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聽一位佛教出家法師,講了這么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位四、五歲的小朋友,他奶奶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每天早晚誦經(jīng)、禮佛,經(jīng)常持頌“觀世音菩薩”佛號。
這位小朋友每天聽奶奶把“觀世音菩薩”掛在嘴上,心里很是好奇,有一天,他就問奶奶:“奶奶,“觀世音菩薩”是什么樣的人?”
奶奶心想,小孫子才四、五歲,講太深、太復(fù)雜,恐怕小孫子聽不懂,所以,想了想后,就這么告訴他:““觀世音菩薩”是一位很仁慈的人,和祂在一起,我們都會感到很快樂。”
奶奶的這段話深深烙入小孫子的小小心靈,從此,他就非常期望能夠遇到“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夠和“觀世音菩薩”在一起。不過,他的愿望一直都未能實現(xiàn)。
有一天,他終于下定決心,要出門去找“觀世音菩薩”,于是,他拿出他的小背包,把自己喜愛的糖果、餅干、飲料,裝滿了小背包,然后,背起小背包,一個人出門找“觀世音菩薩”去了。
他一路走到附近的公園,看到樹下有一張椅子,就坐了下來,放下小背包,掏出糖果、餅干,一個人就一面踢著小腳,一面四下張望,一面吃著餅干,口里還哼著兒歌。
這時,有一位衣衫襤褸、彎腰駝背的拾荒老婦人,緩緩經(jīng)過小朋友身邊,她這一天都還沒進(jìn)食,看到小朋友的食物,肚子不禁咕咕叫,于是,她就很小心地問這位小孩:“小朋友,你能分一點餅干給我嗎?我肚子餓了。”
小朋友很熱情地拿出餅干給老婦人,還讓出一個位子,邀請老婦人坐下來,兩個人就這樣一起吃餅干、糖果,一起喝飲料,老少倆越談越投緣,聊得相非常高興。
小朋友回家后,很高興地告訴奶奶:“奶奶,奶奶,我遇到“觀世音菩薩”了,今天我和她在公園里一起吃餅干、吃糖果、喝飲料,真的好快樂哦。”
拾荒老婦人回去之后,她也告訴家人:“我今天遇到一位很可愛的小朋友,他的愛心,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慈悲啊。”
故事結(jié)尾時,這位法師這么說:“很多念佛的人,都期望見到“觀世音菩薩”,但是,他們一直以為,“觀世音菩薩”要顯現(xiàn)得像圖畫里所繪、像佛像所塑那樣,是一個人的形象,手里還要拿著凈瓶,瓶里還要插幾株楊柳枝,這才算見到“觀世音菩薩”。卻不知,只要我們心中有“慈悲”、有“愛”,我們就已見到“觀世音菩薩”。這位小朋友和這位老婦人,就是真正見到“觀世音菩薩”。”
從“心靈疆界”角度來看,法師的這個說法真是絕妙。
根據(jù)經(jīng)驗,進(jìn)入“自性”以上層次的人,或許他們會“見”到某種影像,或許他們會“聽”到某些聲音,或許他們會“聞”到什么香味,或許他們有某種“感受”,但是,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的關(guān)鍵是,他們都由內(nèi)心深處流露出對人、對世界的一種“無條件關(guān)懷”,它就像法師所說的“愛”、“慈悲”,也像基督教所說的“博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nlp/3795.html
相關(guān)閱讀:啟動量子NLP工具通過有效的目標(biāo)設(shè)定實現(xiàn)你的夢想
NLP策略的目的
心靈成長的學(xué)習(xí)如何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
[原創(chuàng)]NLP,人生轉(zhuǎn)折點
ABC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