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你有無限可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第五章 你有無限可能

--潛能與拓展

第一節(jié) 潛能開發(fā)

一、發(fā)掘你的潛能

心理學家兼哲學家詹姆士(william James)早在五十多年前就這樣寫道:與我們應有的表現相比,我們實在只發(fā)揮了一半的潛能。

確實,我們都沒有全力以赴。研究人類潛能的科學家估計,人類有90%的能力沒有被動用。有的專家甚至說,人類潛藏未用的才能高達95%。我們大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擁有多少才能,但請想象一下,只要能開啟潛能的寶庫,我們可以成就多么偉大的事業(yè)。一家企業(yè)如果僅以5%或l0%的效率經營,必定倒閉無疑。那么,我們在工作上發(fā)揮同樣比例的能力,又怎么足夠呢?偏偏多數人已感到滿意,為什么?是什么力量阻止我們盡展才能呢?

第一,我們沒有認清自己的能力。這并不足為奇,因為我們自小接受的都是教我們注意自己的缺點和錯處。幼年時,長輩總是告誡我們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上了學,每次考試的結果都在告訴我們錯了哪幾題。就業(yè)以后,工作做得好沒人贊賞,一出了差錯立刻受到指責或呵斥,難怪我們總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

第二,我們有時又會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能力達到預定的目標,而是說,我們由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沒有做充分的準備,又不能堅持,因此慘遭失敗。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根本沒有挖掘自己多方面的寶貴才能。我們從小就局限自己,發(fā)現了自己的一兩種才能之后,就再也不去發(fā)掘其他才能。有些人窮其多年之力發(fā)展一項才能,沒想到天有不測風云:一名技術工人被機器人取代;一位中年女秘書被迫學習操作文字處理機;一位在職已30年的企管人員因公司合并而遭淘汰;一位企業(yè)家的公司因市場情況轉變而倒閉。以上這些人原有的才干忽然之間失去了用武之地,他們是否應該感到挫折和不幸呢?那倒不一定。其實,只要他們能了解。成功與幸福也許在另一個行業(yè)、另一個領域內等著他們,他們也有潛力達成新的目標,就完全不必懊喪了。

下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比爾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名裝配工人。傳說他這個部門就要全面自動化,不再使用人力了。為此,同事們煩惱又憂愁,他們大都已步入中年,本以為可以在裝配線上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的。比爾的處境和他們一樣,同在這艘即將沉沒的船上。但是,他為自己制造了救生艇。在一切都未定案之前,比爾便利用晚間去學習電腦硬件修護,并將此事告訴領班。大約過了一年,事情真的發(fā)生了,廠方遣散了110名工人,以機器人替代。比爾收到解雇通知后,要求與領班面談。

他告訴領班:你可能需要一個人,讓這些新機器保持最佳狀態(tài)。而如果這個人熟悉裝配線的作業(yè)情形和應該注意的事項,可能更好。領班也有同樣的看法,于是向上司推薦了比爾。比爾不但得到了這份工作,有了新頭銜,還加了薪。像比爾這樣盡其所能、發(fā)揮才干的人,應該給我們一種積極的啟示。

二、在頭腦中反復地設計并制造自己

創(chuàng)造你本身的是你自己,改變你本身的也是你自己!

現在仔細觀察你的四周。你房間里的椅子、桌子,以及桌上的鋼筆和電視機,在它被制造出來之前,都只是曾經存在于別人腦中的影像。

制造椅子的人,必須先把椅子的款式描繪在腦海中,然后才能制造出來。電視機也一樣,必須先有設計的人,才能被制造出來。再說,即使是制造電視機的工廠,也得先有設計的人,然后才能完成。

由此可見,存在于你四周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些東西的存在,經過某些人的思考,然后才被制造出來的。目前,你自己也是一種存在,而制造你自己的,不是別人,正是你本身!在你人生的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一切,都是依照你心中所描繪的形象而被制造出來的。

