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午節(jié)的早餐,我們吃粽子。
粽子的種類五花八門,有鮮肉粽,豆沙粽,紅棗粽,還有蛋黃粽等。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有三角的,四角的,還有方錐的……我們吃的粽子是姑媽自己親手包的,長而細的,有四個角的鮮肉粽。我媽媽用微波爐熱粽子,頓時,一陣香香的鮮肉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不一會兒,媽媽從微波爐里拿出粽子,剝開墨綠色的箬葉,箬葉散發(fā)著清香。我連忙咬了一口黃白的米團,就看見那香香的鮮肉。接著,我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個粽子,還沒品出味道來呢!媽媽叫我吃慢點,后來,我就細嚼慢咽地吃起了第二個粽子,味道美極了!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懷念他,崇敬他。
今天是端午節(jié),小時候當我和妹妹起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已經把粽子煮的是滿屋飄香,房間的門頭上掛著艾草,而我們的床頭也絕對放著五彩線和五彩小葫蘆,據說把它們戴在身上可以消災祛病。
隨著年齡一天天長大,奶奶和媽媽的先后逝去,家里的傳統(tǒng)也就一點點的消失了。今年沒有回家過節(jié),其實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哪里有在外面漂著的人不想家,老爸的身體雖然還算健康,但畢竟歲數大了,需要有兒女的天倫之樂,我們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還是多為父母想想吧。一會給老爸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他節(jié)日快樂!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孝敬他了。
關于端午節(jié)的小知識,在學校我們的翟老師已經講了很多,我們班的同學都知道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而且,我們在學校還吃粽子了哪!不過,包粽子我可是第一次嘗試。
做粽子的材料可真多,有包粽子的葉子、糯米、蜜棗、花生、捆扎的繩子,媽媽早早的就把這些材料準備好了,就等今天大家休息時一起包粽子,媽媽先把粽葉先卷一下,然后我和哥哥就把糯米、蜜棗、花生往里放,放好后,站在一旁的爸爸就用繩子一圈一圈的把它扎緊,就這樣一個粽子從我們家的生產流水線上成功誕生了。我們說說笑笑,做了很多粽子,這樣做出來的粽子一定是最香甜的。
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快到了,人們又開始忙著包粽子,品味粽子的清香,享受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節(jié)對于我來說,除了品嘗粽子之外,還會勾起我對母親的懷念,因為母親生前很愛吃粽子。
小的時候,我們家年年包粽子。包粽子之前,母親早早用大盆泡好糯米、黃米,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與別人家不同的是,母親自己不會包粽子,而是請鄰居家的阿姨來幫我家包粽子。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端出泡好的米和粽葉,放在院子里,為阿姨遞上一支煙,再給她把煙點燃。阿姨就一邊抽著煙,一邊包著粽子。母親則在一旁打下手,陪著阿姨嘮家常。一下午的時間,粽子就包完了。
母親將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鍋里煮,要煮上三、四個小時才能熟。粽子煮好了,一掀鍋蓋,一股濃濃的粽香頓時在整個屋子里飄散開來。那香味真是饞人哪!粽子晾涼后,能存放好多天,吃很長時間。
如今,母親不在了,我只有在夢里常與她相聚。沒有母親是孤獨的,母親的位置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雖然母親已去世九年,但今日想起仍是淚流滿面。好在我們做子女的盡孝了,好在母親的音容笑貌永遠地留在我的心里……
我甚至癡癡地想:母親在天堂里是否也能聞到粽香?但愿如此。母親,您還好嗎?女兒祝您節(jié)日快樂!
每年端午節(jié)看到大家都要吃粽子,我感到很好奇。我就問媽媽,端午節(jié)為什么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呢?媽媽告訴我: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又問媽媽,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屈原是誰呢?媽媽開始講了起來。
原來,屈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了貴族的強烈反對,免職后,被流放到現在的湖南地區(qū)。流放期間,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其中,《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表現了詩人不斷完善自己、修煉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品《懷沙》后,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在江面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尸體,未成功。有位漁夫往水中仍飯,說讓江中的動物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的,人們紛紛效仿,有的將雄黃酒倒入江中,要毒死蛟龍水獸。后來,人們?yōu)榕买札埶,人們想出用楝葉飽飯,外纏彩絲,逐漸發(fā)展成粽子。于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通過對端午節(jié)來歷的了解,我知道了屈原愛國憂民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學習。
今天是端午節(jié),粽葉飄香。我和輪滑隊的教練與同學要去給養(yǎng)老院給爺爺、奶奶們表演花式溜冰,給他們帶去節(jié)日的問候與快樂。這也是我們愛心小組的一次活動。
到了養(yǎng)老院,場地外坐滿了一排排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有的白發(fā)蒼蒼、滿面皺紋,有的行動不便,卻都笑吟吟地看著我們,歡迎我們的到來。
坐在凳子上看別人的節(jié)目,我感覺時間一分一秒過得真慢,終于聽見一個聲音喊:“有請炫動輪滑俱樂部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輪滑表演!”頓時,我心跳加速,頭腦一片空白,看著爺爺、奶奶們鼓勵的笑容,慢慢地,我冷靜下來,和我的搭檔走到臺上,一起做“前葫蘆”、再“后葫蘆”回,“雙腳X”去,“前減”回。表演完畢后,全體輪滑隊的隊員走上舞臺說:“祝爺爺奶奶端午節(jié)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臺下傳來熱烈地掌聲。
最后,爺爺奶奶們還為我們演唱了老歌,《愛的奉獻》、《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等,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我覺得這個端午節(jié)很快樂,過得真有意義。
通過這次愛心小組活動,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能夠給孤單的老人帶去快樂,我覺得比自己得到一件向往已久的玩具還開心,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滿街的粽子飄香,那是端午的味道,就知道又一年的端午節(jié)快到了。祝福的短信、祝福的賀卡,載著朋友的濃濃深情像雪片一樣飛來。端午節(jié)——一個遠古的記憶,現代文明傳承著古老的文化,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習俗,今天的端午節(jié)別有一番風景。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輕絲捆著祝福意,粽葉包著朋友情。糯米纏綿紅棗香,雄黃醉人龍舟行”
“艾葉無香味,雄黃有醉意,逢節(jié)祝福,借酒傳情”。“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菖蒲掛在大門上,處處端陽處處祥”。讀著一篇篇傳情的短信,看著一張張精美的圖片,摘折著那一片片翠綠的粽葉,包裹著一顆顆香甜的粽子,聞著滿屋飄來的一縷縷粽香、、、、、真是喜不自禁快樂無比!
去年的隨筆《端午節(jié)感懷》還記憶猶新,今年的端午又飄然而至。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此時此刻的我想起我的母親,每年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母親早早的去市場買回菖蒲艾葉掛在大門上,在童年的時候給我們每個人做一個香包,一個咸鴨蛋,吃莧菜喝雄黃酒,聽著父親講著那端午節(jié)的來歷,門上掛菖蒲艾葉的典故,為何要喝雄黃酒吃莧菜、、、、、那時候雖然清貧,卻還是其樂融融。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子飄香讓人笑。昨天今天和明天,端午的粽子永遠飄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riji/736122.html
相關閱讀:關于做飯的日記400字
考試之后
守在愛的天堂里
戰(zhàn)斗結束
清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