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信念系統(tǒng)的提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意識理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信念系統(tǒng)包括信念、價值和規(guī)條(Beliefs,Values and Rules,簡稱為.BVR),是每一個人都有,并且與其他人不同的思想發(fā)動機:一個人憑這套系統(tǒng)去處理人生里的每一件事,因此,這套系統(tǒng)決定了這個人的成功快樂、情緒感覺和人生成就。這一章特別介紹一些提升這個系統(tǒng)的概念和技巧

正面詞語
"正面詞語"幫助我們運用詞語去改變思想而使自己在人生里有更積極和進取的態(tài)度,遇事時更快找出解決辦法,逃出困境。
在我們身邊,不難聽到一些類似這樣的話,顯示出說話人正陷于困境中:
"我不要再被人欺負。"
"我沒有辦法。"
"還沒有可能。"
困境坦克的"困"是因為事情里有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使我們感到無可奈何,亦即是無能為力。在困境中的人,容易把思想放在那些無法控制或不想要的因素上,如果能夠轉而注意一些本人可以控制的因素,則便有辦法使事情得到改善,也就是說可以再來一次和越做越好。這份心態(tài),使事情有了轉機?显僭嚤愣嗔艘环莩晒C會,每次都比上次好一些,累積下來,怨天尤人的人就會少了。
說"我解決不了"的人是一個失敗者,而說"我要找出一個解決辦法"的人是一個樂觀者,亦即是一個成功者。其實都是針對同一個情況,心態(tài)不同便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語言,而改變語言便可以吏心態(tài)改變。即把句子中的"不"、"沒有"等負性的詞刪除,改用正面的詞語代替。例如:
"我不要再被人欺負"改為"我要別人尊重我"。
"我沒有辦法"改為"我要試著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這沒有可能"改為"我要找出一個突破的方法"。
看以上這些例句,你會發(fā)覺左邊(負面)的句子,就像困在一個圈中,文字的意思完全是靜態(tài)的。而右邊(正面)的句子,則有動感,是活的,是可以有所行動的意思。
我們的大腦,跟隨著我們的思想去操縱我們的身體。大腦只能接受正面的指令,給它負面的指令,它便會做出與我們意愿相反的結果。例如,一些人不斷叫喊自己不會驚慌,結果是,不久之后自己驚慌到發(fā)抖,甚至哭出來,便是這個原因。不信的話,你看看以下的句子,注意自己的腦里有什么涌出來:"不要想像一對白色的老虎,但是可以想像一對跛足的鴨;不要想像在雪山上滑下來的感覺,但可以回憶一個舒服寧靜的沙灘。"你是否發(fā)覺自己正是上述的四項?就是說,文中的"不要"對你的大腦是完全沒有作用的。對嗎?
盡量在說話時使用正面詞語,日子久了,你會發(fā)覺自己變得更積極、更有效率、更開朗。事實上,看看身邊的人,那些遇事順利成功的人說話都多用正面詞語,而那些失意灰心的人說話都充滿負面詞語。改變語言,的確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態(tài),對于常用負面詞語的人,我們可以用正面詞語練習這個技巧幫助他們改善人生。
嘗試用一句正面詞語代替以下的負面詞語,亦即是用突破的說話去代替困境的說話。

"我不要沒有人理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有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問題沒法解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讀書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著他有很大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來沒有想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被公司辭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從未有人做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試過都不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沒有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客人不會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事情太復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不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每次都失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覺得很無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面的負面詞語代表了困境,跳出了困境其實是海闊天空,代替的正面詞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以下是一些例子,讓你明白困境只有一個,而突破則有許多。多選擇便是多能力,把同樣的意思用正面詞語說出,我們的能力狀態(tài)便會不同。
困境的說話         突破的說話
1."我不要沒有人理睬我。"   "我會去交些新朋友。"       "我要和很多人溝通。"
2."我沒有錢。"        "我要增加收入。"         "我需要找些地方節(jié)省一下。"
3."這問題沒法解決。"     "這問題需要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我們有一個新挑戰(zhàn)。"
4."我讀書少。"        "應該報讀什么課程?"        "我要創(chuàng)造出需學歷的事業(yè)機會。"
5."跟著他有很大壓力。"    "我要增加自己的速度。"       "我要學習如何提高效率。"
6."從來沒有想過。"      "這事有新發(fā)展的可能。"       "是該去想一想了。"
7."我被公司辭退了。"     "我有重新策劃事業(yè)方向的機會。"   "我會找到賞識我的地方。"
8."以前從未有人做過。"    "我們有做第一個的機會。"      "應該怎樣開始?"
9."以前試過都不成功。"    "從前的經(jīng)驗給了我們什么教訓?"    "我們需要找個新的做法。"
10."我沒有信心。"       "其中什么事情我不能控制?"     "怎樣可以增強自己的能力?"
11."我們的客人不會接受。"   "我們有教導客人的責任。"      "其中對客人有利的因素是什么?"
12."這事情太復雜了。"     "找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它。"      "把它拆細去做處理。"
13."時間不夠。"        "有些事情的重要性需要檢討。"    "如何可以提高效率?"
14."我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  "我的需要便是我的目標。"      "有誰可以給我意見?"
15."我每次都失敗。"      "我需要找出新的做法。"       "怎樣從那些經(jīng)驗中學到教訓?"
16."我覺得很無奈。"      "我要找出新的選擇。"        "怎樣可以造成突破?"

