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聯(lián)想成分的記憶活動,有助于在材料之間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從而在記憶中保持得更為深刻和長久。例如有人在記憶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時,將原本無意義的數(shù)字串8848?13聯(lián)想諧音為"爬,爬,死爬,登一山",印象深刻,經久不忘,比單純機械記憶數(shù)字不容易遺忘得多。
無長遠記憶動機的比有長遠記憶動機的容易遺忘
目的與任務的變更常會改變記憶效果,沒有記住的常常是不想牢記的。人們只記住想記住的知識與實踐經驗。
記憶的訊息靠感覺器官輸入腦中
人類靠感覺器官生發(fā)出來的各種功能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來接收外界的各種知識與經驗并轉錄為信息(訊號)后分別輸入大腦皮層的視覺區(qū)、聽覺區(qū)、味嗅覺區(qū)、動覺區(qū)。
由于各種感覺器官具有各不相同的生理功能而各有各的分工,所以不同類型的信息大都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輸入大腦,如文字、圖像信息主要通過視覺輸入(盲人可以通過凹凸不平的文字、圖像將信息感知),音樂、語言、聲響信息(訊號)通過視覺輸入,空氣中的氣味只要通過嗅覺輸入,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通過味覺輸入,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熱軟硬等信息主要通過觸覺輸入。
有的信息,也可被兩個或幾個感覺器官所接收,雙重或多重輸入大腦。
大腦對從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訊號)有不同的吸收率。有人的實驗結果表明,在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信息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次之,為11%;再次是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有人由此而稱視覺為優(yōu)勢分析器(接收器)。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感覺器官是人們獲得記憶的第一物質基礎。因為先天的盲人絕不能有自然萬物視覺形象與顏色的印象--不會產生對它們的記憶;先天的聾人也絕不能有對音樂、言語、聲音的記憶。曾經有人說:"所有的教育,都是一種感官的訓練。"
記憶有潛力可挖
人的記憶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
重量不到1.5千克的人腦是已知宇宙中最復雜的物體,它比任何一種人間已經有的機器都要復雜得多,也是我們成為萬物之靈的關鍵所在。
有關專家大都認為,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人類,每人一生中所記憶的各種信息(訊號),其總量不足大腦容量的十分之一--天才也概莫能外,至少有十分之九以上的"空房"在等待著"信息(訊號)之客"光臨,永無"客滿"之患。
大多數(shù)人對人腦的潛能知之甚少。迄今為止,人類只是在用半個腦子思考問題,如果兩側半球都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那么人所能完成的事業(yè)將是多么的驚人。
記憶生理學提供了如下一個事實,大腦兩半球各有各的分工:左半球掌管計算、語言、邏輯、分析、書寫以及相類似的信息;右半球掌管著想像(形象)、顏色(色覺)、韻律(節(jié)奏)、幻想以及相類似的信息。這表明,我們每個人既具有科學潛力,同時也具有藝術潛力。
多數(shù)人出現(xiàn)單向發(fā)展的情況,并非由于天生無能,而只不過是大腦的一半球沒有像另一半球那樣有機會得到鍛煉而發(fā)展罷了。
阿倫·佩維奧博士說:"假使你僅僅通過詞語來記住事實和想法的話,那么你只用了你一半的腦力。當同一事實或想法不僅通過詞語(貯存在左大腦)來記住,同時也通過圖像或草圖(貯存在右大腦)來記住,那樣就在你的記憶中建立起了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合體。當你需要回憶這個事實和想法時就可以從這一聯(lián)合體提取。"
從方法論和運籌學角度說,如本書所列,許多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還鮮為人知。如果你能掌握并運用好其中的一個方法,你的記憶就會被強化,一部分潛能也就會被開發(fā)出來而產生很可觀的實際效果;如果你能全面地掌握并運用好這些方法,使他們在相互協(xié)同中產生增值效應,那么你的記憶力就會有驚人的長進,近于無窮的潛能也會釋放出來。多數(shù)人自我感覺記憶不良,大都是記憶方法不當所造成的。
朋友們,請相信自己的大腦,它猶如一望無垠的照相底片,等待著信息之光閃現(xiàn);又如同浩瀚的汪洋,接納川流不息的記憶之"水"--無"水"滿之患;還好像沒有引爆的核材料,一旦引爆,它才將蘊藏的超越其他材料萬億倍的核熱潛能釋放出來,讓您輕而易舉地騰飛,鑄就輝煌,造福于人類和自己。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記憶大有潛力可挖,但是也不要濫用大腦。因為腦是一個有限的裝置--記憶的容量不是無限的,一瞥的記憶量十分的有限,其最大量(以塊--創(chuàng)克為單位)僅為7±2;過頻地使用某些部位的腦神經細胞,時間一久,還會出現(xiàn)功能降減性病變(主癥是效率凸減);腦細胞在中年就不斷地死亡而數(shù)量不斷地減少,其功能也由此而衰退……故此,不要"錐刺骨,頭懸梁"地去記憶那些過了時的、雜七雜八、無關緊要、結構松散、毫無生氣、可用筆記以及其他外貯手段幫助腦記的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jiyishu/7256.html
相關閱讀:人腦記憶力是怎么形成的
協(xié)同記憶法
拉動你的阿莉阿尼線
記憶的起源與發(fā)展
記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