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若能保持禪喜,心境上就有了柔美和豐富感。人透過禪定的訓(xùn)練,能使心的效能提升,自然體驗生活中的種種禪趣。相對地,生活也需要作個調(diào)整,才能孕育出悅樂的心境。
生活的悅樂,需要保持閑適的心情。它的條件是給自己一點空閑。特別是忙碌的人,更需要留出時間來,你一定能辦得到,只要你肯安排,肯騰出時間,讓自己放慢腳步,放下眼前工作和思考,就能即刻與生活中妙悅動人的部分,產(chǎn)生應(yīng)感。元朝的劉致在他的詞作里說;
閑,天定許;
忙,人自取。
留一點時間,試著讓自己天真爛漫的自性流露出來;專心地沏一壺茶,悠閑的品茗。熱水煮茶,香氣四溢,茶好喝,心好凈,手中一壺,乾坤盡在。
給自己一點清閑,徜徉于青山溪谷,沉浸在流水淙淙之聲,陶融于大地的懷抱,會有與天地會心的禪喜。
閑,能讓自己蘇醒過來。雖然我們不可能不忙,不得不投注于工作,但留住閑,才能使生命變得活潑,心靈得到舒展。留住一些清閑,你就可以找到純真之美和禪喜。
禪觀
留點空閑,把俗務(wù)放下,去做一點滋益心靈的事。你可以踏青散步,可以登山玩水,別忘了保持悠閑,讓心情安定下來,用禪觀去體驗當下。猛然你會發(fā)現(xiàn),蒼穹在向你招手,綠樹青山在對你微笑。
這時,青綠的樹葉有如翠玉,地上的碎石有如瑰寶,花草樹木竟如凈土世界的妙境。這時俯拾片片落葉,無不是稀世珍寶。捧一捧落英花瓣,全是生活的豐收。你觀照眼前的情境,有如入于華藏世界。
當生活與法界相契,世俗與圣心相融,自我與慧命相遇,這時俗情盡忘,流露著的就是無限的禪喜。這時自然領(lǐng)會花草樹木,悉皆念佛念法念僧,而領(lǐng)會無情說法的妙悅。當下會有一種禪喜流入心底,令人情不自禁地說:
山河及天地,
全露法王身。
給自己一點悠閑,駐足凝視遠山近物,自然有著忘我之感,當下情境與你會心,主客相融,各自清楚,有如虛云老和尚所說:
穩(wěn)坐金殿里,
笑看云卷舒。
一個悠閑不亂的自己,看著周邊的俗務(wù),有著超然物外之感。用這樣的禪觀來看人生,也就有了開闊曠達的自在。當下的情境就是:
玉戶不出,
尊容天然。
這時的心,不會被外境牽動,所以叫玉戶不出,純真的自己,也就尊容表露,此時就有了“于相離相”的自在,不會被誘惑絆倒,不會被俗務(wù)綁架。所謂“入林不動草,入水不動波”,優(yōu)游任運之悅樂可知。
禪者的觀法,活潑自然。當其陷入紛擾,則觀大樹臨風(fēng),樹梢搖蕩,樹頭安然。此時他安心于樹頭,不安心于搖蕩的樹梢,則能使心安定。禪者深通觀法,靈活應(yīng)用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所以無明煩惱剝落,真心現(xiàn)前,樂在其中。
放下
我執(zhí)若不能放下,時時刻刻都想著自己,凡事個我化,處處不放心,隨時處于不安的狀態(tài)。有些人經(jīng)常想著別人會嘲笑自己,批評自己,陷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而變得焦慮、不安和痛苦。
禪的訓(xùn)練就是要從自我中心解脫出來。這是需要練習(xí)的,一位年輕人非常在意自己戽斗,導(dǎo)致焦慮自卑。我請他替我把一盒糖果拿去咨詢室外,分別請同事享用。分送完畢,我請他坐在門后,聆聽我和同事的交談。我問同事:
“剛剛送糖給你吃的人,你可記得他的長相或特征嗎?”