深層的正面詞語
我們說的話來自內心,亦即潛意識。我們的潛意識包括了整個的"我",所以,我們說的話往往反映出整個的"我"的狀況。稍為留意一個人說的話,不難了解他的內心狀況。在輔導方面受過訓練的人士,能從受導者說的話中尋找蛛絲馬跡而明白受導者的問題。
從表面上看,當一個人說:"我會不斷努力去克服困難"或者"我決心去排除障礙"之類的說話時,我們或許會嘉許這個人,認為他很積極。其實,這個人會活得很辛苦,往往不能成功,卻不知是什么理由。他的話已經(jīng)清楚地顯示出來:他要不斷地制造困難,才能讓他做到"會不斷努力去克服困難"。
·他要常常制造障礙,好證明自己"決心去排除障礙"。
為了使自己的潛意識引導自己有更舒暢、更愜意的人生,避免給自己這類保證辛苦的指令,可以把句子改為:
"我會努力去達到目標"和"我決心去爭取成功"。

阿Q精神
我主持課程時,常常從學員的口中聽到"阿Q"兩個字。對這個字作深人的研究,會認識到自己更多的人生觀。
"阿Q"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p可Q正傳》中的主角,很多人都讀過這篇小說。在中文流行的地區(qū),很少有人沒聽說過"阿Q精神"這幾個字。"阿Q"事實上已經(jīng)成了眾多人的口頭禪,用來形容某些人和他們的行為。讓我們在這兒先停一停,請你問問自己:"阿Q"或"阿Q精神"對你來說是什么意思?
在一次課程上,我成功地引導一位因失戀而十分不開心的少女變得積極和愉快。另一位學員說:"這不是很阿Q么?"我問她:"'阿Q'是什么意思呢?"
在另一個課程上,我說:"人人都可以從很多事情中找到正面的意義而因此變得積極愉快,無需把自己困在愁苦怨恨之中。一位學員馬上回應說:"這不是很阿Q么?"我問他什么是"阿Q",他說不出定義,而只能舉例說:''例如你跟我打麻雀輸了,說是因為知道我急著用錢而故意輸給我,這便是阿Q。什么是"真實"?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經(jīng)過我們五個感覺器官傳人腦里,是為攝入過程;然后與我們腦里經(jīng)多年建立起來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對比一下,是為處理和編碼過程。攝入、處理和編碼過程都是我們自己控制的,所以都是主觀的,經(jīng)由三重主觀過程所得出的結果當然是主觀的,而不是客觀的。故此,在我們腦里所有事物的意義亦都是主觀的。換句話說,每個人的"世界',只存在于我們的腦里,并沒有絕對的真實,而只有主觀的真實。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先舉一個例子:某人因為上司說了一句他覺得不對的話,他很生氣,千方百計地去找資料和花工夫去證明他的上司存心不正,所說的那句話是不對的。其實,對這個人來說,他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使自己有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與此相比,證明他上司是不是好人,或者那句話是不是太過分并不重要。他可以拋開如此重要的目標不顧而去做那么微不足道的事,他的人生一定有很多不快和辛苦。
如果他堅持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是使自己有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他不會在乎他的上司說那句話的時候是否有不良動機,而只會去想那句話如何能推動自己更成功、更快樂。
所以"真實情況"既不存在,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情況怎么能對自己有裨益!
剛才我提到過一位失戀不開心的少女,她就是明白和接受了以上的道理而變得積極和愉快的。另一位學員說:"這不是很阿Q么?"我問那位學員:"你這樣說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阿Q?"她說:"失戀本來就應該不開心嘛!不是么?你看看哪一個失戀的人不是沒心情做任何事、痛哭、不想見人的嗎?"我接著問:"那么,按你說,應該哭和不想見人多久才不會被叫做阿Q?如果我失戀了,把自己關在房里不見人,哭了3天才出來,你會不會說我失戀這么大事只哭3天,所以是阿Q呢?或者我應該哭3個星期才出來?如此,我將會失去我的工作;或者哭3個月才出來?如此我將失去大部分朋友;甚至哭3年才出來,或者因此我會培養(yǎng)出恐懼或者仇恨異性的心態(tài)。怎樣才不算阿Q呢?誰可以作出這個決定?怎樣去作出這個決定?"
那位失戀的小姐,在那次課程中看到了該次失戀經(jīng)驗帶紿她的人生的一些重要意義,做了一些改變,3年后結了婚,生活十分美滿。以此交換當時的一句"阿Q",不是很值得么?
若給你重新投胎的機會,并且有兩個選擇,你會選下面哪一個:
①名字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有九件順利成功和開心。
②名字叫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叫"阿Q",人生里十件事只有兩件稱心滿意。
答案是很明顯的。故此,不要盲目地執(zhí)著兩個字或者一句話,而封殺了自己本來可以有的很多選擇,其中可能包括了使你人生出現(xiàn)重大突破的機會!所以,每當遇上不開心的事,覺得想哭的時候大可哭一個痛快,然后找出事里正面的意義,積極地運用它去提升自己,管他算不算是阿Q呢!
拜木頭現(xiàn)象
有一天,閑來無事,出外散步,在沙灘撿了一塊木頭;氐郊依,本想只用刀子把它的外表修飾一下,也許是太無聊了,在不經(jīng)意之下,把木頭削成一個粗看似人形的不知名物件。碰巧這時一位朋友到訪,見到了木頭他問我是何物,我靈機一動:跟他開個玩笑,便故意裝出認真嚴肅的樣子,回答說:"不可以問,也不可以笑!"我又神態(tài)凝重地把木頭放在高高的一個木架上,拜了兩拜,并且要他也拜了兩。
原來朋友家中有事,想到我這里借住數(shù)月,我答應了他。次日他搬來的時候,我又作弄他,要他拜拜那塊木頭。接著我有事出國,一個月后回來,發(fā)覺家中倒也被這位朋友維持得齊整潔凈,特別是那個放置木頭的墻架,抹得一塵不染。當晚,有幾位經(jīng)常見面的好朋友到訪,一進門,這幾個人便脫鞋,然后用恭敬的態(tài)度先向那木頭拜了幾拜。我問他們做什么。他們說也不大清楚,只是那朋友說必須拜,想是求保佑之類的意思吧。聽后我不禁啞然而笑,于是告訴他們整件事的開始只不過是我對那位朋友的一次玩笑而已。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有不少這樣的"拜木頭現(xiàn)象"。其實為的是什么無從得知,只是有人這樣說,或者已經(jīng)習慣了,又或者看見人人都這樣想、說或者做,自己也就隨大流。其中的原因無法得知,而對自己有什么意義或好壞亦沒有想過。慢慢地,它們成為了根深蒂固的東西,在內心支配了自己,妨礙了自己在人生中本來可得的提升和突破。"阿Q精神"之類的說法便是例子,往往都屬于這種"拜木頭現(xiàn)象"。

