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維《使至塞上》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開元年間,唐玄宗命王維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是 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1、這首詩,作者重在寫景。“歸雁入胡天”即通過抓住景物特征,點明出塞的季節(jié)是 。(2分)
2、古詩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詩中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 。(2分)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近人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試簡要分析這兩句詩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春天
2、激情和抑郁
3、這兩句寫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壯闊,意境雄渾。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試題
1、閱讀《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題目
⑴“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么感情?
⑵頸聯(lián)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聯(lián)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⑷頸聯(lián)是寫景名句,依據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時的心情。(60字以內)
⑸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說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 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兩句繼續(xù)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⑹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說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敘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松愉悅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
  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偶爾出現(xiàn)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
  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
  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的感受,意境雄渾。

答案
1.⑴“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2.“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3.燕然
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為“歸胡天”透露出大雁從南往北飛,這
   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輕松愉快。因為蓬草常用作漂泊無定的喻意。)


7.頷聯(lián)用“征蓬、歸雁”比喻 ,表達了 的感情。
8.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①這幅圖畫具有 美。
②美的具體表現(xiàn):
【參考答案】
7.詩人自己(或“負有朝廷使命的人”) 詩人孤獨、思鄉(xiāng)
8.(考生能選一個角度答題,賞析合理,即給3分,否則酌情扣分)
示例一:①圖畫的構圖美。(1分)
②畫面空間闊大,層次非常豐富:從上到下有天邊的“落日”、空中的烽煙、地上的“長河”;從近到遠有烽煙、夕陽、無邊的“大漠”。(2分)
示例二:①圖畫的線條美。(1分)
②線條簡約,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廣闊的大漠上,縱的是烽煙,橫的是黃河,圓的是落日。(2分)
示例三:①圖畫的色彩美。(1分)
②色彩艷麗、豐富:黃色的“大漠”、渾黃的“長河”、白色的烽煙、紅色的“落日”,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2分)
示例四:①圖畫的意境美。(1分)
詩句形象生動描繪出壯麗、奇特、別致的塞外風光,動靜結合,意境雄渾。“大漠”背景下,有緩緩升起的烽煙,有波瀾不驚的“長河”,有即將西下的“落日”。(2分)

二:
(1)《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對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說:“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么?(3分)
(2)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賞析。(3分)
3.本詩首聯(lián)交代了 和 ,時間由朝而暮。(2分)
4. 說一說本詩中寫得最精彩的是哪兩句?寫出了什么意境?請你把它描繪出來。
答案:
(1)有道理。因為詩歌的意境不僅指詩所描繪的寄寓著詩人情思的生活圖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畫外之情。理解意境,讀者必須展開想像,聯(lián)想,于頭腦中再現(xiàn)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2)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心孤苦無依,對不能完成使命的一絲憂郁之情。
3、出使原因 目的地
4、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的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云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


三:
(1)王維的《使至塞上》以傳神的筆墨,描繪出大漠雄渾的氣勢,而且也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獨感傷的情緒融于廣闊的自然景象中的兩句詩是:大漠孤煙直,長河光落日圓。
(2)詩人自況,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情感的詩句是: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3)《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道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答]香菱對“大漠”、“長河”兩句詩的體味是有道理的。因為大漠之“大”,茫無邊際,且無樹、無山、無其他景物,更顯孤煙之“孤”、長河之“長”。孤煙之所以“直”,是因為大漠秋季與春末處于高氣壓中心,晴朗無風,狼煙便直上如縷,顯得挺拔;而落日在天地相接之處,更顯其圓圓的形狀和紅彤彤的色彩。這一“直”一“圓”的景物在大漠無邊無際而又空曠荒涼的背景上,構成一幅何等醒目,何等蒼勁、雄渾、神奇的畫面!

四:
1、賞析王維的《使至塞上》并答題。
①本詩從體裁看是 五律詩,從內容看,文學史上稱之為“邊塞”詩;詩中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表明內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②以傳神之筆刻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2.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寫景名句,依據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時的心情。(60左右字內) “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3、“征蓬出漢塞,歸雁如胡天。”這兩句在寫法上有何特點?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4、如何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千古名句?
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空間闊大,層次豐富;其次,它有像畫一樣講究的線條,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第三,這兩句話色彩很豐富,黃沙漫漫,橘紅色夕陽,輝映著閃著白光的河水,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天空,形象鮮明突出。
5、賞析:首尾兩聯(lián)敘事。
頷聯(lián):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歸雁”是北歸的雁,雁往北歸,是歸家;自己也往北去,與雁同行,卻是離家。表達內心的寂寞傷感(被排擠出朝庭的傷感和怨憤)。
頸聯(lián)寫景:大漠無邊,長天空闊,兩相對映,壯闊而單調。在這廣闊的背景上,一縷直上青天的輕煙,以及滾滾的黃河呼嘯著奔騰而去,在河的盡頭,是一輪又紅又大的圓圓的落日,好一幅蒼涼闊大壯觀的大漠黃昏圖。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余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注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催希逸戰(zhàn)勝吐蕃,王維奉使宣慰,并在河西節(jié)度使幕兼為判官。本篇即寫出塞時的沿途景色。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寫輕車出使,慰問邊塞上的將士。“單車”,一輛車,形容這次出使隨從少。“問邊”,慰問邊士。“屬國”,典屬國(秦漢時的官名)簡稱,此指王維自己。“居延”,地名,漢末設縣,在今甘肅省張掖縣西北。
  征蓬:被風卷起遠飛的蓬草,這里指唐朝出征的軍隊。
塞:邊境上的險要地方。
胡:對周邊異族的蔑稱。
孤煙:指烽火與燧煙。古時邊塞告警或報平安的信號。燧煙燃狼糞,取其煙直而聚,故云孤煙直。
長河:指黃河。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寫在蕭關遇到偵查的騎兵,得知首將(都護)正在前線。“蕭關”,古關名,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候騎(jì)”,騎馬的偵察兵。“都護”,當時邊疆重鎮(zhèn)都護府的長官、首將。“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這里指當時的邊防前線。


