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能否復制?成功可否經(jīng)過訓練而達成?如何追求卓越?我們面對各種刺激,心理到底是在如何運作的?即心理活動的機制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介紹NLP,既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心理活動的心理機制,了解信息如何影響人的心靈,又可以學到一些成功心理訓練的新思想、新方法。
有人把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翻譯為神經(jīng)語言學,神經(jīng)--語言程式。神經(jīng)語言學多是Neurolinguistics的譯名,Neurolinguisitics主要研究語言習得、語言掌握、言語生成、言語理解的神經(jīng)機制,研究人腦如何接收、存儲、加工和提取言語信息,研究正常言語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和言語障礙的神經(jīng)病理 機制。即使是顧名思義,也容易由"語言神經(jīng)學"聯(lián)想到主要研究言語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等內容。
所以,將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NLP)翻譯成神經(jīng)語言學容易引起誤會。將NLP翻譯成神經(jīng)--語言程式多是臺灣、香港地區(qū)的譯法,中國DA陸的人習慣說"程序",而少用"程式",所以,我們認為,將NLP翻譯為神經(jīng)--語言程序妥當一些。神經(jīng)--語言程序的概念理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約翰?格林德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提出。班德勒和格林德對一些出色的交流者進行了研究,試圖分析這些人的獨特能力。研究結果表明,交流能力與信息的過濾、傳遞和接收方式有關,對信息的處理是交流的主要手段。
神經(jīng)--語言程序,顧名思義,"神經(jīng)"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理與大腦之間的聯(lián)系有關,"語言"與我們使用的字、詞、句有關,"程序"與模式、規(guī)則、條件有關。NLP描述了人是如何被信息處理過程中的模式所控制的,以及在我們的頭腦或身體對語言或信息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是如何存在著模式。神經(jīng)--包括語言程序本身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交流的框架,包括一系列的原則和能力模式。
熟悉且掌握神經(jīng)--語言程序,有助于我們洞悉自身及他人的心智模式,有利于你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認知心理學、認知療法以及管理學界頗為推崇的圣吉(Peter Senge)提出的改善心理模式,均對人的認知結構給予了足夠的關注,不過,NLP對人的心智模式的認識、探討對于自我心理修煉,或者對他人進行心理訓練,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模式,我們的輸入(體驗)、存儲和輸出(行為)都有模式。NLP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研究和利用這些過程,促進溝通,復制卓越和追求卓越。
。ㄒ唬 潛意識規(guī)律
人的心理活動中,有些內容。過程是能夠被我們覺察到的,即能夠被意識到的,但更多的心理活動內容、心理過程,我們是沒有察覺到的們,是無意識的。雖然我們沒有意識到潛意識,但是我們的許多心理與行為卻受潛意識的支配。
潛意識的活動也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這些規(guī)律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了解大腦處理感覺到的信息的方式,并使我們的行為結構更加合理。這些潛意識規(guī)律是界定神經(jīng)--語言程序中的"程序"的基本框架。NLP將潛意識規(guī)律分為歸納、省略和變形三類。
1.歸納
歸納就是對我們的經(jīng)歷進行總結,下結論,或者以概括的形式加以解釋。我們受到一個刺激、經(jīng)歷一件事后,總會不自覺地回想類似的經(jīng)歷,并利用以前的經(jīng)歷留下的印象、記憶為現(xiàn)在的事件下結論,即把過去的經(jīng)驗作為現(xiàn)在判斷、推理的依據(jù)。例如,你遇到一個日本商人,要與他商談合作事宜。你與他一接觸,你以前交往過的日本人留給你的印象,你從小說、電影中描繪的日本人的形象,都會影響你對此時此刻你面對的日本人的評價。
雖然過去留下的印象、記憶很不清晰,但你的心靈中會自動地浮現(xiàn)一些過去的信息。歸納有利于我們處理新信息。當然,歸納有時候也可能出現(xiàn)片面、極端等錯誤。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便是錯誤的歸納給人帶來的負面作用。
2.刪除
人生活在世界上,受到內外多方面的刺激,人不可能事事留心、事事注意。人只能有選擇地指向或集中在一定的事件上,注意一定的對象,即要忽略許多刺激、許多事件。我們刪除了許多信息,才能注意一些信息。例如,你仰頭看天上的星星,就可能對附近的音樂充耳不聞。刪除可以減輕心理的負擔,有時也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