打破局限性的信念--破框法
很多人在今天的環(huán)境里感到事事不如意,內心充滿疲倦、無力感、憤慨、內疚、無奈,甚至厭惡生活的感覺。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局限性的信念所控制的行為模式得不出效果。若想人生有更好效果出現(xiàn),必須先改變這些信念。這些沒有效果、需要改變的信念,也就是日常掛在口邊的"思想框框"。
最妨礙我們在今天充滿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找到突破的3個"思想框框"是:"應該如此"、"托付心態(tài)"和"沒有辦法"。這3個信念之間有關聯(lián),往往會一起出現(xiàn)。
1."應該如此"
簡單地說,"應該如此"的意思就是:"事情理應如我所認為的那樣發(fā)生。"
試想像一下,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約了我吃午飯,約好中午12時半在某間餐廳見面。你準時赴約,而我卻一直沒有出現(xiàn)。也許在12時45分時你開始感到內心的那份平靜漸漸消失。1時10分時你嘗試用手提電話找我,我的手提電話沒有開,我的公司說不知我在哪里,你的秘書也說我沒有來電留言。1時40分時你感到十分不滿了,決定叫午餐給自己充饑,一面吃一面想起在過去我或有過各種不同的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或者其他缺點,終于,你在2時半付錢起行時,決定把我的名字從你的朋友名單上劃去,之后再沒有找過我。這只是一個虛構的過程。你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做法帶給你我之間的友誼不同的結果,但是就讓我們暫時容許這個虛構的過程幫助我解釋我想說的話吧。
事實上,我有一段不平凡的遭遇。我是在下樓準備赴約的過程中出了意外:在樓梯上摔倒了滾下來,摔斷了腿,暈了過去,4個小時后才被發(fā)現(xiàn)送進醫(yī)院,更引起了并發(fā)癥,在神智不清的狀態(tài)中過了一個月。我一清醒過來,便馬上從醫(yī)院的病床上給你打電話,只是你的秘書說你不會聽我的電話。你我的友誼便從此中斷,本來有一個兩人合作可以有很大回報的計劃,也因此錯過了。
回想當天午飯時間,當你內心的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時候,你腦中涌出的是一些怎樣的話?是否會像下面的一些例子?
"這個人為什么這樣沒有責任感?"
"真倒霉,白白浪費了兩個小時,還生了一肚子的悶氣。"
你的負面情緒的來源是你認為事情應該是這樣的:約好了我便應守時赴約。當事情沒有如你所認為的那樣出現(xiàn),你的負面情緒出現(xiàn)了,同時假設是我的行為破壞了事情應有的規(guī)律,帶給你不理想的某些結果,F(xiàn)在明白了我的遭遇,你這一刻的念頭也許是:你這樣的想法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的確會使人誤會,因此所引起的誤會和友誼中斷也是不可避免的。極其量是知道真相之后,我們重新再做朋友。
其實,"能否避免"這一點操縱在你的手里。如果認為不可避免,我們便只得準備承受因此帶來的后果:不愉快的心情、友誼中斷、生意計劃的損失。如果你不想這些后果,希望改變"能夠避免"從而帶給你人生更多的收獲,也許我們應該研究一下這個"應該如此"的感知模式。
佛經(jīng)中有"因緣"二字。用種樹一事去解釋,樹的種子就是因,而泥土、空氣、水分、太陽、肥料等是緣。"主因助緣"的意思就是樹的生長,需要因緣和合才能成事。反過來說,試想來才是怪事呢!因此,事情發(fā)生了便有發(fā)生的原因;有發(fā)生的原因就是有發(fā)生的理由;有發(fā)生的理由也就是應該發(fā)生。不發(fā)生才奇怪呢!當時意外出現(xiàn)了,我無法赴約,也無法通知你;而你無法見到我,也無法知道我的遭遇,所有的事本來就應該這樣發(fā)生,不是這樣才怪呢!一位大師說的"應該知道的都已經(jīng)知道;應該來的也已經(jīng)來了"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你因我沒有赴約而產(chǎn)生不忿,其實是在氣自己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你需要有這種能力--在當時明白事情的真相,而你我也當然明白:沒有人有這種能力。
我們沒有這種能力,也無法學到這種能力。但是,我們無須有這種能力也可以過開心成功的日子。我們只要提醒自己兩點:
①事情發(fā)生了,自有它發(fā)生的理由,我未必能夠知道。
②如何配合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給自己制造成功開心的機會?
人生在世,本來就無法要求事事如愿,大多數(shù)每天發(fā)生的事,我們都只是就實際情況而加以處理,努力從中取得更多更好,并繼續(xù)走下去。例如,若李先生能夠赴會,兩人可以開開心心地共享一頓午餐,在兩個小時中互相幫助對方有所收獲,有所提升,固是樂事;若李先生不見出現(xiàn),或者想到寫封信給多年沒有通訊的好友,或者好好享受那篇早應該但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的文章,同樣可以使這兩個小時有意義。這不是更好的人生嗎?如何利用那兩個小時使之給你帶來更多的人生成功快樂,你完全可以主宰,又何必任由一個"事情應該怎樣"的信念來決定呢?!
其實,這個態(tài)度,在12時半你坐下時運用,人生便會更有效率了。

