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NLP的后設模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NLP學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第一種應用語言的方法叫「向下歸類」亦稱(后設模式)︰

  「向下歸類」(Chunkingdown)︰由普通性的案例移向較詳細的個案。

  ◇后設模式︰(Meta-Model)

  理查.班德勒及約翰.葛瑞德在「神奇的結構」(于一九七五年)首先發(fā)展出的NLP的模式,叫做「后設模式」。

  假設前題︰

  1.不一個人的經(jīng)驗是與另一個人完整雷同的。

  2.我們基于個別的經(jīng)驗,發(fā)明出導引我們的模式。因而可以一方面對所共有的世界,個別地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世界觀(Modeloftheworld),另一方面,又可各自活在不同的現(xiàn)實里。

  何以有些人會連續(xù)地苦楚與懊惱?事實上,他們是由其所能覺察的范疇內,去做最好的選擇。換言之,人類的行為,無論其第一眼看起來有多怪異,如果由產(chǎn)生那取舍的情境來看,就會有意義了。其發(fā)生困難之處,不在于是否做了錯誤挑選,而在于沒有足夠的選擇….他們經(jīng)常是沒有足夠豐盛的世界模型。

  所以,假如我們錯認為世界觀就是事實本體,則會妨礙我們進一步的成長。我們可以由我們所做所為中,識別出此三種大腦的廣泛性機制︰

  「刪減」、「扭曲」及「個別化」

  語言是經(jīng)驗的代表,就猶如輿圖可以刻畫出實際的地區(qū),或菜單可以代表真正的菜肴,語言只有在它們與生涯經(jīng)驗產(chǎn)生聯(lián)結時,神經(jīng)語言學,才有意義。

  在我們編譯感官經(jīng)驗成為語言時,如講話或寫字,或如凝聽者,將所聽到的話,轉譯為感官經(jīng)驗時,良多主要的訊息可能被漏失或扭曲了。

  因說話者個人的世界觀的制約,語言的某些部份或形式,可能被刪減或泛化了。

  所有的語言都是始于心坎深層的一些意念「深層構造」,經(jīng)由刪減、扭曲、演繹跟三個程序的一直應用,終于構成一些文字語言而說出。

  由于來自內心深層,所以一個人的語言,老是在顯示他的身份、信心、價值觀和規(guī)條。

  問題產(chǎn)生器,或者說后設模式與教練技巧的提問才能是嚴密接洽的,熟習下面的反過濾提問方法,在教練進程中常常用到,也是教練過程的切入點之一。

  當我們以語言來「向下歸類」,我們是由文字移向附在語言下的具體教訓。我們也是在揭露我們如何地「刪減」、「扭曲」及「正常化」我們的經(jīng)驗。

  為了做到這樣,我們要問一些要害性的問題,米爾頓?埃里克森導入法技巧,以循線通過迷宮,從白話跨過文法的結構到表象體系,且最后達到感官經(jīng)驗。

  要檢視「后設模式」前,我們要簡短地看看各種不同方法的「刪減」、「扭曲」及「一般化」,如何將經(jīng)驗轉譯成語言,而后問一些具體的問題,以從新將經(jīng)驗連接上。

  「后設模式」是一系列的問題。有些是很顯明的,我們不用思考就能用它們,有些是比較奧妙,它們要將語言中不可防止的刪減及扭曲找出,以使說者與聽者的溝通能更清楚。

  有一個使用「后設模式」的方法是,從聽到話里找出原來應該有,卻被省略的字眼。什么是說者本能上會加上去的字?(也可能是猜錯了?)

  「后設模式」有三種重要用處:

  1.以追問刪減的問題,好收集資訊。

  2.以問:「你那樣說是什么意思?」來廓清意思。

  3.它可以辨明局限,以開放更多抉擇,尤其是詰問被以「應該」或「無法」所駕馭的動機。

  下列的指引,可以造成詳盡的資訊收集器,并用來偵測這類書面語的模式,而在需要準確資訊時,可用來質疑及詰問?偣卜治宕箢。

  后設模式是由簡略地提問與收集信息而發(fā)展的。

  后設模式也可以與附屬層級銜接。比方說,下列句子:

  「我在這兒無法做到那個。」你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來詰問這句陳述。看你的目標為何,你就可以決議怎么樣詰問。當心說話者如何以他的聲音或手勢標示出對他重要的事。

  1.「我在這兒無法做到那個!

  標示出「環(huán)境層級」。你可以提問:「你在哪里可以做到?」

  2.「我在這兒無奈做到那個!

