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啪啪嗖…伴隨著喜慶的鞭炮聲,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fù)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jié)日!
在這之前,人們早就準備好了迎接這一天,家家戶戶放爆竹、貼畫雞、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等等,春節(jié)的習(xí)俗可多啦!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lǐng)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后來的“賀年片”,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xí)俗仍然盛行。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算盤聲和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偘研绿覔Q舊符。
描繪了中國人民歡度春節(jié)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
吃年夜飯,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xùn)|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yù)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春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地方都有著過春節(jié)不同的習(xí)俗。今天,我來說說我的家鄉(xiāng)——臨澤過春節(jié)的習(xí)俗吧!
臘月二十三時,臨澤就開始過小年了。在臘月二十三之前,人們就早已經(jīng)把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歡歡喜喜的準備過年。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要買來雞或豬頭來祭灶。把雞或豬頭放在廚房的灶臺上,再在上面放些自己烙的很小的“灶干糧”(很小很小的餅)和家中的一些好吃的,以此來寄托一種美好的愿望,希望來年獲得豐收。還要燒上買來的“灶麻”(用來祭灶的一種紙)。聽大人們說,是灶王要去請玉皇大帝,以保人們過一個平安的春節(jié)。灶臺上放的“灶干糧”之所以烙的小,是為了讓灶王能背的動。
在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段時間,人么要炸各種美味的面食,鹵好多種肉,做許多好吃的。還會購買許多年貨,比如說:糖果、瓜子、飲料等等,對聯(lián)和門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好了這些東西,人們就開開心心的等待除夕的到來。
到了除夕的這一天,人們一大早就換上了新衣,門上都貼著嶄新的對聯(lián)。在這一天的下午,人們會去給先人們燒紙錢,希望他們也能過上一個開心、平安的春節(jié),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到了晚上,大家的餐桌上擺滿的好吃的,當然,餃子那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在一起高興的吃著團圓飯,聊著喜慶的話題,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在這一天的晚上,人們都要守歲,傳說是為了防止一個叫“年”的怪獸來侵犯我們的家園。守到晚上的十二點,大家會不約而同的放起鞭炮。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過后,這才算真正的邁入了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就進入了春節(jié)的第一天,這里還有“初一餃子,初二面”的習(xí)俗。在初一時吃餃子代表著團團圓圓;初二時吃面象征一家人在這一年里都健健康康的,老人都長壽。
到了初二的時候,大家會帶著自己的孩子看望長輩,給長輩拜年。當老人看到自己的兒女、子孫都圍繞膝前的時刻,是他們最幸福、最開心、最滿足的時刻。
從初一到正月十五這段日子,大家會到處走親訪友,借著過年休息的時候,好好地敘敘舊,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感情。
正月十五時,大街上掛滿了彩燈,什么樣的都有,令人眼花繚亂。街上人山人海,絡(luò)繹不絕。白天,人們?nèi)V場看秧歌隊的表演,晚上人們就去看彩燈,看煙花。回來后,一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吃元宵。
正月十五過后,這個年就算是真正地過完了。人們各忙各的事:學(xué)生上學(xué),大人上班,人們又投入了忙碌之中。
春節(jié)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jié)日的閑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農(nóng)歷十二月底左右,家家戶戶便忙了起來:大人們大掃除啊,買年貨啊,來來往往,忙得不可開交。而小孩嘛,都在抓緊做寒假作業(yè),希望能在春節(jié)多放幾個鞭炮。我算半個大人了,所以又要大掃除又要做作業(yè)。每天做幾個小時的作業(yè)便開始忙活了,從五樓的樓梯掃到一樓,掃個三遍,接下來再擦欄桿,先用是抹布擦一遍,再用干抹布仔細地擦一遍,防止上面地水跡會成為客人眼中的污漬,反反復(fù)復(fù)五遍用了十塊抹布擦罷休。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只可惜好景不長,老天流淚了。接下來,大家一起守歲,看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告別如水似的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無限的希望。
初一,初二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小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收紅包了,到處拜年,為的是能拿到更多的壓歲錢。而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愿的一種方式。在初一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聽老人說這是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小孩子們在這幾天可以盡情地放各種鞭炮:“摔摔炮”啊,“大紅鷹”啊,“電光花”啊……可謂樂趣無窮!
我們小孩是最可望過年的理由還有一個:可以吃許多好吃的東西: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不僅是一種節(jié)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提到的:“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年糕有很多燒法:蒸、炸 兩種方法燒出的年糕是甜的,湯煮、片炒兩種方法燒出的年糕是有甜有咸的。還有各種各樣的餃子:有芹菜豬肉餡的,有青菜豆腐餡的,還有蘿卜餡的……吃的我是滿嘴流油。
正月里的另一個重大節(jié)日是元宵,這一天要猜燈謎、迎龍燈,還要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元宵過去,春節(jié)也便悄悄走遠了,新的一個學(xué)期也便開始了……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春節(jié)就是這樣一個接一個的過去了。它意味著親人團聚,意味著卸上一年的不快與負擔。我想我們都應(yīng)該好好珍惜春節(jié)這個不可多得的節(jié)日,哪怕僅僅是為了與親人團聚。因為,它是你心底最直接的期待,最溫柔的一束光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riji/850907.html
相關(guān)閱讀:“六一”兒童節(jié)_兒童節(jié)日記300字
國慶節(jié)日記550字
下雨四年級日記
上輪滑課
照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