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及作者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

①醉花陰:毛滂創(chuàng)調(diào)。

②瑞腦:即龍腦。一種香料。

③金獸:獸形銅香爐。

④玉枕紗窗:瓷枕紗帳。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東籬: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極度愁苦。

<韻譯>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云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燒完了在爐金獸。美好的節(jié)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評析>

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上片與秋涼情景。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边@“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次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jié)令:“佳節(jié)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gòu)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重九感懷。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間的關(guān)系來說,這下片寫的是結(jié)果。

早年,李清照過的是美滿的愛情生活與家庭生活。作為閨閣中的婦女,由于遭受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她們的活動范圍有限,生活閱歷也受到重重約束,即使象李清照這樣上層知識婦女,也毫無例外。因此,相對說來,他們對愛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體驗也更細膩一些。所以,當作者與丈夫分別之后,面對.單調(diào)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來抒寫自己的離愁別恨了。這首詞,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寫獨居的痛苦與相思之情,但這種感情在詞里卻無往而不在。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保ㄇ赜^《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jié)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shù)剡\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包S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xiàn)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zhuǎn)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設(shè)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shù)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人們“但知傳誦結(jié)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澳馈币痪,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問的成分。

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wù)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論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shù)風格與藝術(shù)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xiàn)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chǎn)物。

<文學常識>

體裁:詞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自號易安居士,宋山東歷城人。她的父親李格非,中過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曾經(jīng)以文章受知于蘇軾,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所著《洛陽名園記》頗傳于世。她的母親是狀元王拱晨的孫女,也擅長詩文。她出身于這樣一個頗富文化教養(yǎng)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濃厚的文學藝術(shù)空氣的熏陶。因此她在閨中便工詩文善書畫,頗有文名。

李清照十八歲與禮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jié)婚。趙明誠博學好古,酷愛收藏金石書畫,畢生致力于金石刻研究,有《金石刻》二十卷傳世。這對年輕夫婦結(jié)婚后很是相得,不但夫妻感情融洽,而且學術(shù)愛好與藝術(shù)情趣也非常相投,婚后生活極其美滿幸福。趙明誠所著的《金石錄》不僅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而且其中也有李清照的研究成果。這部學術(shù)名著在趙明城生前并未全部完成,而是由李清照最后編撰整理成書的。正當他們夫婦全心全意從事學術(shù)事業(yè)時,一場民族災難降臨了。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大舉侵犯,直犯京師,李清照夫婦竭力保護的一大批文物、書籍也因戰(zhàn)火化為灰燼。這時敵人的氣焰非常囂張,國家形勢非常危急,在這緊要關(guān)頭,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九月,趙明誠受命為建康知府,后又任湖州知府,不久因患瘧疾而在公元1129年八月十八日逝世。從此李清照孤身一人陷入顛沛流離的戰(zhàn)亂之中,舉目無親,輾轉(zhuǎn)漂流于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孤苦生活中度過了晚年。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禮教、控制婦女思想、扼殺婦女才能的宋代,她并沒有被馴服。她不僅掌握了廣博的文化知識,而且敢于干預閨房以外的事情。在早年,她獻詩趙明誠的父親,那當權(quán)的趙丞相,說他“炙手可熱心可寒”。南渡后,她更以“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注:見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輯》引《詩說雋永》。),“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夏日絕句》)等詩句鞭撻了南宋統(tǒng)治集團里那些見了敵人就只知逃跑的人物。

在文藝上,李清照是詩、詞、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的還是詞。她早年寫的《詞論》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一系列作家。她認為“詞別是一家”,在藝術(shù)上有它的特點,要求協(xié)音律,有情致。正是這種精神,使她在詞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較多的獨創(chuàng)性!段淞甏骸芬贼肤惠p舟反襯心情的沉重,《永遇樂》以別人的笑語烘托自己的抑郁寡歡,〈聲聲慢〉一開始連用十四個疊字形容她孤寂無依的處境,都是明顯的例子。她詞的語言大都明白如話,較少粉飾;又流轉(zhuǎn)如珠,富有聲調(diào)美。

李清照一生經(jīng)歷艱苦曲折,加上她對藝術(shù)的力求專精(注:李清照《打馬圖經(jīng)自序》:“專則精,精則無所不妙!)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使她能夠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對后世的影響也較大。

李清照文章流傳不多,但無論書序、札啟、辭賦都有佳構(gòu),且長于四六駢儷,博于用史使事,運筆曲伸自如,行文聲情并茂,并大都貫穿著關(guān)注現(xiàn)實國運的時代精神、愛國情愫,絕不拘圃于閨幃閑情,誠如古人所評,顯見出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63368.html

相關(guān)閱讀:梁辰魚《屈原廟》閱讀答案及賞析
赴洛道中作 陸機閱讀答案
宋詞賞析 趙佶 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杜甫《江村》閱讀答案及賞析
黃燮清《廣陵吊史閣部》閱讀答案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