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因為這會有所幫助,它會使你與第三只眼位于一線。當你的雙眼盯視著鼻尖的時候,它實質(zhì)上已做了許多事;镜囊患率鞘鼓愕牡谌谎叟c你的鼻尖恰好成一直線——只是略高幾英寸,但在同一直線上。而一旦你與第三只眼成了一直線,這第三只眼的吸引力,第三只眼的拉力和磁力就會大得讓你甚至要對抗你自己。而你正需要與之成一直線,這樣第三只眼的引力和重力才能發(fā)揮其功能。一旦你正好與它成一直線,你就無需再作任何努力。
突然之間你會發(fā)現(xiàn)格式塔(gestalt)改變了,因為你的雙眼創(chuàng)造了世界和思想的二象性,兩眼之間的眼睛則造成了空隙。這是一種改變格式塔的簡便方法。
然而頭腦會曲解它——你的頭腦會說:“好吧,現(xiàn)在開始盯視鼻尖,想著鼻尖,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如果你過于注意你的鼻尖,你就會不得要領(lǐng),因為你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而又要完全地放松,這樣第三只眼才可以牽引你。如果你過于注重鼻尖,你的注意力固定在那里,集中在那里,釘牢在那里,你的第三只眼就無法牽引住你,因為你的第三只眼以前從未發(fā)揮過其官能。它的引力在初始時并不會很大。它是慢慢地逐漸增強的。一旦它開始發(fā)揮作用,聚集在它周圍的塵埃就會消失,它的官能就會活躍起來,到那時,即使你將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你也會受到牽引。但這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夠做到的。你必須完完全全地放松,沒有任何負擔,沒有任何壓力和緊張。你只需呆在那里,處于一種隨意的狀態(tài)之中……
如果一個人的眼光沒有跟著自己的鼻子走,要么是由于他睜大了眼睛眺望遠處,從而看不見自己的鼻子,要么是因為他的眼臉緊鎖,從而雙眼緊閉,這樣也看不見自己的鼻子。
輕松地盯視自己鼻尖的另一個作用是:它不允許你睜大眼睛。如果你睜大雙眼,整個世界便盡收眼底,就會有許許多多的東西來分散你的注意力。一位美麗的女士經(jīng)過,你會尾隨著她——至少在頭腦里。或者有人在打架;你并不關(guān)心,但你會去想:“發(fā)生什么事了?”再或者有人在哭泣,你會覺得很好奇。無數(shù)的事物在你周圍不斷地移動。如果雙眼圓睜,你就變成了男性的能量:陽。
如果雙眼完全緊閉,你就會沉溺于幻想中,你就會開始做夢:你就變成了女性的能量:陰。要避免這兩個極端,只需盯視自己的鼻尖——一種簡便的辦法,但結(jié)果卻奇妙得不可思議。
不僅老子的門徒們認同這一點,佛教徒亦領(lǐng)悟這一點,印度教徒也領(lǐng)悟這一點。自古以來所有的靜心者都多少領(lǐng)悟到這個事實,那就是如果你的眼睛半睜半閉的話,你會奇跡般地避開兩個易犯的錯誤。一個是為外部的世界而分心,另一個是被內(nèi)部夢幻的世界所吸引。你恰好處于內(nèi)部與外部的分界線上。這就是意義所在:處于內(nèi)部與外部的分界線上,意味著你在那一刻既非男性亦非女性。你的視覺擺脫了二象性;你的視覺超越了你內(nèi)在的分割。只有當你超越了你內(nèi)在的分割,你才會進入第三只眼的磁場范圍之內(nèi)。
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正確地垂下眼臉,然后讓光線自然地流人。
記住這一點很重要:你不是要去把光線拉進來,你不是要去強迫光線流入。如果窗戶是開著的,光線會自然照射進來。如果門是開著的,光線會自己涌進來。你不需去帶它進來,你不需去推它進來,你不需去拽它進來。你怎樣能讓光線進來呢?你怎么能夠?qū)⒐饩推進來呢?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打開你自己去接納它。
必須用雙眼同時盯視自己的鼻尖。
記住,你必須用雙眼同時盯視鼻尖,這樣在鼻尖處你的兩只眼睛可以擺脫二象性。于是從你雙眼流露出的兩道光在鼻尖處合二為一了;它落在了同一個點上。你的雙眼相遇的地方便是窗戶開啟之處。于是一切都在正常進行。那時只需聽之任之,只需去欣賞它,只需去慶祝它,喜愛它,歡慶它。什么也無需去做。