2."托付心態(tài)"
"托付心態(tài)"指的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樂的控制權托付給別人。
就工作環(huán)境來說,我記得幾十年前的年輕人總是千方百計地進入一些大公司或者機構,因為它們"安定"、"前途好"。一些人 加入了這些公司或機構之后十分進取,也有一些人滿足于那份保障,不求上進,而只是努力于"練習學懶"。到了20世紀末期,這些公司和機構需要精簡:裁員、減薪、減福利,他們便抱怨公司不照顧他們了。
在婚姻或戀愛關系中,我們常常聽到類似"你是我的,我會給你快樂",或者"只有你才能給我歡樂,沒有你,我不知道怎樣生活"這樣的話。因為愛一個人便強行把控制自己人生快樂的權力托付給這個人,而要求他必須奉行一些行為模式(因為這樣我才感到開心,而他卻偏偏不這樣做,使我不開心),會使得這份關系很緊張。帶給自己的無力感和對方的窒息感,是很多婚姻和家庭問題的基本起因。
在日常生活、人際關系中,這種"托付心態(tài)"更容易見到:某人說了兩句話,自己心里便不是滋味,責怪他不體諒;上司感嘆一下生意難做,自己便擔心可能會裁員,以后的日子不知怎過;顧客表現(xiàn)出稍微強烈一點的反應,自己便覺得受氣。這些都是托付心態(tài)所造成的。
托付心態(tài)的來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自我價值不足。自我價值不足便需要外界的補足和別人的遷就。得不到這些,我們的負面情緒便會出現(xiàn)。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照顧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樂,只可由自己找到。倚靠別人獲得成功快樂,就算有這個可能,亦是危險的。別人也需要照顧自己的人生,爭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樂。如果在途中順便幫幫你,倒也無所謂,但是如果要減少或者放棄他們對自己的照顧去遷就你,對你的態(tài)度便難以維持長久。更何況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改變中,昨天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便有可能出現(xiàn)分歧。沒有兩個人一樣,也沒有一人在兩分鐘里是一樣的。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會不斷地強化自己本身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價值,培養(yǎng)自己的知識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層次。他們會以自己為生命的中心,同時抱著"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信念,在使自己獲得成功快樂的同時,使其他人、整個世界也有所提升。當他們加人一家公司,或者認識一位新朋友時,他們也本著同一個態(tài)度。就像你跳上一部巴士,是因為你要去某個地方(人生目標),遇到另一位乘客坐在你的身旁,你與他分享沿途風光,也從交談中有所收獲(成功、快樂),如果后來發(fā)現(xiàn)他的目的地與你的不同,他自會比你早或遲下車,但總可以開心地分手,更會交換通訊地址,以保證日后的聯(lián)系。坐巴士是把自己帶到一個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繼續(xù)自己的路途,繼續(xù)取得更多的人生快樂成功。如果你的計劃有此需要,你或會比他更早下車,同樣你會開心地說再見和約好保持聯(lián)系。
婚姻或工作出現(xiàn)問題,自己頓然感到迷惘的人,往往在平時便有"你/公司照顧我"的托付心態(tài)。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是使自己行得更快,取得更多的伙伴,但不是完全操縱自己人生成功快樂的主宰。
自己人生成功快樂的控制權本來就在我們自己手里,既沒有人能比我們自己做得更好,亦沒有人會比我們自己更永遠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為此而努力。因此我們不應外求,亦無法外求。