結(jié)果,沒有一個人說出他是戽斗。我又問:
“你對那個人的感覺如何?”大部分的人說:
“他看來很友善,但對我說些什么已經(jīng)記不得了。”
這位焦慮的男生,經(jīng)過這次實際經(jīng)驗,開始對自己戽斗的長相不再那么在意,他證實別人并不那么注意他的缺陷,而放下執(zhí)著,他的觀念改變,焦慮就降低了。
有些人具有嚴重的我執(zhí)傾向,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弱點,瞧不起自己,怕在別人面前出丑,于是陷入焦慮和痛苦中。禪就是要訓(xùn)練一個人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實現(xiàn)自我,用自己的生活表現(xiàn)他能實現(xiàn)的價值,從中得到喜樂。
人在接納自己、實現(xiàn)自己之后,還要進一步把我相放下。他不必為自己是什么,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財富和名望掛心。
人一旦進入這個“不執(zhí)著于我”的狀況,生活的喜樂就大大的提升。禪家所謂:
樂道怡然,
優(yōu)游真實。
這種無牽掛的心境,能使人活得更自在、悅樂。
無礙
有成見就有障礙,人際溝通就有誤會和沖突。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和對立,是從成見和偏見中形成的。
平常生活之中,煩惱和憂心會阻隔心的應(yīng)感效能。人一旦有困擾,就失去領(lǐng)會生活中的美感,而陷入更多愁苦之中。于是,禪者要大家學(xué)習(xí)從中解脫出來,學(xué)習(xí)做個局外人,去看自己與別人的關(guān)系,去看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內(nèi)心的局外人,能為自己提供真實的知見,發(fā)現(xiàn)生活中許多樂趣。
試著當自己的局外人吧!這能從種種顧慮中解脫出來。試著當自己的局外人吧!這就容易割舍許多私心和不合理的抱負。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你,做自己的主人。趙州禪師教人參禪,只參一個無字。虛妄的念頭來了,一聲無,成見偏見來了一聲無,私心來了又一聲無。久之,那個局外人就蘇醒過來,凡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也就是臨濟大師所謂:
諸方火葬,
我這里活埋。
火葬活埋了所知障、煩惱障和業(yè)障,心靈清醒過來,生活得明明白白,悅樂自在。
有障礙的人,容易產(chǎn)生情緒問題和心理失衡。沒有障礙的人,來去自由,清醒自在,自然不會被種種無明和煩惱綁架。
無障礙能從待人接物中得到歡喜,能從生活中參悟生命的意義,享有它的喜悅和滿足。
無障礙的人,心是活潑的。他自然領(lǐng)會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實悅樂。活在無礙實相之中,最能領(lǐng)會“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當下無論是百花娛目,或是春水煮茶,點點滴滴都是悅樂。
生活越是無礙也就越是豐收;因為它簡單淳樸,所以能享受到豐富的體驗和悅樂。誠如梭羅所說:”我們的生命,都給瑣碎的事情浪費了,要盡量簡單,盡量簡單。”簡單就得割舍,把不必要的拋開,把生活中最珍貴的拾起,珍惜它,擁抱它。這就是生活豐收的真理。
信仰
信心就像給船下了錨一樣,在大浪之中,船仍能穩(wěn)定,保持平衡,不會被巨浪給翻覆。
自信當然來自個人成功的經(jīng)驗。但最主要的信力,卻源自虔誠的信仰。有堅定信仰的人,既是悅樂的也是安定的。在禪宗的典籍《信心銘》中說: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信心令人始終如一,擇善而從,完成既定的計劃;信心能維持一定的價值觀念,使人不致在生活中搖擺不定。
禪的信仰不是建立在神的權(quán)威上,而是建立在身體力行的教誨和明辨是非上。道德和自律會在生活中留下清香,留下自強不息和自豪的喜樂。
禪者的信仰既是建立在宗教的情操上,表現(xiàn)出虔誠安詳之情,同時也建立在無相上,而沒有絲毫教儀的執(zhí)著。禪的信仰是在開悟中見佛;在解脫我執(zhí)之后,與佛把手同歡,相即相契。
在信仰和禮拜中,禪者仰望佛,有著安心立命的喜悅和自在。但在禮拜的覺照上,卻流露自己的妙心和悅樂,領(lǐng)會到超然的自性,禪者有至誠的宗教情操,卻也明白佛的教誡是“于相而離相”的。禪者的堅毅,可以從以下這段禪話看得十分清楚:
云中縱有金毛現(xiàn),
正眼觀時非吉祥。
云中金毛表示佛示現(xiàn)在空中的光芒。這雖是神跡的化現(xiàn),但對于禪者而言,并不會依賴它,仍尋求自我超越。
禪皈依在佛的本懷之中,把自己投入,融化其中,破除了我執(zhí),開展了自性,找到與佛同在的真我,無盡的法喜就在其中。
信仰是人類心靈生活的一種需要。透過禪的信仰,我們得到歸宿、滿足、祥和之感。禪的信仰,除了找到歸宿之外,卻從中走出來,看到解脫的自己,這就是“萬象之中獨露身”。真正的禪喜就在其中,因為慈、悲、喜、舍,都會從中流露出來。
禪的訓(xùn)練和信仰,使人開悟,從種種塵勞和我執(zhí)中解脫出來;而顯得安穩(wěn)自在。這時回來看自己的人生,就有著“枯木花開劫外春”之感,會更珍惜生命,更能領(lǐng)受生活的禪喜。洞山禪師說:
而今高隱千峰外,
月皎風(fēng)清好日辰。
這樣的心境,就像生活在良辰美景之中,既是一切現(xiàn)成,又是任運逍遙。
禪讓我們學(xué)會接納自己,用自己手上擁有的資材,一切現(xiàn)成去生活與工作,顯得知足悅樂。他再也不拿自己與別人比較,深知比較是痛苦的煩惱之源。誠如僧璨大師所說: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又說:
才有是非,
紛然失心。
禪的訓(xùn)練,使人老實做自己,當自己的主人。他的心安定下來,種種煩惱和不安,自然剝落,愉悅之情自然浮現(xiàn)。
禪喜是在修習(xí)發(fā)定慧之后,自然流露的悅樂心境。它是修禪的大用之一。禪喜一旦開發(fā)出來,則喜樂不假物欲,能在行住坐臥中自然流露!稏|坡禪喜集》有詩云:
溪聲便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凈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可舉似人。
至哉斯言。當一個人培養(yǎng)出禪喜之后,當然真性活躍,能聽、看一切無情有情為他說話,領(lǐng)會豐富的啟發(fā)和悅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qianneng/kaifa/18151.html
相關(guān)閱讀:潛能開發(fā) 成就夢想
人腦潛能是如何被浪費掉的
《全腦超能全書之創(chuàng)造力》重點筆記一
潛能開發(fā)的第十定律——工具律
潛能秘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