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技巧是有關看的實踐。在我們進入這些技巧以前,關于眼睛的一些事是必須要明白的,因為這些技巧就依賴它們。第一件事:眼睛就是人類身體的最“非身體(non—bodily)”的部分,是最與身體無關的;如果物質能變成非物質,那么這樣的事就是眼睛的事了。
眼睛是物質的,但是,同時它們也是非物質的,眼睛是你和你的身體相會的一個點,身體中沒有其它的地方相會是如此之深。
人的身體和你幾乎是分開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但是在眼睛這點上,你是最接近你身體的,身體也最接近你。那就是為什么眼睛能被用作內在的旅行,眼睛只是一跳,就能引你到那個源泉,手就不可能,心也不可能,身體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從其它任何地方開始,你都將必須作長途旅行,距離是很遠的,但是從眼睛開始,只要一步就是可以進入你自己。
眼睛正是液體的,轉動著的,不停地轉動,而那種轉動有它自己的韻律,有它自己的系統(tǒng),有它自己的機構。你的眼睛并不是無目標地、混亂地轉動,它們有它們自己的一種韻律,而那個韻律會流露許多事。如果在你的頭腦中有一個性的念頭,那么你的眼睛轉動是不同的——有一種不同的韻律。只要看著你的眼睛及其轉動,人就會說出里面有哪種思想的類型在轉動。當你感覺餓了,里面就是一種食物的想法,眼睛就有一種不同的轉動。
所以,記住這點,眼睛轉動,思想也一起加入,那就是為什么,如果你停止你的眼睛及其它們的轉動,你的思想過程也會立即停止;或者,如果你的思想過程停止,你的眼睛也會自動地停止。還有一點,眼睛會不停地從一個客體轉到另一個客體,從A到B,從B到C,它們一直在轉動,轉動是它們的本性,這就好像一條流動著的河:動就是它們的本性!而正因為那個轉動,他們才是如此活生生的!動也就是生命。
你能試著將你的眼睛停止在一個特定的點上,一個特定的客體上,不讓它們動,但是動就是它們的本性,你不可能停止轉動,但你能停止你的眼睛:要懂得這個區(qū)別。你能將你的眼睛停止在一個特殊的、固定的點上,——墻上的一個點,你可以盯在那個點上,你就能停止你的眼睛,但是動是它們的本性,所以它們或許不會從客體A轉向客體B,因為你已經(jīng)強迫它們保持在A上,但那時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會發(fā)生。
動一定是存在的,那是它們的本性,如果你不讓它們從A移動到B,那么它們會從外向內移動,它們可以從A到B,而如果你不允許這種外面的移動,那么它們也可以向內移動。動就是它們的本性,它們需要動;如果你突然停止,并且不讓它們在外在移動,那么它們會開始在內在移動。
所以,動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就是從客體A到客體B——這個就是一個外在的動,這是自然發(fā)生的;但是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坦屈拉和瑜珈的一不讓那個動從一個外在的客體移到另一個客體,并要停止那種動。于是眼睛就從外在的客體跳到一內在的意識,它們開始在內部轉動。記住這些關鍵點,那就會容易地理解那些技巧。
看見內在
濕婆說:“將眼睛閉上,仔細地看你的內在本性,你就會看見你的真實的本性。”
“將眼睛閉上”——閉上你的眼睛,但閉上還不夠,完全閉L意思是閉上你的眼睛,停止它們的活動,否則眼睛會繼續(xù)看見外面的東西,即使閉上眼睛,你還會看見東西——想象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不存在,但還有想象的、概念上的、聚集在記憶中的東西——一它們開始流動著,它們也是來自外在,所以你的眼睛仍然是沒有完全閉上。“完全”閉上眼睛的意思是什么也看不見,要知道這個區(qū)別,你就能閉上你的眼睛,那是容易的,每個人在每個片刻都可以閉上眼睛,在晚上,你閉上眼睛,但那并沒有對你顯露內在的本性,閉上你的眼睛,以至于看不見任何東西——沒有外在的客體,沒有任何處在內在想象的客體,只是一種茫然的黑暗,好像你突然成了一個瞎子——一不僅是對外在的實體瞎了,而且也對夢中的實體瞎了。
人必須練習它,需要一個長時期的練習,它無法一下就能做到,你會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閉上你的眼睛,任何時候你會感到這是容易的,而且你有時間,閉上你的眼睛,然后停止內在的一切的眼睛的活動,不允許任何活動。感覺!不允許任何活動,停止所有眼睛的活動,感覺它們好像變成了石頭,然后保持眼睛的那種“石頭”狀態(tài),不要做任何事,只是停留在那兒,突然,某天,你會變得覺知到你正在看你自己的內在。
你只是從外在看見你的身體,你在鏡子里看見你的身體,或者你從外面看見你的手,你不知道你的身體的內在是什么,你從來不曾進入你自己,你從來不曾在你的身體的中心,并去看看本性周圍是什么。
閉上眼睛,仔細看看你的內在本性,在內在從一個肢體到一個肢體仔細看看,只是趨向你的腳趾,忘掉整個身體:趨向腳趾,停留在那兒,好好看一看,然后移向腿,通過它往上,到每個肢體,然后許多事會發(fā)生,許多事發(fā)生了!
