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乙巳游日本絕句》《過馬關》對比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乙巳游日本絕句

[清]吳保初

萬頃云濤立海灘,天風浩蕩白鷗閑。

舟人哪識傷心地,為指前程是馬關。

過 馬 關

[清]康有為

碧海沉沉島嶼環(huán),萬家燈火夾青山。

有人遙指旌旗處,千古傷心是馬關。

【注】①吳保初(1869?1913),字彥復,安徽廬江人。本詩為詩人1905年東游日本途經(jīng)馬關時所作。②馬關:在日本本洲島西南端。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③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中國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8.吳保初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達情感的?請簡要分析。(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一:運用了反襯(對比)的藝術手法。(2分)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壯闊安謐、和平安寧的海邊風景圖,以樂景襯哀情,為后兩句抒發(fā)國恥之悲張本。后兩句通過船夫并不知道“馬關”在歷史上有何令人傷心的含義,進而表達了強烈的國恥之悲。(3分)

示例二:觸景生情,寓情于景。(2分)詩人航行海上,途經(jīng)馬關島,不由聯(lián)想到當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國恥之悲油然而生。(3分)

解析:詩歌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寫景勾畫了一幅壯闊安謐、和平安寧的海邊風景圖,但下文緊接著用“傷心”二字點出詩人情感,表達了強烈的國恥之悲。

【思路點撥】①掌握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jié)、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lián)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9.兩首詩都寫到“傷心”和“馬關”,二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為什么?(6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關鍵詞語含義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相同,都表現(xiàn)了對于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痛恨之情。(3分)吳詩通過船夫不知《馬關條約》的傷痛反襯詩人對于國恥的“傷心”;康詩直抒胸臆,表達了《馬關條約》給詩人帶來的“傷心”。(3分)。

解析:要注意注解中有關“馬關”的解釋,并聯(lián)系歷史知識來作答。

【思路點撥】鑒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①理解詞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②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一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分解以后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后,還應琢磨一下層與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如何過渡銜接的;③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④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

詩詞賞析】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對倍受欺凌的祖國無限傷痛的情懷。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椎心之痛:茫茫大海浩瀚無邊,大海上空白云漫卷,遠望似與大海相連。浩蕩強勁的海風掀起萬頃波濤,涌向日本本洲島西南的海灘。在這水天一色,蒼?臻煹脑坪Vg,只有羽毛潔白的海鷗最為悠閑了。它不顧浪涌云飛,舒展著雙翼在海天之間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一幅多么壯闊安謐、和平安寧的海邊風景!可是,誰能想象到十年前曾在此地演出一場弱肉強食的丑劇呢?詩人正凝神觀賞海景時,同行的船夫指著前方說,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馬關了。船夫看來并不知道“馬關”在歷史上有何令人傷心的含義。

1899年康有為自美洲東歸途徑日本赴香港時,也寫下了首絕句:“碧海沉沉島嶼環(huán),萬家燈火夾青山。有人遙指旌旗處,千古傷心是馬關!,委婉地抒寫了喪權辱國的深痛之情。兩首詩構思可謂偶合,但比較而言,吳保初詩通篇運用反襯對比,更顯出深沉蘊藉、刻骨銘心的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20353.html

相關閱讀:王勃《別薛華》閱讀答案附賞析
王炎《江城子?癸酉春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登高 閱讀附答案
李益《鷓鴣詞》李涉《鷓鴣詞》閱讀答案
張可久《水仙子?樂閑》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