必須用雙眼同時盯視自己的鼻尖,要端坐……
端坐對你會有幫助。當你的脊背挺直的時候,你性中心的能量就會對第三只眼起作用。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一點也不復雜……只要當你的雙眼在鼻尖處相會時,你便會對第三只眼起作用。設(shè)法使你的性能量也能對第三只眼起作用。這樣就能事半功倍,這樣就有很強的效力,因為你的性中心儲存了你全部的能量。當脊背挺起、豎直的時候,性中心就也能對第三只眼起作用。同時從兩個方面對第三只眼出擊會更好些,你要設(shè)法從兩個方向同時穿透第三只眼。
你……要端坐,要保持舒適。
大師說得很清楚。要挺直,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千萬別讓自己覺得不舒服;否則你又會為你的不適分心。這是瑜珈姿勢的要領(lǐng)。梵文中阿薩那(asana)一詞意即舒適的姿勢。舒適是其最基本的特質(zhì)。如果一種姿勢令你感到不舒服,那么你就會為此而分心。所以必須讓自己保持舒適。
這并不一定要在腦袋的正中。
以它為中心并不是指要以你的頭頂為中心。
中心是無處不在的;一切都包含于其中;它是同宇宙萬物的整個進程的化解相關(guān)聯(lián)的。
一旦你觸及到了第三只眼,你就會以那一點為中心,光線便會涌進來,你便到達了萬物升華的界點。你便進到了無形的境界,隱形的境界。如果你愿意的話,你可以稱之為神。這就是萬物升華的界點,這就是萬物升華的圣地。這就是整個存在之根源。它是無所不能的,它是無所不在的,它是永恒的。
定格的空冥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空冥?即無思維的一瞬間。一種無思維的狀態(tài),一個間隙。這種狀態(tài)總有發(fā)生,只不過你并沒有覺知到它罷了;否則就不會引出那么多問題。一個意念出現(xiàn)了,接著又一個意念闖了進來,正是在這兩個意念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個小小的間隙。而那個間隙便是通向神明之門,那個間隙便是空冥。如果你深入地去留意那個間隙,它便會變得越來越大。
頭腦如同交通擁擠的道路;一輛車經(jīng)過了,接著另一輛車又從你面前開過,而由于你太在意這些過往車輛,以至于你看不見兩車之間始終存在著的間隙。否則它們就會相撞。它們沒有相撞,在它們之間有某種東西將它們隔開了。你的意念沒有相撞,它們沒有相互輾壓,相互碰撞。它們甚至不曾怎么重疊。每一個意念都有其自身的界線,每一個意念都是界定的,但思維的進程太快太迅速,以至于你看不到其中的間隙,除非你誠心要等待它,找尋它。
空冥意味著要改變這種格式塔(形式)。通常我們這樣看待思維:一個意念,另一個意念,又一個意念。當你改變了格式塔,你看到的是一個間隙,另一個間隙,又一個間隙。你的著重點不再放在每一個意念上,而是放在了那些間隙上面。
如果世俗的意念出現(xiàn)的話,你不該依舊呆板地坐著,你必須去審視它處于何處,它來自于何處,它消失于何處。
這在初次嘗試的時候不會發(fā)生。你在盯視著自己鼻尖的時候,意念會出現(xiàn)。這么多世以來,它們始終川流不息地涌來,它們絕不會輕易放過你。它們已經(jīng)成了你的一部分,它們幾乎已是你內(nèi)在固有的東西。你在過一種幾乎是前世安排好的生活。
于是便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當人們安靜地坐著靜心的時候,意念會比平時、比通常更多地出現(xiàn)——非同尋常的激增。無數(shù)的意念涌進來,因為它們要在你身上留下些什么——你在試圖擺脫它們的控制嗎?它們會讓你的日子不好過。因此這些意念是必然會出現(xiàn)的。你將怎樣去對待它們呢?你不能只是依舊呆坐在那里,你必須去做點什么事。對抗它是沒有用的,因為如果你開始去對抗它,你就會忘了盯視自己的鼻尖,忘了覺知第三只眼,忘了光的循環(huán);你會忘了一切,你會迷失在錯綜復雜的意念中。如果你去追逐意念,你就會迷失,如果你去尾隨它們,你就會迷失,如果你去對抗它們,你就會迷失。那么究竟該怎么做呢?