  標出「行為層級」。你可以提問:「你到底沒辦法做到什么?」

  3.「我在這兒無法做到那個。」

  標示出「能力層級」。你可以提問:「什么阻止了你?要有方法你須要做什么?」

  4.「我在這兒無法做到那個!

  標示出「信念層級」。你可以提問:「假如你可以時,會怎么樣?」甚至是「為什么不可以?」

  5.「我在這兒無法做到那個。」

  標示出「自我認同層級」。你可以發(fā)問:「誰能夠?」

  用「后設模式」問話是蠻具挑釁性的,所以盡可能在存在親和感下才使用之。

  聽別人說話,他們怎么說,會揭穿他們的內心世界。當你受邀請時,微微地循線而入。不斷地詰問問題會像在法庭上的穿插爭辯,有人只有在賭氣時,才問這些具體的問題。要警惕,不要因問后設模式的問題,而變成后設魔鬼。

  以你的音調或以下列情勢來問:“我猜忌你是否能告知我…?”或:“那很有趣,我對…不明白?”使你的詰問態(tài)勢略微弛緩。

  使用「后設模式」最好的處所是,對你自己的內部對話。

  首先,你要傾聽。你確切對自己講什么?對許多人而言,內部對話是一個不斷的背景噪音,他們沒有真正去傾聽。

  傾聽咱們心智運動,就像要讓它靜下來的序曲,可以是冥想的基本。它清算了認知之門,并且開端消除自我附加的阻礙。

  使用后設模式去找自己最喜歡用的刪減、扭曲或一般化。找找看,你有沒有任何反鼓勵、不切實際的比較。聽出一些天然回應或產(chǎn)生,而不是合適謎底的過期批評或別人的看法。有時那些話,還會以本來說的人原音重現(xiàn)。你可以找到一無所謂地限制了你的行動自由的“應該”拉,“無法”拉。你也可以捕獲到你自己的一些信念與假設,你可以再檢視一次。下列有一些例子:

  1.「我應該做這個。」假如沒有做,會怎么樣?

  2.「我無法做這個!故裁醋钄r了我?

  3.「她不喜歡我!刮沂侨绾沃赖?

  4.「我很煩!刮沂侨绾胃銦┍救说?

  5.「轉變是艱苦的!垢淖兪侨绾坞y題?我是要從哪里改變到哪里?

  6.「這項決議很難做!刮沂侨绾斡X出它難做的?

  7.「沒有人會輔助我。」沒有人?一個都沒有?

  你什么時候及如何使用后設模式,要看你的目標是什么。有一些情況,你必需同時跟很多人講話,此時,你要以比較一般化的方式講,聽的人才干從你的話中,聽出他們自己的意思來。

  第一類︰不明確的名詞與代名詞

  反刪減“名詞不明確”“含混的主體”

  通常對此模式的應對方式是,詰問:「請具體地講,九型人格幫助成長和變化的故事,是誰/什么/那一個…?」目標就是要找出、及恢復失去的資訊。有四項子類如下:

  1.人、地、事:

  為求說話者所要表白的訊息能完全,請他將所使用的名詞、代名詞或名詞片語,進一步具體闡明,三個智慧中心——九型性格學習分享。

  例如:

  女人是愛哭的→「那一位」女人是愛哭的?

  鄉(xiāng)下是邋遢的→「那里」的鄉(xiāng)下是齷齪的?

  事件一團凌亂→「那一件事」是一團混亂?

  某些人會說好→你的「某些人」是指誰?

  誰都會這樣想拉→你說的「誰」是指什么人?

  不要吃太多生果→你指的是「哪些水果」?

  人們不讓我作決策→畢竟是「哪些人」?

  2.代名詞:

  省略掉了「誰」或「什么」。

  例如:

  他們不理我→「是誰」不理你?

  這就結束了→「是什么」停止了?

  他們都想我逝世→「誰」想要你死?

  這生意有得做→你指的是「什么生意」?

  找份工作吧→找份「什么樣的工作」?

  快點找個人來吧→快點找個「什么樣的人」來?

  我不清楚→你不明確「什么」?

  我怕→你怕「什么」?

  3.失去真正的主詞或受詞者:

  一段陳說里,主持者或受標準者都不明確。

  例如:

  確認是對的→誰說的?誰要確認?確認什么?

  批駁是毛病的→誰說的?對誰而言?什么情形下是過錯的?

  4.名詞化:

  用來描寫「過程」的字詞,被以名詞的形式使用,因為過程被省略了,所以那行動看起來就像是靜態(tài)的。

  有一個方式可以用來檢視某一名詞是否為動詞的名詞化,即問「這個貨色是否可以放在一手推車里?」如果你沒措施將一名詞放在一手推車里,可以觸、看、聽,則那是一個名詞化的動詞。

  遇此情況,應答的方法可以是,將此名詞轉回動詞,并看漏失或省略了哪些資訊。

  例如:

  幸福/快樂--「誰」對「什么」,或「如何」感到幸福/快活?