于是你的身體變成了如此敏感的工具,你甚至無法想象它,然后如果你碰觸某個人的話,那么你能完全地進入你的手,而那個碰觸會成為一種變化,那就是一個老師的碰觸、一個師傅的碰觸的意思:你能完全地移向任何一個肢體,然后他就集中在那兒。如果你能完全地移到你的身體的任何部分,那個部分就變得活生生的——你無法想象有如此多的活力發(fā)生在那個部分,然后,你就能完全地移向眼睛。如果你能完全地移到你的眼睛,那時去看某個人的眼睛的話,那么你將會穿透它,你會進入他的非常深的地方。
閉上你的眼睛,仔細地看看你內在本性,首先,從內在來看你身體的外在部分——從你內在的中心,站在那兒,好好看看,你會與身體分開,因為看者永遠不會是那個被看者,觀察者與客體是不同的。
如果你能完全地從內在來看你的身體,那時你就永遠不會落入你身體的幻像中,你就會保持不同——完全不同:你在它的里面,但又不是它;你在身體中,但又不是身體。這是第一部分。然后你就能移動,你就能自由地移動。一旦你能從身體中獲得自由,從認同中獲得自由,那你就能自由地移動。現(xiàn)在,你能進入你的頭腦——深深地進入,這個就是頭腦的內在洞穴。
如果你進入這個頭腦的洞穴,你也會變得與頭腦分離,那時你會看到頭腦也是你所能看到的一個客體,而那個進入頭腦,也就是再一次與頭腦分開和區(qū)分,這個進入頭腦也就是“仔細地看看你內在本性”的意思。身體和頭腦兩者都應進入,并且要從內在來看它們,那時你只是一種觀照,而這個觀照無法被穿透。
那就是為什么它是你的最最內在的核心,那就是你。那個能被穿透的、能被看見的并不是你,當你已經(jīng)來到了那個不能被穿透的、你不可能在里面移動的、不能被觀察到的地方,唯有那時你才來到了真正的自己,記住,你不可能觀照那個觀照之本源,那是荒謬的。
如果有人說:“我已經(jīng)觀照到我的觀照,”那是荒謬的。為什么它是荒謬的呢?因為如果你已經(jīng)觀照到你觀照本身,那么那個觀照本身就不是觀照本身,那個觀照它的才是觀照。你不是你所能看見的事,你不是你所能觀察的事,你也不是你所能變得覺知到的事。
以整體來看
濕婆說:“看著一只碗,不要看它的旁邊或材料,不久就變得覺知。”
看任何東西,一只碗或任何客體都可以,但要以一種不同的品質來看。“看著一只碗,不要看它的旁邊或材料。”看著任何客體,但有兩個條件,不要看旁邊:以一個整體來看客體,通常地我們是看部分,這或許并不是有意識地這樣做,但是我們是只看部分。如果我看你,首先我就看見你的臉,然后是你的軀體和你的全部身體。要以整體來看,不要將它分成部分,為什么?因為當你將它分成部分,那么眼睛就有了一個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的機會,要以整體來看一樣東西,你能做到這點。
試試看,先從一個部分到另一個部分來看一樣東西,然后突然地以整體來看這樣東西,不要劃分它。當你以整體來看一樣東西,眼睛就沒有必要移動,為了不給眼睛任何活動的機會,這就要有一個條件:完整地看一個客體,把它當作為一個整體;第二,不要只看見物質材料。如果碗是木頭做的,不要看那個木頭:只是看那個碗,那個形式,不要看物質。
它或許是金做的,它或許是銀做的,觀察它,不要看它是用什么物質材料做的,只是看那個形式。第一件事就是以整體看它;第二,看它的形式,不是看它的物質。為什么?因為物質就是物質材料部分,形式則是精神的部分,而你要從物質移向非物質,這會是有幫助的。
試試看,你可以用任何東西來試試看。一些男人或一些女人站著:看著并且以男人或女人的整體納入你的看,完全納入。剛開始時會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因為你還不習慣,但是最終它是非常美麗的;然后,不要去想那個身體是否美麗,是白的或是黑的,是男人或是女人,不要去想,只要看那個形式,忘掉物質,只要看形式。
不久以后就會變得覺知,一直以一個整體來看,不允許眼睛有任何活動,不要開始去想“物質材料”。將會發(fā)生什么?你會突然變得覺知你自己,看著某樣東西,你會變得覺知你自己,為什么?因為眼睛沒有可能向外活動,形式要被作為一個整體,所以你無法移向部分,物質的要被拋棄,純形式的要被接納,現(xiàn)在你不會再想到金的、木頭的、銀的等等。