而這正是奧秘所在。佛陀也應(yīng)用過這一奧秘。事實上奧秘幾乎都是相同的,因為人都是相同的——鎖之相同鑰匙必同。這便是奧秘所在:佛陀稱之為塞馬薩提(Sammasati)。要好好記住。要記住:當一個意念出現(xiàn)的時候,要看清楚它在哪里,不要與之對抗,不要為其辯護,不要對其譴責,只需像科學家一樣客觀地看待它。去看清它位于何處,來自何處,去向何處?辞逅牡絹,看清它的所在,看清它的離去。意念都是易動的;它們不會呆得很久。你只需去觀照意念的出現(xiàn),意念的存在,和意念的消失。不要設(shè)法與之對抗,不要試圖去尾隨它,只需作一名安靜的觀察者。那樣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你觀察得越仔細,意念出現(xiàn)得就越少。當你的觀察完整全面時,意念就會消失,而僅僅留下一個空隙,留下一個間距。
但要記住另外一點:你的頭腦可能再次蒙騙你。
進一步的沉思無益。
那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即意識的自由聯(lián)接。一個意念出現(xiàn)了,你會等待另一個意念的出現(xiàn),接著是另一個,然后是一整串……這便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所做的事——你開始退回到過去。一個意念接著另一個意念,持續(xù)不斷、無窮無盡,沒有終結(jié)。如果你參與進去,你就會步入一條沒有盡頭的旅途,那是十足的白費力。你的頭腦會那樣去做。所以要謹防它的發(fā)生。
你不可能讓頭腦去超越頭腦。所以不要做徒勞的嘗試;不要做無謂的嘗試;否則,一件事會連著另一件事接踵而至,而你就會完全忘了要在那里做什么。鼻尖就會消失,第三只眼就會被遣忘,光就會距你千里之外。
所以要記住以下兩件事,這是你的雙翼。一是:出現(xiàn)間隙的時候,沒有意念浮現(xiàn),要空冥。二是:當一個意念浮現(xiàn)的時候,只需要看三點:這個意念位于何處,它來自何方,它去向哪里。在那一刻,不要再去留意空隙,而要著眼于意念,觀照意念,對它說再見。一旦它離去,即刻再回復到空冥。
當意念繼續(xù)向深處飄去的時候,你應(yīng)該即刻停止,并開始空冥。讓你自己保持空冥,然后再重新開始凝視。
因此,每當意念到來的時候,要凝視。每當意念離去的時候,要空冥。
這是快速領(lǐng)悟的雙重方法。它意味著光的環(huán)流。環(huán)流即凝視。光即空冥。
每當你空冥的時候,你就會看見光大量涌進來,每當你凝視的時候,你就會形成環(huán)流,你就會使環(huán)流成為可能。這兩方面都是必需的。
光即是空冥。沒有空冥的凝視就如同沒有光的環(huán)流。
那樣的事發(fā)生過;河陀瑜珈(hatha yoga)就曾蒙受過這樣的不幸。他們凝視,他們?nèi)褙炞ⅲ麄兒雎粤斯,他們完全忘記了這位賓客。他們只是在不停地收拾房子,他們太專注于房子的整理,以至于他們忘了要收拾這房子的本來目的,忘了他們的賓客。河陀瑜珈持續(xù)不斷地調(diào)整他的身體,凈化他的身體,他做各種瑜珈姿勢和呼吸練習,并且無止境地做下去。他已經(jīng)完全忘了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光就在那兒,但他拒絕讓它進來,因為只有當他完全處于一種放任自由的狀態(tài)下,光才有可能進來。
沒有空冥的凝視,就是沒有光的環(huán)流。
這就是發(fā)生在所謂瑜珈論者身上的悲劇。另一種悲劇則發(fā)生在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的身上。
沒有凝視的空冥,就是沒有環(huán)流的光。
他們只考慮光,但他們并沒有為它的涌入做些準備;他們想到的只是光。他們想到的只是賓客,他們無數(shù)次地去想象賓客,卻不去收拾他們的房子。這兩者都有所偏失。
要注意這一點!
不要跌入其中任何一個誤區(qū)。如果你能保持警覺,那將是一個極其簡單的過程,并會有極大的改觀。一個人如果能正確領(lǐng)悟的話,他會在那短短的一瞬間進入一種單獨的存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qianneng/naobo/12463.html
相關(guān)閱讀:α波與潛意識有最大關(guān)聯(lián)
什么是靜心
只有觀照才會真正舞蹈
讓你自己出生有益的暗示
雙腦同步技術(shù)(Hemi-sy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