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櫻 桃

黃 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幾座縣城,富陽、桐廬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幾乎沒有例外都有一條沿江的長街。主要的商業(yè)店鋪就都集中在這里。一些行政機關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長街后面。有時江岸連山,沒有多少發(fā)展余地,新興的建筑只能向長街側邊擴展,有時還免不了要上山。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廬的街,從公路車站開始,一直向東伸展開去,迤邐行來,約有二三里遠近。從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貨公司大樓、電影院,到五十年代以來陸續(xù)修建的商店、機關,還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雜然并陳地對峙在長街的兩側。這些時代腳步留下的痕跡,它們的新舊比例、建筑規(guī)模與風貌的對比,說明本來是迂緩前進的步伐顯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兩三年來是如此。前年到這里來時還沒有看到蹤影的電影院,就是披著八十年代的新裝新出現(xiàn)的“嬌客”。從簇擁在門前廣告欄邊人群的臉上,可以看到興奮、專注的神色。他們中間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鎮(zhèn)居民,也有進城來挑著擔子的農(nóng)村男女。

③這樣一個中小縣城居民的文娛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豐富。兩三年前在山上的大會堂里,我看到過金華婺劇團演出的廣告;現(xiàn)在是浙江紹劇團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價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劇稍高一些。此外,桐廬越劇團在上演《啼笑姻緣》,票價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館“桐江飯店”里還開設了評話人的書場,長街上新增設了旅游局的宣傳欄。這個局也是最近才出現(xiàn)的,就在南面長街盡頭的城隍廟舊址里,門前有一棵幾百年樹齡的老樟樹。城隍廟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擠到邊遠的角落,無疑也說明了這個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廬三個著名的旅游點是桐君山、釣臺和新發(fā)現(xiàn)的“瑤琳仙境”。這個古老的地下迷宮幾年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旅游者,就在我們來到桐廬的當天,聽說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這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對比之下,前兩處就要冷落得多,不過我覺得論山水之美和歷史氣息,還是這兩處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廬的當天下午,我們踱過長街,來到“漁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著又登了山。這山,比起兩年前初訪時,也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登山的石級鋪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兩三位上了年紀的木工師傅正在大殿里細心地雕制著鏤空的“雀替①”,殿內(nèi)一角堆著樟木的板材,散發(fā)出淡淡的香味。這些裝在外檐梁柱盡頭的純裝飾性構件,被木工靈巧的雙手雕成了鏤空的人物亭臺花樣,有幾只已經(jīng)加上了金碧斑斕的重彩,繁縟極了也美麗極了。殿中的桐君像還是白堊②的,兩側懸著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對聯(lián),是從山東來的老書法家孟慶甲的指書。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過的舊聯(lián):

大藥幾時成,漫撥爐中丹火。

先生何處去,試問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藥的老人,住在山上。藥,總是采了來給人們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記得他。不過他卻不大喜歡回答人們的問訊,終于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在傳說中卻變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樣的“仙人”了。人們還指給我看他日常靜坐在樹蔭下的桐樹。這樹就在祠后的山崖旁邊。據(jù)說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現(xiàn)在的桐樹是從原來的樹根上生發(fā)出來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們走下山來,渡過江去,重新踏上長街,已是傍晚時分了。街上的攤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農(nóng)婦還坐在路邊的石級上在等候顧客,她身邊放著一只編織精巧的半舊竹籃,手里拿了一桿小秤。走近去時,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籃里滿盛著一顆顆晶瑩如珍珠的櫻桃。真的已經(jīng)很久沒有吃到櫻桃了,這種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難得看見的,它的產(chǎn)量少,時令短,又經(jīng)不起久藏,難怪不易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它似乎只出現(xiàn)于詞人的筆下,“櫻桃落盡春歸去”引來了李后主的嘆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也是作為“流光容易把人拋”的論據(jù)提出來的。詞人好像無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暫,千方百計地想留它下來,看見檐外蛛網(wǎng)上的落花瓣,敏感地發(fā)現(xiàn)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進行無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們看來,櫻桃的出現(xiàn),簡直就是春去的信號。其實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緊接著就是初夏,這才是更為豐富、堅實、健旺、充滿了生機的季節(jié),也是人類努力工作的季節(jié)。

⑦齊白石為榮寶齋畫過一幅詩箋,一只高腳水晶盤里,滿滿盛著鮮紅的櫻桃,每只晶圓的顆粒上都綴著一根細柄。真是一片火紅,飽滿地孕育著勢將迸裂噴發(fā)的生命的力。老畫家給了櫻桃嶄新的解釋,在他看來這應該是象征著未來更大更多收獲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齊白石的見識與魄力,他的筆一下子就掃盡了多少年來圍繞了櫻桃凝聚著的悲嘆、哀愁的氣氛。他在畫幅上角的題詞是“女兒口色”,一下子竟從櫻桃聯(lián)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籃里的櫻桃,并不全是紅的,有些還帶著淺綠嫩黃的奶白色,也許是品種不同,或尚未完全成熟。不管這些,我們買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還帶著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這樣邊走邊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時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選自黃裳《過去的足跡》)

