和廢物的積累,因而提前產生疲勞。由于相近的科目和同類的材料放在一起學習,大腦中的神經聯(lián)系也比較接近,產生重疊、交錯,容易產生混淆。
善于學習的學生,很注意文理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例如,學完語文看物理,做完數學看歷史等等。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若穿插上文體活動,進行積極的休息,對記憶也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在記憶的非佳時間里,不妨嘗試帶著問題去閑談,閑時得“寶”--在閑談中學記“無字理”,能額外地記住原本在最佳時間里應該記住的問題。
計劃用1小時來背誦一篇文章,對這1小時的安排可以有兩種方法:
一是集中法,就是在1小時之內,不斷地反復地背,直到記住為止;
二是采用分散法,就是把背誦的時間分在幾次進行,如每天背20分鐘,在三天背完,總的背書時間還是1個小時。
檢查記憶的效果,發(fā)現(xiàn)分散法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集中法。這是為什么呢?
一個學習過程,如果相對地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那么,前面的學習活動會影響后面的學習活動,即前攝抑制。例如,剛踢完足球,就立刻做功課,注意力常常難以集中,就是因為前面的活動雖然表面上結束了,但這個神經活動并沒有停止,還要持續(xù)一段時間,使后面的學習活動受到干擾。前面活動引起的興奮越強烈,對后面學習活動的干擾越大。同樣,后面的學習活動也會影響到前面的活動,即后攝抑制。
實踐證明,總是開頭和結尾階段的學習效果好。不少人一早起來,學習效果最好,除了早晨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外,更在于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學習活動基本不受前面的干擾。也有的學生睡覺前記憶外語單詞和背課文的效果好,這是因為背完后就休息或睡覺,不再受其他活動的干擾。
分散學習法實際增加了學習過程中干擾少的首尾階段,每次學習時間較短,大腦細胞也不容易疲勞。
在采用分散學習法學習時,要掌握好間隔時間。間隔的時間太長容易遺忘,間隔的時間過短,又容易受到干擾。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特點,開始各次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以后則可以逐步加大,如果材料太難,則可以有較多的間隔次數,學習材料如果比較容易,內容又比較少,則間隔次數可以減少。
相比之下,集中學習法由于首尾少、干擾多,連續(xù)集中學習相近的材料,容易使大腦細胞感覺疲勞,神經聯(lián)系產生差錯,記憶效果相對會打折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fa/17472.html
相關閱讀:王峰記憶法的記憶方法簡介
對初學者學習記憶的一些建議
語音聯(lián)想
進行違背常理聯(lián)想的三種方法
提高記憶能力的常用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