3."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的心態(tài)是一個導致無法突破的執(zhí)著。"辦法"不是指一個方法,而是指一個人到此為止已知已做之外的所有方法。
你不難見到一些人固執(zhí)于某種行為或處理模式而同時又對效果不滿。這些人容易把責任推給他人或世上任何事物。有一些人比較靈活,但是經(jīng)過數(shù)次的行為或處理模式的改變后仍無滿意的效果,他們或是回復到最初的模式,或是放棄努力,采取一個"認命"的態(tài)度。這些人口中雖說甘心如此,心中卻不能接受現(xiàn)實。
其實突破是有可能的,但是首先要相信這一點。其次是堅持一個靈活的態(tài)度,不因未達到理想效果而妥協(xié),而是不斷地去找 尋新的方法。
試想像你今天回家的時候,走到街口,發(fā)現(xiàn)因為舊樓倒塌而封了路,任何人都不準通過(見圖9-2),你會怎辦?你會有3個選擇:①放棄回家的念頭;②坐在一邊等待街道重開,這時你往往會怨天尤人;③去找另一條路。如果你是一個積極的人,的確很想回家的話,你不會考慮第一個和第二個選擇,而會集中精力去找另一條路。 ':
如果第二條路剛好也因火災而被封了呢?你會怎樣?你會去找第三條路吧?如果第三條路也因水浸而封了呢?你會去找第四、第五或第六條路,直到你回到家為止。
如果"回到家"是你人生的最大目標,你會一直嘗試,什么路都嘗試,包括用直升機把自己吊下,或者掘地道,或者……
在你的人生之中,什么是夠重要的目標?在你達到成功事業(yè)的路上,找出突破重要嗎?如果它們重要到值得你繼續(xù)向此方向努力,它就什得你去不斷的找多一個方法,再多一個方法,再多一個方法......
無論你過去嘗試過多少個方法,總有另一個方法是你未知,未懂、未學、未想過的。就在看這一句的數(shù)秒里,世界上又增加了多少種解決過去未能解決的問題的方法?
那個目標是否值得你去努力,只有你本人能夠作答。但是某個方法是否值得你去嘗試,卻只需回答3個問題,若答案都是Yes,請不要躊躇,馬上去做吧!這3個問題是:
①如果有結果對我有好處嗎?
②我想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這份好處嗎?
③這些好處,能否符合"我好、你好、世界好"的要求?
舊的做法既然無效,回復舊的做法就等于坐在一邊等街道重開。抱怨環(huán)境條件不足,亦只能使自己沒有行動而已。任何新的方法都有多一分的成功可能,何況多嘗試會使自己想出更多的方法。為什么你不能成為第一個找出解決方法的人?
結論:打破這三個思想上的框框,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的困境都會消除。我們更能建立積極有效的信念,使自己更快更輕松地達到人生的目標?傊,打破這三個框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那便是:
1."應該如此"的破法:我們無法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發(fā)生了的都是應該發(fā)生的。
2."托付心態(tài)"的破法:每個人照顧自己的人生,不倚靠他人。
3."沒有辦法"的破法:凡事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我總有選擇。