3.變形
人的知覺要受到經(jīng)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對物理世界的感知往往是變形了的。同樣一棵松樹,林場工人、詩人、植物學家,他們會有不同的認識、理解,獲得不同的印象。同樣是下毛毛雨,女人可能感到浪漫,男人可能埋怨天氣不好。
。ǘ 神經(jīng)--語言程序的原則
NLP的原則是有效交流的基礎,是神經(jīng)--語言程序的基本構成。NLP的原則是:表象不是現(xiàn)實;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徑是進行溝通,在他人的世界里認識他們;用反應衡量交流效果;個體中有兩種層次的交流--潛意識和意識;沒有失敗,只有結果;表現(xiàn)出來了的行為通常是能得到的最好的行為;對抗只是不靈活交流的結果;人的信息由行為表露;所有人類行為的意圖都是積極的;人的價值不變,只評判行為的價值;身體對頭腦的影響和頭腦對身體的影響相互聯(lián)系。
1.表象不是現(xiàn)實
平時許多人說:眼見為實。其實,我們眼睛看見的東西完全可能是錯覺。地圖不是地區(qū);人寫的歷史,即使比較中立正直的學者寫的歷史,也不是真正的歷史;像片不是被拍照的對象本身;我們經(jīng)常使用文字來代表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情感,但文字本身也只是一種符號。人生活在世界上,創(chuàng)建一定的模式來理解自己的感知,創(chuàng)建關于經(jīng)歷過的現(xiàn)實的印象,然后假設這些印象是現(xiàn)實,并以此出發(fā)進行判斷、推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不同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對于同一個刺激、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印象。但是,許多人常常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并以自己的認知方式、印象為標準來評判他人。
有的領導自己工作積極主動,他對于屬員的消極被動感到極為憤慨;有的教師,自己認為極為淺顯的道理,但學生就是難以理解、領悟,他便認為學生智商低、頭腦笨。我們要學會從交往對象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問題。人際交往中的眾多矛盾便是缺乏相互理解而造成的。與人交往時,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估計對方會怎么想。
2.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徑是進行溝通,在他們的世界里認識他們
假如你為某一問題與人爭論得面紅耳赤,可能對方暫時語塞,似乎輸了。你可不要為這種暫時的勝利而陶醉。要說服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的態(tài)度,談何容易!暫時敗下陣的人,一般是很少心服的,他會繼續(xù)積累力量,尋找論據(jù)和你爭辯的。與人交往時,要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理解對方的價值觀、興趣、需要、動機、性格,并按符合對方的價值觀念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任何人都有權利建立自己獨特的心智模式,你沒有必要全盤否定別人,反對別人。即使你希望對方的價值觀、人生觀發(fā)生改變,開始階段你得從理解的角度出發(fā),適當遷就、附和,或者不置可否,否則一開始就對抗、敵對,他便會拒絕交往、拒絕改變,"好雨知時節(jié),潤物細無聲",由漸變慢慢發(fā)展到質變。人際交往成功的人,一般都是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3.用反應衡量交流效果
與人交往時,如果你言語不慎,使對方受到了傷害,雖然你無意傷人,內心并不是有意識想給對方難堪,但結果是對方受到了傷害。無意傷人與對方受到了傷害是兩件事情,事實是對方受到了傷害,反應表明你的意思被理解為傷害作用。例如,兩個大學畢業(yè)五年后相見的同學,一個人在上海工作,另一位在北京工作。北京同學在一所名牌大學里作教師,一月收入12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學在一家企業(yè)里工作,一個月收入120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學對在北京工作的同學同情地說:"怎么,你一個月才掙這么一點錢?"
一月收入1200元的同學可能非常氣憤,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本來就為收入低而懷恨在心,覺得自己這樣知識淵博的人收入這么低是不公平的。一個月掙12000元的同學不是存心要令老同學傷心難過的,但結果是老同學的惱怒、反感。原因是一個月掙12000元的同學沒有從知識分子既愛錢、又顧面子等心理特點出發(fā)來相互交往。與人交往,即使是熟人,我們也要謹慎,說話前要多思考,盡量避免言語不慎傷人感情。與人交往時,要注意察言觀色,注意眼神、肢體活動等非語言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nlp/2036.html
相關閱讀: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
NLP自修三階段
NAC神經(jīng)鏈調整術六大步驟
NLP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