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滕伯格博士想發(fā)現(xiàn)影響智商的主要因素,同時尋找能適用于學校教學的提高學生智商的方法。他進行了一項叫做“彩虹計劃(The Rainbow Project)”的研究,在“彩虹計劃”中,他發(fā)明了一套用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及針對相應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測試。例如,一道創(chuàng)新能力測試題是:給學生看一幅漫畫,然后讓學生給漫畫加上字幕。而應用能力測試題可能是:給學生看一部電影,講一個學生去參加一個全是陌生人的派對,問這個學生該怎么辦?
斯滕伯格博士想知道通過對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能否使學生在該科目學的更好,提高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能否通過學習的內(nèi)容舉一反三,在其他的科目也取得進步。 他通過不斷變換教學和考試內(nèi)容,來避免應試化的教學,取得了驚人的成果。不管是在創(chuàng)新能力還是傳統(tǒng)的應用能力上,那些進行了創(chuàng)造力教學的學生在分數(shù)上都高于那些進行普通教學的學生。他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即使是在完全不同的一項測試中,他們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生活中,多玩“hard”模式
前面講過,“效率”對于大腦的智力提升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兒。人類身上有一種共有的優(yōu)良品質(zhì)叫做“懶惰”。多數(shù)人都寧愿搭電梯而不是走樓梯,和身體一樣,我們的大腦也有偷懶的惡習,這不利于大腦的智力發(fā)展。而我們身邊的大部分玩意兒就是為了“提高效率”而創(chuàng)造的。這些發(fā)明讓生活越來越簡單,同樣的,這對大腦不好。就拿GPS來說吧,這的確是個好玩意,誰用誰知道。對于像作者我這樣的路癡來說,越依賴 GPS 這掌中神器,自己的方向感就越弱,沒有GPS,走到哪兒都像進入了迷宮,生活越方便,大腦越退化。
為了不讓自己的大腦退化,就得主動給自己困難。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打游戲玩“easy”模式有什么意思?!為了挑戰(zhàn)“hard”模式,我扔掉了GPS。實話說,在開始的那段日子里,真是悲催死了。當時我找了一份新工作,需要在波士頓的大街小巷里穿梭。一開始,沒有GPS如同失去左膀右臂,我創(chuàng)下連續(xù)4周每天上班遲到的紀錄,差點丟了工作。但慢慢的,我逼自己開始用腦子和地圖辨別方向,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能夠用腦子而不是GPS記得波士頓的路了。當我終于能給一個外地來的朋友做導游,并且僅僅通過大概位置就找到了他下榻的具體位置時,我簡直比能上春晚還高興,我終于可以從路癡學校順利畢業(yè)了。
我無意詆毀科技給人類帶來的進步,科技確實讓人生活的更方便快捷、更有效率。但人卻可能變成科技的犧牲品。開車當然比走路更快更省力,但是如果去哪兒都開車,一步路都不肯走,對身體是不利的。長期開車不鍛煉的后果就是,肌肉越來越萎縮,體型越來越膨脹,身體健康也會亮起紅燈。身體需要鍛煉,大腦同樣需要鍛煉。要讓大腦經(jīng)常保持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訓練推理能力、邏輯能力、空間想象力、認知能力。放棄那些讓事情變得容易的玩意兒,要玩就玩hard模式,才能最大化的利于我們智力的發(fā)展。就像運動員要綁著沙袋訓練加大難度,才能最大化的提高身體素質(zhì)。
看到朋友玩游戲選擇“esay”模式時,我們會輕蔑的一笑,然后優(yōu)雅地在自己屏幕上選擇“very hard”,一股智商上的優(yōu)越感便油然而生。且不說這行為是不是真靠譜(“very hard”模式可不是人人都拿得下的),但在生活中,我們確實不該把難度設置的太簡單,起碼得是個“hard”吧,身體和大腦都需要通過鍛煉來保持健康。如果走多近都開車,去哪兒都用GPS,不僅增大了你的屁股和腰圍,你的大腦也會縮水。果殼網(wǎng)不建議各位同學考試時考,但如果你想熟悉周邊街區(qū)的地形,提高方向感,不再做路癡,可以先試著“奔”看看。
多與他人進行溝通
這里是提高智力秘籍第五條:多與他人溝通。雖然這是最后一條,但實際上,如果你能完全做到前面四點,就一定要與人溝通了。經(jīng)常有機會接觸到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和事。多和人打交道,不僅有利于事業(yè)上的發(fā)展(實際上,很多人把這個作為社交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可以讓你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包括從他人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也擴大了自己的視野。學習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了解有意義的、獨特的信息,因此和他人的交流是就是最好的學習手段。
社交的好處還在于,如果你能從別人那兒得到新的靈感,新的觀察問題的角度,別人也可以通過社交獲得同樣的收獲。一堆人聚在一起吹牛打嗝,靈感來者有份,你們未必可以在一些問題上達成一致團結起來力量大,但對于參與的每個人來說,頭腦的收獲起碼可以讓一晚的啤酒錢回本兒了!
回想之前作者提到曾經(jīng)對自閉癥障礙兒童的治療,治療的成功并不是因為巧合或是什么奇跡,而是因為這些治療方法實際上就包括了以上提到的這五條。傳統(tǒng)的治療往往拘泥于一些死板的理論,而我們所進行的治療則是采用多種方式。我們對這些兒童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訓練,對他們進行高難度的挑戰(zhàn)。看起來我們的要求超出了孩子們的能力范圍,但是最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不斷達到這些要求。這使我認識到,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毅力,奇跡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回想那些小時候被診斷“智力低下”但長大后仍然取得偉大成就的人,他們往往被我們拿來當做后天的努力比先天的智商更重要的例子,但現(xiàn)在我們也許可以說,愛迪生這樣的人也是天才,不過他是后天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qianneng/kaifa/77264.html
相關閱讀:如何爆發(fā)自己學習潛能
激發(fā)無限的潛能
六招簡單教你捕獲靈感
調(diào)身
圓融的實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