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采桑子
芭蕉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詠芭蕉抒發(fā)了懷戀故國、故土之幽情。上片描述芭蕉樹的“形”與“情”。芭蕉樹長在窗前,但卻能夠“陰滿中庭”,這就間接地寫出了它樹干的高大,枝葉的繁茂,樹冠的伸展四垂。接著,詞人將描寫范圍縮小到芭蕉樹的細部──蕉葉和蕉心。蕉心卷縮著,蕉葉舒展著,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脈脈,相依相戀,情意無限深摯綿長。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詞人有情;詞人將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創(chuàng)造了情景相生的藝術(shù)境界,極其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她對中原故國、家鄉(xiāng)故土的綿綿不斷的思念和懷戀。
下片寫夜聽雨打芭蕉聲。由于“余情”是深遠綿長的,所以詞人直到夜晚臥床時仍處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滿傷心淚,更加上三更時分窗外響起了雨聲,雨點滴滴噠噠地敲打著芭蕉葉,聲音是那樣地單調(diào),又是那樣地凄涼。雨打在蕉葉上,如同滴落在詞人的心上。在她那早已被思念煎熬,被痛苦浸透了的心中,又添上了一股酸澀的苦汁,催落了她更多的傷心之淚。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詞人的淚水更是傾瀉如注;雨打芭蕉聲是那樣地凄涼,詞人的啜泣聲更加悲切。詞人將“點滴霖霪”,組成迭句,不但從音韻上造成連綿悄長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涼凄絕的氣氛。結(jié)句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煞住,看似平淡,實極深刻。從字面上看,“起來聽”似乎純系由于“北人不慣”,但這里的“北人”,實際上應(yīng)解作“流離之人”、“淪落之人”,因此,這種“不慣”也就絕不只是水土氣候上難以適應(yīng)的不慣,而是一種飄零淪喪的異鄉(xiāng)之感。深懷著這種飄泊淪亡感的詞人起坐聽雨,從這凄涼的雨聲中她聽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詞的尾句就這樣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詞人面垂兩行思鄉(xiāng)淚,坐聽雨打芭蕉聲的感人形象,收“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52535.html
相關(guān)閱讀:蔣士銓《湖上晚歸》閱讀答案及賞析-詩詞閱讀
念奴嬌?梅 辛棄疾閱讀附答案
浪淘沙?懷舊(李煜) 閱讀答案附賞析
杜甫《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成彥雄《松》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席慕容《長城謠》課內(nèi)閱讀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