  溝通--「誰」溝通「什么」,或「如何」覺得溝通?

  同等--與「誰」平等?是「如何」平等?在「什么」上平等?

  保險--「誰」對「什么」,「如何」認為平安?

  自由--「誰」對「什么」,「什么時候」、「與誰」,「如何」得到自在?

  第二類︰行動的字詞

  波及過程或舉動,但不夠明確者,通常的詰問法是問:「詳細而言如何…?」目標是要分辨出講話者,對那動詞的復合性相等為何?以及是什么樣的內在休會讓談話者曉得,那動詞是在進行中。這些字詞共有三種別:

  1.未明白的動詞:

  于此要詰問到的是,那行動是如何被履行的細節(jié)。實在,每個動詞都可以再進一步地明確化,端看你的目標,是請求到那一個水平。

  例如:

  他鼓舞了我→他是「如何具體地」鼓勵了你?

  理查失敗了→具體而言,他是「怎樣地」失敗了?

  我的老板都依附我→具體而言,你的老板是「如何地」依靠你?

  他傷害了我的自尊心→他「怎樣的行為」損害了你的自尊心?

  這件事情很難處置→這件事情「怎么」難處理?

  他們應該交代一下→他們「應該怎樣」才算交代?

  2.因果關聯(lián):

  此類動詞隱含著,某人的行動與另一人的內心狀況之間,存有因果關系。

  例如:

  她讓我傷心→「她怎么做呢?」或「她是作了什么來傷你的心?」

  他們使我朝氣→他們「怎么做到」的呢?或「有沒有過他們沒辦法使你活力的時候?」

  我因他們而氣餒→他們是「做了什么」使你泄氣?

  3.讀心(臆測):

  那些隱含說話者知道,某一人在想的、或感觸的動詞。準確的解答是來自于,你如何獲得充分的資訊,以及那明確可察看的行為的復合性相等為何?如斯,資訊才會充足。

  例如:

  她不再愛好我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具體地,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三類︰探索、跨越限制

  隱射行動上的局限。當前設模式導引出,到底是什么前提或成果,讓一個行為變成,要嘛是必須的、不然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本項的目的就是要摸索、逾越那限度。通常的作法是問:「什么禁止了你?」或「如果你做到了/做不到了,會發(fā)生什么事?」這項有二類:

  1.可能性的語態(tài)操作詞:

  影射某事是不可能的或是做不到的。

  例如:

  我無法做到那件事→「具體而言,是什么攔阻了你?」或「假如你做了會發(fā)生什么事?」

  這是不可能的→「什么使它不可能?」,或「如果它就是變得可能了,會發(fā)生什么事?」

  2.必要性的語態(tài)操作詞:

  暗射某事必定要實現(xiàn),或者相對不可以發(fā)生。詰問的用意是,探索說話者世界觀里的極限是什么?

  例如:

  我一定要求完善→「假如沒有,會怎么樣?」或「什么阻止你?」

  我應當更有耐煩→「什么使它沒有耐心了?」或「假如你更有耐心了,會怎么樣?」

  第四類︰概括性的字詞

  ·概括性的字詞,就像..所有、永不、每一個人、每次、總是…等等,一些偏向于適度泛化的字詞。

  ·有四種辦法來詰問:

  1.用疑難的方式重述一次那概括性字詞。

  2.夸張那概括性字詞。

  3.找出一個反例。

  4.理出一個參考經(jīng)驗。

  例如:

  ·所有的人都是貪婪的

  →「所有的人?」

  →「你從前所遇的每一個人都是貪婪的?」

  →「你能不能想一個不貪心的人?」

  →「具體而言,是誰貪婪?」

  ·沒有人關心我

  →「沒有一個人?」

  →「甚至連你都不關懷你自己?」

  →「過去有沒有任何人關心過你?」

  →「先講一個不關心你的人來再說!

  第五類︰比較詞

  比較的標準不見了,只顯示比較的形容詞及副詞,本名目標就是找出比較的尺度來。

  例如:

  瑪莉比較聰明→與誰比,比較聰慧?在那一方面?

  周末比較好→與什么比,比擬好?對什么而言?

  我對這個比較不熟→與誰比或什么比較不熟?

  我表示得很差→與誰比或什么比較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nlp/26256.html

相關閱讀:NLP的威力
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自修三階段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
NAC神經(jīng)鏈調整術六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