如果你的心里充滿了恐怖、不安、貧乏等消極心薤的話,你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充滿了疑念,個性也會變得很古怪。對人生懷著一種否定的態(tài)度,把這些一步一步地刻印在你的潛意識中,而潛意識一定會把刻印出來的東西加以實現。

于是你的日常生活中,就會因充滿了緊張、煩惱而日益不安,你在許多方面會感到愈來愈貧乏。

當你清醒的時候,你在一直不斷地描繪自己的人生設計圖--你腦中所想的事情,你心中的念頭,你所接受的信念,你在心底深處不斷描繪的,這些就是你的人生設計圖。換一句話說,每一刻鐘,你都不停地在建造你心中的城堡,因此你必須設計更新、更好的設計圖。

你必須在清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中,把良好的設計圖輸入潛意識中。潛意識一定會接受你的設計圖,把它全部實現出來。俗語說:看見果實,就知道是什么樹了!

三、自我實現預言

數年前,約翰尼·卡森在一部電視劇上開了一個美國衛(wèi)生紙缺貨的玩笑:卡森特別強調衛(wèi)生紙缺貨后的各種可怕后果。換句話說,卡森暗示所有的觀眾最好立即購買大批衛(wèi)生紙,否則,他們都將遭到類似的可怕后果。

卡森的目的其實只在博君一笑,事實上美國衛(wèi)生紙并無缺貨之虞。然而,數天之后,美國衛(wèi)生紙真的缺貨了,因為美國老百姓在觀賞卡森的鬧劇之后,想象衛(wèi)生紙匱乏的可怕,立即外出四處采購衛(wèi)生紙,于是突然激增了的購買力,干擾了正常的衛(wèi)生紙配銷流程。

這是自我實現預言的最佳范例,也就是說,某個人想象某種情況可能在真實生活中出現,就照他的信念去做,結果弄假成真,由此可見,自我實現預言的案例,乃是思想世界與行為世界交互重疊的佐證。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到處可以發(fā)現這種情形。

企業(yè)家對于自我實現預言最為熟稔。事實上,企業(yè)經營的整體概念,全都基于企業(yè)家個人的信念;只要企業(yè)家認定某個市場健全而且有利可圖(雖然事實也許并非如此),企業(yè)家必定投資經營,因而激勵其他投資人的信心,于是,該產品市場立即活躍起來。而教育家也非常熟悉自我實現預言的竅門。

幾年前,紐約一位小學教師被學校指定教導一個天才兒童班,這個班實際上卻是個普通班,但是,這位小學教師信以為真,全力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她自己花費許多時間備課,并在課余時間主動教導學生,而這班學生的反應也令人刮目相看。經過再度測試,這班學生的成績超越一般平均水平。這是由于這批學生被視為天才兒童的原因。

同樣的現象,在運動方面也常出現。觀察發(fā)現,運動競賽優(yōu)勝者與失敗者的重大差別之一便是優(yōu)勝者自信能夠獲勝,而失敗者則常為自己找尋許多失敗的理由或借口。

20世紀60年伐中期,鮑勃曾經贏得全美國大學運動會的游泳冠軍,而且他很少失敗。有一天在游泳池畔,咨詢專家詢問他為何能贏得那么多競賽的錦標,他回答說:有幾個理由。首先,我的每一個劃水動作都發(fā)揮最大的前進力量;其次,我非常勤于練習--我時常在庭院中鍛煉體能;再次,我每次比賽前的心理準備:贏得第一。

在比賽前幾天,我的腦?偸歉‖F出下述情景:我看到自己走進室內游泳池,大約有三千位興高采烈的觀眾坐在看臺上,燈光與水波互相輝映;然后我走向池邊,兩旁都是我的競爭勁敵。聽到槍聲響后,我迅速躍人池中,劃出我的第一個蝶式,我覺得自己全身舒展開來......最后,我以自由式游回終點,我發(fā)現我奪得第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qianneng/kaifa/57649.html

相關閱讀:六招簡單教你捕獲靈感
如何爆發(fā)自己學習潛能
調身
圓融的實踐智慧
激發(fā)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