保持整體和形式,突然你會變得覺知你自己,因為現(xiàn)在眼睛不可能活動,而它們需要活動,那是它們的本性:所以你的視線會移向你,它會回來,它會回家,而突然你會變得覺知你自己,而這種變得覺知自己的轉變可能就是最狂喜的時刻之一,當?shù)谝淮文阕兊糜X知你自己時,它是如此的美麗和如此的喜悅,你無法以你所知道的任何其它的事物與之相比。
內在的圓圈
呂祖(Lu —tsu)說:“當光以一個圓圈來運動時,天和地的所有的能量,亮和暗所有的能量都被結晶了。”
你的意識向外流動著——這是一個事實,沒什么東西要證實它,當你看著一個客體,你的意識就流向客體。
比如,你正看著我,于是你就忘了你自己,你變得集中于我,然后你的能量流向了我,那時你的眼睛指向我。這是外向的,你看見一朵花,你便受到了誘惑,于是你變得集中于那朵花,你便忘記了你自己,你只是注意到花的美麗。
這我們知道——每個時刻它都在發(fā)生,一個美麗的女人從身旁經(jīng)過,突然你的能量開始流向她,我們知道這是光的向外流動,這僅僅是故事的一半。但是每一次光的向外流出,你就落到了背景,你便忘了你自己。
光必須流回來,好讓你既是主體又同時是客體,好讓你看見你自己。
然后,自我認識(self—knowledge)被釋放出來。通常,我們只是過著一種半調的生活——半生,半死,那就是通常的情形。而漸漸地、漸漸地,光一直在流向外面,再也不回來了,你的內在變得越來越空,空空如也,你變成了一個黑洞。
道家的經(jīng)驗就是如果你掌握了將能量轉回來這種神秘的科學的話,那么你向外流動的能量就更加能夠結晶。這是可能的,那就是所有集中思想的方法的全部科學。
某一天,只是站在鏡子前,嘗試一下小小的試驗,你看著鏡子,看著鏡子里你自己的臉,看著鏡子里你自己的眼睛,這就是向外的;你看著鏡子里的臉——當然是你自己的臉,但這是外在于你的一個客體,然后,過一會兒,將整個過程顛倒過來,開始感覺你正被鏡子里的映像看著——不是你正在看那個映像,而映像正看著你——你會在一個非常陌生的空間,只要試幾分鐘,你就會充滿活力,某種巨大的力量會開始進入你,甚至你或許會變得害怕,因為你從來不曾了解它,你從來不曾見過能量的完滿的圓圈。
盡管這在道家的經(jīng)典中不曾提及,在我看來,這是最最簡單的試驗,任何人都能做——非常容易。只是站在你的浴室的鏡子前,先看著映像:你看著,映像就是客體,然后改變整個情形,將過程顛倒過來,開始感覺你是那個映像,映像正看著你,即刻,你會看見一種變化發(fā)生了,一種巨大的能量流向了你。
在剛開始時,這或許是可怕的,因為你從來不曾這樣做過,你從來不知道它,這看起來像發(fā)了瘋,你或許會感到震驚,一種震顫會從你內在出現(xiàn),或者你會感到迷失方向,因為到目前為止,你的整個朝向是向外的。所以必須慢慢地學會向內,但是圓圈是完滿的,如果你做了一些日子,那你會感到驚訝,你整天會感到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活力——只要站在鏡子前幾分鐘,讓能量返回到你身上,這樣,圓圈就是完滿了——而當圓圈是完滿時,就會有一個巨大的寧靜。不完滿的圓圈會制造不寧靜,當圓圈是完滿的時候,它會制造出寧靜,它會使你歸于中心,成為中心就是成為力量,那個力量就是你的力量。
這只是一個試驗,你能用許多方式來嘗試它。
看著一朵玫瑰花,先看它一會兒,看幾分鐘,然后開始將過程顛倒:那朵玫瑰花正在看著你,你會感到驚訝,那朵玫瑰花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能量給你;與樹、與星星和與人都同樣能這樣做,與一個你愛的女人或男人這樣做,那是最好的方法,只是相互看著對方的眼睛;先開始看著對方,然后開始感覺別人正將能量返回給你,禮物正在返回,你會感到有一種新的能量補充進來,你會感到沐浴在一種新的能量中,享受著一種新的能量的溫馨,你會從中重新恢復生機,并充滿活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qianyishi/10920.html
相關閱讀:決定你祈禱結果的,并非是你意識中相信的圖景,而是潛意識深處的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
『潛意識巨人』-《自信的能量》
潛意識的10大刺激源
自我暗示三大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