換框法之一:意義換框法
所有的事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是人加上去的。既然是人加上去的意義,則一件事情:
第一,可以有其他的意義,也可以有更多的意義。
第二,可以有不好的意義,也可以有好的意義。
試想一下,當你用一塊石頭去錘打一顆釘子,或者趕走一只老鼠,你加到這塊石頭上的意義是什么?它本來有這些意義嗎?再 想一想,一塊石頭可以有多少用途?
把上面問題引出的意念放在別人所說的一句話、一個行為,甚至環(huán)境出現(xiàn)的一些情況上,你會得到什么啟示?
下次坐車沒事做的時候,試想一想萬字夾可以有多少用途。也許這樣你會明白一件事情的意義只是決定于我們的主觀思想。
同一件事情里面總有不只一個意義包含其中。找出其中最能給自己幫助的意義,便可以把事情的價值改變,使事情由絆腳石變?yōu)樘つ_石,自己因而有所提升。這便是意義換框法。
意義換框法對一些因果式的信念最為有效。例如:
"因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開心。"
方法是把句中的"果"改為它的相反詞,再把句首的"因為"二字放到最后,成為:
"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積極,因為……"
然后反復地思考如何能把句子寫完,要求至少有6個不同的版本,再找出其中最能夠接受的句子。
以下是課程里一些學員的杰作:
·使他無從挑剔
·使我提升得更快
·使他改變對我的態(tài)度
·使我超越創(chuàng)建的標準
·使我變得更能干
·使我更快升級,脫離他的管治
·使我更有能力去另找新工作
·使我在同事之中受到最少的挑剔,因而更有安全感
·使我能更早創(chuàng)業(yè)
·我要證明他不能控制我的情緒
·我要證明我可以做到
·使我能清靜愉快地工作
·能證明在這種上司之下我仍能勝任
·能證明我能超越任何壓力
·使其他老板注意我,因而創(chuàng)出轉工的機會
·使我有更優(yōu)良的表現(xiàn)
試著挑選一條你覺得最好的,然后把整句話反復地念數(shù)遍,F(xiàn)在,你再念念本來的一句:"因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開心。"你內心的感覺有怎樣的不同?本來的一句和后來的一句,哪句你覺得更舒服一點?
假若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友,3個月前轉了工作,今天走到你面前說:"因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開心。"你會覺得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話(亦即是接受話背后的信念):"應該是這樣的一老板挑剔,當然會不開心。"現(xiàn)在,你把內容轉了180度,剛好相反:"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積極,因為……,'而你的內心感覺是頂好的(很多人覺得比上句時的感覺更好)。這是因為你內心的信念已經(jīng)改變了(信念是在潛意識里,所以感覺是最好的測試標準)。
你有否注意到上面十多條學員想出來的杰作,每一條都是一個價值的改變:創(chuàng)造了新的價值,或者本來的價值增強或者轉移了?這證明信念必須有價值的支持,而當價值改變了,信念也就能改變。
你可以試把"因為今年市場疲軟,所以我們會失敗"這一句,用同樣的過程改變,看看效果怎樣。
意義換框法是NLP換框法中最常用而且十分有效的改變思想的技巧,它可以在兩三句話中便運用出來,在輔導工作時尤其受歡迎。
有一位很好的醫(yī)生,他不能拒絕找他出診的病人,這使他有過多的業(yè)務,休息時間不夠,家人也抱怨他只醉心于工作,忽略了他們。NLP大師問了他一句話,便起到了輔導的效果:"學會拒絕一些出診要求如何會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醫(yī)生,從而能幫助更多的人?"

換框法之二: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其實屬意義換框法,只不過因為容易運用和經(jīng)常有運用的機會,故把它抽出獨立介紹。這也是改變信念的一個有效技巧。
很多情況,表面看來是兩個選擇中只能得一,即是"得A便失B,得B便失A"。我們持著這個信念,感到困擾,因為想二者兼得。在生活中我們容易接受局限性信念的束縛(往往說那是"現(xiàn)實"),而不肯以自己想得到的理想目標為依據(jù)而去思考,找出突破。要使自己覺醒,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堅持二者不能兼得對我沒有好處;而堅持二者可以兼得則對我有好處廠應把自己的思想帶到后者。
"二者兼得法"就是以此為基礎,對自己發(fā)出這樣的思想指令:
假若A與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樣想或做才能把它實現(xiàn)? 這樣的思想方向是跳出框框、追求突破。其中一個常常出現(xiàn)的突破關系是把A和B的定義做更清晰的切細,因為很多時候說話的人會用一些虛泛的詞語去代表他的需要,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往往無法著手把事情解決。
以下的練習中,你可以假設自己就是當事人,試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怎樣做便能實現(xiàn)它?"的態(tài)度去考慮一些可能性。
練習一:組長說:"要使質量上去,產(chǎn)量必然減少。"
練習二:丈夫說:"為了維持家中安寧,我只得避免和她說話。,'
練習三:職員說:"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會有時間去學習?',
練習四:女女說:"我工作之余還要督促孩子讀書,沒有時間陪丈夫,婚姻關系怎么會好?"
練習五:朋友說:"為了愛情,我只得放棄事業(yè)。"