[注]  ①雀替: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橫梁與立柱相交處的托座。②白堊:石灰?guī)r的一種,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這里指用白堊粉刷塑像,為上彩做準備。

1.根據(jù)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問題。(6分)

(1)②③兩段寫了“近兩三年”桐廬當?shù)氐淖兓,請概括這些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④⑤兩段看,桐君山的歷史氣息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歸納、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歸納文中的重要信息,要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之上先確定答題區(qū)間,然后在各題區(qū)間內(nèi)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概括。如本題兩個小題題干已經(jīng)明確指出分別概括②③兩段和④⑤兩段的相關信息,因此,在具體分析時,一定要先對這些段落進行整體理解。通過分析,②③兩段主要寫的是桐廬城的建設進程,第②段側重對城市建設整體情況的介紹,第③段則主要從文娛生活和旅游這兩方面介紹。考生只要抓住這兩點進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確答案。④⑤兩段重點寫考生的是桐君山的文化,介紹了其建筑的特點、抱住對聯(lián)和民間傳說,考生對這幾點進行概括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答案:(1)新建筑陸續(xù)出現(xiàn),人的精神面貌轉變,文娛生活更為豐富,旅游業(yè)快速發(fā)展。

(2)古老的建筑、精美的傳統(tǒng)雕刻,留傳的、富有詩意的抱柱對聯(lián),悠久的、引人向善的民間傳說。

2.第⑥段畫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該題要求分析第⑥段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理解作者引用詩句表達挽留春光這一意思,然后結構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具體作用。在整個文段中,該語句前面是對櫻桃在城市難得看見的理解,后面則是對櫻桃寓意春光逝去的分析,再結合全文,即可得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轉入對櫻桃寓意的闡發(fā)。②為櫻桃新的寓意做襯托。③增強了文章的文化氣息。

3.文章以“櫻桃”為題,但后三段才集中寫“櫻桃”,這樣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作答本題,首先要對整個文章內(nèi)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本文作者以“櫻桃”為題,是想通過櫻桃表現(xiàn)一種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與認識。行文時按照游覽順序,先對桐廬地區(qū)整體情況進行分析,為下文揭示櫻桃的寓意做好了鋪墊,后三段在前面的基礎上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①按照游覽順序依次展開,行文舒徐自然。②在前五段敘述社會生活變化的基礎上,借櫻桃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考,豐富文章內(nèi)涵。③后三段從不同層面揭示櫻桃寓意,升華文章主旨。

4.第⑦段稱贊齊白石的“見識與魄力”,其實,作者當時根據(jù)自己對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觀察與思考寫成的這篇文章,同樣顯示了他的“見識與魄力”。請結合文本,從兩個方面談談作者的“見識與魄力”。(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作答探究性試題,首先要明確題干要求探究的內(nèi)容,結合文本具體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同時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本題要求對作者的“見識與魄力”進行分析,這樣,考生就需要從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見識與魄力”的內(nèi)容,如剖析人們對櫻桃的傳統(tǒng)認識,表現(xiàn)自己吃櫻桃時的感受,這些都可以成為探究的對象。同時融入自己的理解,提出有深度的見解,但不能超出文本的思想范疇。

答案:(示例)(1)對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敏銳發(fā)現(xiàn)和積極肯定顯示了作者的見識與魄力。作者通過對桐廬長街變化的觀察,敏銳地感受到時代前進的腳步;并通過對桐廬風貌的描寫,贊美與肯定當時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2)對改革發(fā)展前景的信心和期待顯示了作者的見識與魄力。作者筆下的櫻桃,雖未完全成熟,甜味也只是淡淡的,但還是讓作者欣喜;櫻桃“飽滿地孕育著勢將迸裂噴發(fā)的生命的力”,預示著未來更大更多的收獲,作者對此抱有堅定信心。

  (3)對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洞察和關注顯示了作者的見識與魄力。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更多關注物質生活的進步與變化;而作者卻從影院前人群興奮、專注的神情,景區(qū)內(nèi)游人激增的現(xiàn)象中,洞察到百姓對精神文化生活多樣化的渴求。

  (4)大膽賦予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時代內(nèi)涵顯示了作者的見識與魄力。作者賦予在古詩詞中象征惜春的“櫻桃”以新的寓意,再借品賞齊白石的畫豐富其內(nèi)涵,以此體現(xiàn)一種積極奮發(fā)的人生態(tài)度,謳歌當時那種堅實、健旺、充滿生機的時代精神。

  (5)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關注和思考顯示了作者的見識與魄力。對桐君山歷史氣息的描述,對桐君祠重修的肯定,表現(xiàn)了作者對改革開放之初文化遺產(chǎn)傳承問題的關注;同時,對這些景點被游客冷落的現(xiàn)象,作者也流露了些許遺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52537.html

相關閱讀:《論詩 趙翼》閱讀答案
《江行贈雁》《歸雁》閱讀答案對比賞析-詩詞閱讀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閱讀附答案
《山丹題壁 楊一清》閱讀及答案
《白頭吟》 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