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春節(jié)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代的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稱謂外,春節(jié)還稱“開年”、“開歲”、“芳歲”、“華歲”等,在諸多稱謂中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春節(jié)”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一個立春稱“春節(jié)”。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jié)”。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tǒng)計,規(guī)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但一般人稱公歷元月一日為“陽歷年”,仍把農歷正月一日初一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即陽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春節(jié)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shù)少數(shù)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后天就是春節(jié)了,因為特殊原因,所以提前吃年飯;氐綘敔敿液,看到三個舅舅和三個舅媽都在,門外還有一條被鐵鏈子鎖住的狼狗,叫虎子,它一見到我就會搖起尾巴,用兩只腳站著,再把兩只小爪扒在我手上跟我玩兒。
到了吃年飯的時候,想起了媽媽以前對我說的話:吃飯時要集中精力吃,眼睛看著碗,該說的話就說,不該說的話就不亂說。要不然又一筷在刷到我頭上了,所以我吃年飯也不敢亂說話,怕說錯話。“今天吃年飯咧,去跟三個舅舅和三個舅媽敬酒去。”媽媽低聲跟我說,話音剛落,我就拿起雪碧飲料往我杯子倒,倒了一滿杯后,我先敬了坐在我身邊的二舅媽,然后敬了三舅媽和大舅媽,剛把三個舅媽敬完,大舅媽又嚷嚷起來了:“你咋這樣呢,為什么你最后跟我敬酒?敬酒要按順序你懂不懂啊?”當然懂啦,誰叫你坐得比我遠呢,為了證明我懂,我先敬了大舅舅,“大舅舅,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哦,好好好,祝你學習進步,越長越胖,看你瘦的跟骨架似的。”
接著按順序給二舅舅、三舅舅和爺爺敬酒。我敬爺爺?shù)木七沒喝完,大舅媽又開始嚷嚷了:“你又搞錯了,應該最先給爺爺敬酒,知道不知道?”
爺爺家后面是三舅舅建的一個書院,叫云深書院。云深書院大門上是三舅舅的兒子孫仕凜用繁體字寫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云起云飛,萬古長江浩氣壯。下聯(lián)是深遠深后,千秋大地自歌呤。“你們去把書院的馬路掃一下,一會兒有客人來,我去買點東西。”三舅舅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跟我和孫仕凜哥哥說。可在我們掃的時候不知道哪來的小毛孩,盡給我們搗亂,要不是媽媽把他趕走,那我們又要重掃。
到了晚上后,我和孫仕凜哥哥拿著煙花到書院里放,先放的是賽車煙花,一聽名字我就想放,我點燃引線,只見它噴出濃煙,然后死往墻上沖。接著爺爺又拿來一箱好日子牌的沖天炮,好像是劣質產品、黑煙花爆竹,一個響炮一個啞炮,
一個響炮一個啞炮……最后又放了小沖天炮、彩菊、天狼飛碟、小蜜蜂等煙花爆竹。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宋朝王安石的《元日》,每當我們讀了這首詩,喜慶之感就會油然而生,的確,春節(jié)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不僅在漢族中很流行,滿族、蒙古族、瑤族、狀子、白族、高山族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俗,只是形式上更有自己的特色。
別看這節(jié)日是多么的喜慶,在它背后,還流傳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它只會給人們帶來壞運氣,人們管他們叫“年”,只要它一來,就會使樹木凋零,百草不生,而它一走,萬物重生,百花爭艷。后來,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年每次來的時間,就準備了爆竹以驅趕怪獸。“過年”這個詞語便是這樣來得,從此,放鞭炮也就成了過年的一種習俗。
相傳,年這種怪獸生性兇殘,村民家里的一些家畜總是逃不過它的眼睛,而且,年還時常換口味,從小吃到大,居然連人也不放過,真可謂是談“年”色變!此事發(fā)生后,人們都很恐懼,并且在年到來的那一個晚上,整夜不敢睡覺,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守歲,其實,守歲習俗源于南北朝,有古詩寫道“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種風俗流傳至今,寄托了人們的美好追求和向往。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餃子,過年吃餃子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記得去年我們家里包的肉餡餃子,我也出了一分力,雖說做的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也有七分像,我的原則是“管它是啥樣,能吃就行,”不過,這也讓一些食量大的人,沒了胃口,算是我新一年的一點成就吧。其實,餃子的寓意也很獨特,利用了諧音,“和”通“合” 、“餃”通“交”,二者都是相聚之意,象征這合家團聚。
說了這么多,卻漏掉了一個我覺得相當有意思的,貼窗花和“福”字。中國的藝術己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剪紙也非常的豐富,各式各樣的窗花貼滿了窗戶和家門,既美觀,又漂亮。至于“福”字,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正貼“福”字,二是說將“福”倒著貼,形式雖不同,但是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riji/796620.html
相關閱讀:感恩親情共同成長征文100字
天河公園日記50字
快樂滑雪場
暑假日記100字躲雨
升國旗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