換框法之三:環(huán)境換框法
同樣的一件東西或一個情況,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包含的價值會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環(huán)境,便能改變這件東西或這個情況的價值,因而改變有關的信念。例如:
"瓶裝白開水作為飲品,是不會有人買的。,'
"年紀大了,與年輕人競爭不來。,'
做法是說出至少3個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負面詞語轉為正面詞語:
"瓶裝白開水作為飲品,會吸引怎樣的人去買。,'
"年紀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輕人更強。,,
傳統(tǒng)上中國有很多表面看是絕對正確的話(其實都是規(guī)條),它們把人們牢牢地束縛住,運用環(huán)境換框法,可以把它們打破!逗芏嘈拍畹拇_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里的處事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信念在所有情況下都是絕對有效的。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幫助我們達到人生最高境界(三贏)和活得成功快樂的工具之一,但是要記住它們也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既是工具,信念不應絕對地主宰我們,成為我們的神"。當信念對我們達到上述人生目標有所妨礙時,我們可以將它們修正、移開(暫時)、擴闊(兼容)甚至改變。(注:這一點,與全書中所有的內容一樣,并不包括宗教里所說的信念在內,我把與宗教有關的信念問題留給每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的宗教導師。我個人認為,宗教里的信中是與人生其他事情中的信念有所不同的,在本書里我無意討論這個題目--李中瑩。)
前面說過的中國傳統(tǒng)的規(guī)條式話,例如:
"節(jié)儉/謙虛是美德。"
"食不言,寢不語。"
"子女必須孝順父母。"
你可試舉出3個它們適用的情況嗎?"子女必須孝順父母"是中國人倫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規(guī)條,但是如果下列情況出現(xiàn),身為子者的卻未必會遵從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賣毒品。
·父母逼子女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
·父母對子女有性侵犯行為。
在輔導時,環(huán)境換框法,對一些因為自己的特質而內心感到自卑,不如別人,或者無可奈何的不滿意的個案最為有效。例如:
·喜歡多說話或者不說話。
·覺得自己學歷不夠,或者相貌不出眾。
·長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銀行家對女兒的固執(zhí)個性很不滿意,父女關系弄得很糟。他去請教一位NLP大師,大師問他:"當你的女兒與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圖時,你想不想你的女兒固執(zhí)一點?" 銀行家頓悟。其實固執(zhí)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好壞決定于在什么環(huán)境中運用而已。他以后便再也不為女兒的固執(zhí)而發(fā)脾氣了。(其實固執(zhí)的人有一大好處,就是每當他認識到什么更好時,他便會堅持那更好的做法,無須別人經(jīng)常提醒--這句也是運用環(huán)境換框法)。
環(huán)境換框法和意義換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個情況里發(fā)揮作用。

價值定位
因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我們的價值觀所控制,所以,找出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排位,我們便能認識到內心的推動力,再加上對某些價值做創(chuàng)造、增大、轉移的工作,我們便可以使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更為合拍了。
我們很容易認識到自己意識層面對某事的價值排位,但卻較難了解自己潛意識層面的價值排位。
以下介紹一套技巧,幫助你處理這方面的問題。這套技巧稱為"價值定位",能夠幫助你了解內心的一套價值觀。知道了內心對事情的
看法,你便可以理性地調節(jié)行為,以滿足意識和潛意識兩方面的需要。"價值定位"是一個容易掌握的技巧,這個技巧最好兩個人做(見圖9-3),但也可以自己一個人做。下面的指示便是自己做的步驟。
請你選擇一件事,最好是你現(xiàn)在感到煩悶的事。很多人在學習這套技巧的時候,喜歡以手上的工作為題目,F(xiàn)在就假定以你的工作為題吧!請準備一張紙和一支筆。
(1)請你寫下一份理想工作對你的5個價值。若你不明白這道問題,也可以回答下面任何一道問題,它們問的都是同一樣東西,然后把答案寫下。
·一份(理想的)工作對你有什么意義?
·從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你得到些什么?
· 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什么最重要?
把想到的寫在那張紙上。收入、贊賞、學習機會、挑戰(zhàn)、友情等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答案。我希望你用自己寫下來的答案。
(2)寫下5個答案后,請按它們的重要性排出次序,最重要的是①,其次是②、接著是③、④、⑤。以下,你將會只用①、②和③3個最重要的價值。
(3)現(xiàn)在,請放下筆,把兩只手放在眼前,先望著左手手心告訴自己:"假設我決定轉工,現(xiàn)在有一份工作,它能給我很充足的①但是②不足。"一面說,一面想像這份工作就在左手手心。然后轉去望著右手手心說:"同時又有一份工作,它能給我很多的②,但是①不足。"一面說,一面想像那份工作就在右手的手心。然后來回地望左手心、右手心,讓自己的感覺告訴你喜歡哪一份。(在這個時候,不要做理性的判斷,最好不要去想"應該怎樣","那樣不對",而應任由感受浮涌出來。)把感覺的決定寫在紙上。
(4)接著,用同樣的步驟,把剛剛在①與②之間選出來的一個與③比較。例如剛才你選出的是②,現(xiàn)在便是②與③的比較了。
(5)最后,①、②、③之間尚有一次未做過的比較。例如②與③之間你仍然選出了②,最后的一次便是①與③的比較,找出兩者之間哪個較為重要。
完成了①、②、③的比較后,你或者會發(fā)覺原來內心價值觀的排列,與你本來的想法不同(上述的例子便可能是①、②、③)。事實上,用這個方法去處理使你煩悶的事,往往得出來的結果會使自己恍然大悟,明白一向以來自己認為應該滿意卻總是不開心的原因了。
有一個朋友,多年來以為她工作是為了收入,她找到了一個高薪的職位,但是總不開心,F(xiàn)在,她的工作比以前在收入上少了20%,但有很多與人接觸的機會,而且時間自由,她感到開心,也更知道如何在工作上成功。另外一位朋友,過去的工作中很受氣,但是有很多學習機會,為了這些學習機會,他堅持不肯轉工,經(jīng)常帶著怒氣返回家里,以至家庭里容易產(chǎn)生緊張情緒。今天,他的工作比以前收入好,時常面帶笑容,與家人融洽得多了,同時也報讀了一些函授課程繼續(xù)進修。
他們都是運用價值定位技巧,在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觀之間取得了平衡。
用工作去做這個價值定位測試,結論不一定是必須轉工。當你知道什么對你更重要時,你但懂得去多注意、多爭取有關的機會了,這也就是創(chuàng)造、增大和轉移某些價值。只有在現(xiàn)在的工作環(huán)境里得不到你覺得重要的價值,才需要考慮轉工。
開始時我請你寫下5項價值,而剛才只用了3項。如果你用最重要的3項就能得到你所要的答案,則無須再用其余的兩項。但是如
果心中尚有點不舒服的感覺,可以繼續(xù)做4項甚至5項的價值定位測試。3項測試需要做3次比較;4項做6次,而五項則需要做10次。一般來說,3項已經(jīng)足夠,除非在開始時,你遺漏了更重要的某項價值。
這個測試可以用于任何使你心煩的事,例如與某人的關系、移民、搬遷等。掌握純熟了,我們的思路更清晰,更容易達到所謂"心口如一"的境界,即知道應該做的也就是自己感覺想做的,每有煩事,便做一次價值定位的測試。這可以助你把事情看得更透徹、更易作出解決的決定。
注:做測試時,必須用你的理想作為測試標準,即"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理想的朋友"、"一個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等。

