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果報”是深層心靈的“生態(tài)平衡”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NLP學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那位篤信佛教多年的顧問界林姓朋友(以下就以“林兄”稱之)與我和我另一位對“心靈疆界”抱持既質(zhì)疑又好奇的顧問界朋友(他姓李,以下就以“李兄”稱之),談到“要開發(fā)深層心靈領(lǐng)導(dǎo)資源的話,最好能夠避免‘不正確的觀念’。”這個話題之后,林兄接著說:“我持頌‘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一段時間之后,對于在經(jīng)文之前加了一段‘覺林菩薩偈’,感覺有些疑惑。”
  我問:“您有什么疑惑?”
  李兄插嘴說:“等一下,你們先別自談自話,我不懂你們在談什么,到底什么是‘覺林菩薩偈’?”
  林兄說:“那是‘華嚴經(jīng)’里的一段經(jīng)文,是覺林菩薩贊佛的一段話。”
  李兄問:“祂說了些什么?”
  林兄說:“簡單來說,祂以畫師來比喻我們的心,世間的種種,還有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我們的心(這位畫師)所畫出來的。最后,祂還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
  李兄問:“什么話?”
  林兄說:“祂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說:“這不是寺里每天晚課,作蒙山施食時,所唱頌的嗎?”
  林兄說:“是啊。”
  李兄問林兄:“我不管什么晚課、什么蒙山施食,你到底對‘覺林菩薩偈’有什么疑惑?”
  林兄說:“我的疑惑是,為什么要在經(jīng)文前加這段偈?”
  我和李兄竟然異口同聲說:“是啊,為什么要加這段偈?”
  林兄說:“后來,我體悟到,原來這段偈貫穿了整部經(jīng)的精神。”
  我好奇地問:“怎么說?”
  林兄反問我:“你上次說,死者為什么會到地獄去?”
  我說:“死者生前,身、口、意所造的惡業(yè)啊。”
  林兄又問:“死者到什么地獄,如何決定?”
  我說:“也是死者自己的業(yè)力所召感的啊。”
  林兄問:“不管是身、口、意所造的業(yè),或者,自己的業(yè)力,是不是都來自自己的心?是不是都是心所造?”
  我說:“說的也是。”
  林兄又繼續(xù)問:“你認為,地藏菩薩為什么這么偉大?”
  我說:“祂發(fā)的愿實在太大太大了,祂說:‘盡未來際,一切罪苦眾生,盡令解脫,我方成佛道。’,盡未來際,就是永無盡頭的時間,持續(xù)這么久遠的時間,這樣的恒心,只能說‘贊嘆’;還要讓‘一切’罪苦眾生都能解脫,一個都不舍棄,這數(shù)量也太大了吧?這樣的慈悲大愿,只能用‘摩訶’來形容。”
  林兄又問:“還有嗎?”
  我說:“地藏菩薩是婆羅門女、光目女時,祂的孝心也非常讓人贊嘆。”
  林兄問:“不論是‘慈悲大愿’,或者‘孝心’、‘恒心’,都是‘心’,能成為大菩薩,是不是都根源于‘心’?是不是也是心所造?”
  我說:“有道理。”
  林兄又繼續(xù)問:“最嚴重的罪業(yè)入地獄,稍輕的受較輕的罪報。你記得竊盜者受什么報?”
  我說:“貧窮苦楚報。”
  林兄問:“慳吝的呢?”
  我說:“所求違愿報。”
  林兄問:“恣情田獵的呢?”
  我說:“驚狂喪命報。”
  林兄問:“燒山林木的呢?”
  我說:“狂迷取死報。”
  林兄問:“網(wǎng)捕生雛的呢?”
  我說:“骨肉分離報。”
  在一旁的李兄聽得很不耐煩地對林兄說:“你在講經(jīng)給我聽。磕要問多久?問這些干什么?”
  林兄問:“你覺不覺得,這些果報,背后好像有什么規(guī)則?”
  李兄說:“您這么一問,我倒真覺得,很像是‘加害于人的,自己就會去嘗嘗那個苦果’,好像有個‘反作用力’原則的樣子。”
  我說:“我也有同感,好像有個‘生態(tài)平衡’原則的樣子。”
  林兄問:“什么是‘生態(tài)平衡’?”
  我說:“我是從‘心靈疆界’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深層心靈,是一種無限廣大的圓滿狀態(tài),只要我們的‘行為’、‘想法’不夠圓滿、太過偏狹、有所缺憾,就會自動作補償、調(diào)整,這就是我所說的‘生態(tài)平衡’。”
  林兄說:“聽來也是心的造作。”
  我說:“是啊。”
  林兄說:“所以,‘覺林菩薩’所說的‘一切唯心造’,應(yīng)該是貫穿‘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全經(jīng)的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nlp/2353.html

相關(guān)閱讀:心靈成長的學習如何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
[原創(chuàng)]NLP,人生轉(zhuǎn)折點
ABC法則
啟動量子NLP工具通過有效的目標設(shè)定實現(xiàn)你的夢想
NLP策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