【翻譯】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慰問邊塞上的將士;途中經過居延。恰似蓬草隨風飄出漢塞,又像飛天際北歸的大雁飛入胡天。大沙漠里燧煙直上,黃河岸邊落日正圓。走到蕭關的時候恰好遇到偵查的騎兵,得知首將都護正在燕然前線。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作為監(jiān)察御史出使邊塞時所作。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戰(zhàn)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撫,察訪軍情。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就創(chuàng)作于作者赴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途中。詩人離開京城,前往邊塞的時候,心情激憤而又憂郁。
  這首詩,一、二句和五、六、七、八句寫景。但無論是敘事還是寫景,都流淌著作者奔涌不息的激情。
  首聯(lián)“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意思是“我輕車簡從出使邊塞去察訪軍情,要經過西漢時的屬國居延”。“單車”表明此次出使裝備簡單,隨從不多。“過居延”點明出使行程遙遠,要經歷居延國,到達西北邊陲。雖是交代出使目的和行程的語句,但作者的孤獨、寂寞和抑郁之情,仍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頷聯(lián):“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此二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可知,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征蓬出漢塞”,枯干的蓬草在春風中紛飛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內心深處的飄零之感。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詩人孤獨地飄出漢塞,又像歸雁一樣凄涼的飛人胡天邊塞。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詩人本次出使,固然是心境不佳,沒有什么好的心緒。
作品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群雁北歸舊地繁衍生息,是其生存規(guī)律使然,詩人迎著漠漠風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自然不同。
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是在寫景,這兩句詩所描寫的景象境界弘大,氣象渾厚。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構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詩人置身于大漠,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這樣一副黃沙莽莽,蒼天無際的浩瀚。昂首遠望,不見草木,斷絕行旅,但見長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為這邊塞荒漠驟然增添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時值傍晚,詩人俯瞰婉蜒的黃河故道,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奇觀。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領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境界,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這首詩所以膾炙人口,主要在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聯(lián)寫景藝術的絕妙。短短十個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錘煉出“直”、“圓”這兩個形容詞,從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畫出塞外風光的蒼莽、孤寂、奇麗、壯闊。在荒涼遼闊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煙垂直升起;而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一條長河蜿蜒曲折地奔騰而來,河中倒映著一個渾圓的日影。邊疆沙漠,浩翰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影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已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清末文學家王國維稱譽此聯(lián)詩境為“千古壯觀”(《人間詞話》)。
尾聯(lián):“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兩句詩人以事作結,詢知都護此時所在,從“候騎” 口中得知“在燕然”,詩人的使命也即將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
從行文角度看,這首詩雖是紀行,但或抒發(fā)內心感慨,或敘異域風光,一路寫來,都給人一種自然天成之感。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極其出色,歷來被傳誦為寫景的名句。
  林東海先生認為,這首詩的特點是:詩中敘事虛中有實,其妙處在善于用事,基本上是借漢喻唐。全詩綴聯(lián)漢人與匈奴對抗的各種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事件等,(如“單車”、“ 屬國”、“居延”、“漢塞”、“胡天”、“蕭關”、“燕然勒銘”)制造出一種寓于詩情畫意的境界,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詩中寫景,則是實中帶虛,其妙處在于善用比興。“征蓬”、“歸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飛轉在秋天,鴻雁北歸在春天,二物實不可得兼。而詩人妙在實物虛寫,不受時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使飄泊在外的悲壯情懷。“大漠孤煙”,也是西北邊塞實景,但實中帶虛,景中寓事,詩人不僅以此闊大景象烘托悲壯的感情,更借以渲染戰(zhàn)爭的緊張氣氛,或一場戰(zhàn)爭剛剛結束。“長河落日”,也使人感受到戰(zhàn)爭結束的一種平靜氣氛。(袁行霈主編《歷代名篇賞析集成》書中林東海析《使至塞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24916.html

相關閱讀:《白侯之賢》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三國志?吳書?朱然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詩歌中常見的10種表現(xiàn)手法及案例解析
范仲淹《滕待制宗諒墓志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劉長卿《送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