用語言擺脫困境
一個人的內心狀態(tài)可從其說話中偵知。改變說話方式,可以改變內心狀態(tài)。很多人內心的困境,其實是本人的一些錯誤信念造成。
以下的5個步驟,幫助我們運用語言去把處于困境的心態(tài),改為積極進取、更有清晰的行動目標和途徑
。例如,一個人說做不到某一件事:
①困境:我做不到X,
②改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尚未能做到x。
③因果:因為過去我不懂得--,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尚未能做到X。
④假沒:當我學懂--,我便能做到x。
⑤未來:我要去學 --,我將會做到x。
注:第三步因果的"必須是某些本人能控制或有所行動的事。
"我做不到"事實上是描述一件過去的事實:在當時我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我不想去做"。但是在未來的歲月里,我們總想保留"做得到",或者"想去做"的權利。發(fā)生了的事無法改變,然而往事對我未來的影響卻可以改變,因此"我做不到"不應成為一個包袱,阻礙我們向前走。上面的五個步驟,讓我們放下過去的包袱,勇往直前。
回頭看第一句"困境"時的話:"我不會游泳",可以感覺到說話者是把自己困在一個狹窄的小圈子里,而外面就是游泳,他卻無可奈何,說的話完全是靜態(tài)的。再看看第5句"未來",說話者的目標"游泳",已經(jīng)完全在掌握之中,他不單只有目標,而且有清晰可行的達到目標的途徑,所說的話,充滿了動感,他已經(jīng)回復到正常的"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的狀態(tài)了。

①困境│"我不會游泳。”負面詞語:雖指到此刻為止我不能游泳,但因為沒有時間指標,說出來就像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般,在我們的大腦里,也正是做出這樣的效果,使得我們無法作出突破! 

②改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尚把事情劃清楚時間指標:那只是未學會游泳-"過去的事,未來大有可為” 另外把"不會"轉為"尚未學會",就是對潛意識指出這事情是可以學會的。 (但仍是負面詞語:)

③因果:"因為過去我未能找把事情的因找出來了:"找老師"到一個好老師和"安排時間"。這兩點都是自己排出時間,所以到現(xiàn)可以控制和自己可以有所行動的在為止,我尚未學會,注意一句已變?yōu)閮删洌鴥删溆斡尽?quot;都是負面詞語

④假設:"當我找到一個好老師”仍是③的兩句,只不過是把負面師和安排出時間時, 詞語改為正面詞語(兩個),另外,我便能學會游泳。"把連接詞"因為"改為"當"。"當(who)比"如果"(1f)好,因為"如果"包含做不到的可能,而"當"字則已經(jīng)暗示一定做得到。

⑤未來:"我要去找會游泳的朋友,請他們介紹經(jīng)驗,并且作出安排, │ 正面詞語 │使自己每個星期六下午都可以去上課。我將學會游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qianyishi/14407.html

相關閱讀:意念推動腦,腦推動身體
你的潛意識是如何排除心理障礙的
運用潛意識來控制信念
改變潛意識的方法
了解自己潛意識層面的價值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