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敕諸屯簡老牛,欲以享士。愷進諫曰:“昔田子方贖老馬,君子以為美談。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轉(zhuǎn)禮部大夫,為聘陳使副。先是,行人多從其國禮,及愷為使,一依本朝,陳人莫能屈。
開皇初進爵為侯。每有敷奏,侃然正色,雖逢喜怒,不改其常。八年,上親考百僚,以愷為上。愷固讓,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舊所聞悉。今者上考,僉議攸同,當仁不讓,何愧之有!皆在朕心,無勞飾讓。”歲馀,拜禮部尚書,攝吏部尚書事。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仆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坐與相連,上以愷屬吏。憲司奏愷曰:“房恭懿者,尉遲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曲相薦達,累轉(zhuǎn)為海州刺史。又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愷之朋黨,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愷敢將天官以為私惠!”愷免冠頓首曰:“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夔即蘇威之子,臣以夔未當遷,固啟而止。臣若與威有私,豈當如此!”上曰:“蘇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執(zhí),以徼身幸。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奸臣之行也。”于是除名為百姓。未幾,卒于家。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士流,故涉黨固之譖,遂及于此。
(選自《隋書·盧愷傳》,有刪改)
[注]?惟鵜:比喻小人在朝或在位者才德不稱。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
B.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
C.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
D.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縉紳原指官宦的裝束——將笏(上朝時手執(zhí)的手板)插于腰帶,后用為官宦的代稱。
B.禮部是管理國家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以及負責接待四方賓客等事務的官署。
C.爵指君主國家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文中的“進爵為侯”是說盧愷爵位升到了“侯”。
D.頓首指古時一種拜禮,俗稱叩頭;只用于下對上的敬禮,也常用于書信起頭或末尾。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盧愷為人耿直,敢于直言。宇文護想提拔染工上士王神歡,盧愷正言勸諫,極力反對。周武帝下令挑選老牛享士,盧愷直言此舉有損仁政。
B.盧愷勤政干練,謙遜推讓。開皇八年,皇帝親自考核朝廷百官,評盧愷為上等考績,群臣百官也持相同意見;但盧愷堅決推讓,不愿接受。
C.盧愷不懼權勢,秉持原則。他每次進奏,不管皇帝喜怒;皇太子欲升遷蘇夔為舍人,盧愷認為蘇夔不應升遷,竭力勸阻,蘇夔終未獲任命。
D.盧愷忠于職守,遭讒除名。盧愷在掌管吏部時,仔細鑒別士人品流高下,革除了北周以來選官不分品行清濁的積弊,結果被誣為結黨營私。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先是,行人多從其國禮,及愷為使,一依本朝,陳人莫能屈。
(2)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仆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坐與相連,上以愷屬吏。
參考答案
4.(3分)B(劃波浪線句標點如下: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并以鄉(xiāng)正征詣吏部。徹文狀后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
5.(3分)D(‚頓首?也用于平輩間的敬禮。)
6.(3分)D(‚改變了北周以來選官不分品行清濁的流弊?這一說法于文無據(jù)。)
7.(10分) (1)(5分)此前,使者多依從陳國禮節(jié),等到盧愷擔任使者,全按本朝禮節(jié),陳國人不能使他屈從。
(2)(5分)適逢國子博士何妥與右仆射蘇威不和,何妥揭發(fā)了蘇威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盧愷因與(蘇威)事牽連而獲罪,皇上把盧愷交給法吏治罪。
參考譯文
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人。盧愷生性孝順友愛,很會寫文章。北周齊王宇文憲任他為記室。染工上士王神歡,曾靠行賄賂自求當官,冢宰宇文護提拔他當計部下大夫。盧愷勸諫說:“古時能登高賦詩的,可以當大夫。求賢人委官職,理應審慎,F(xiàn)在王神歡出身于染工,又無特殊之處,只因家中富有自求通達,就與士大夫同列,實在要當心小人得志的諷刺傳揚到國外。”宇文護最終停辦此事。
周武帝命令各營寨挑出老牛,想用來犒勞戰(zhàn)士。盧愷進諫說:“過去田子方贖買老馬,君子把它作為美談。日前得到明令,想用老牛之肉犒勞戰(zhàn)士,恐怕有損仁政之名。”武帝贊賞他的話就作罷了。盧愷轉(zhuǎn)任禮部大夫,為出使陳國的副使。此前,使者多依從陳國禮節(jié),到盧愷任使者,全按本朝禮節(jié),陳國人不能使他屈從。
隋開皇初晉爵位為侯爵。每逢向皇帝奏事,他總是理直氣壯、滿臉正色,不管皇帝喜怒,也不改變常態(tài)。開皇八年,皇上親自考核百官,評定盧愷為上等考績。盧愷堅決推讓,不肯接受,高祖說:“你在吏部勤懇能干,先前就聽說很多了,F(xiàn)在考核為上等,眾人意見相同,(你應)當仁不讓,有什么慚愧呀!你所做的我都知道,不必掩飾辭讓。”一年多后,盧愷任禮部尚書,兼管吏部尚書的事。適逢國子博士何妥與右仆射蘇威不和,何妥揭發(fā)了蘇威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隱秘的事情)。盧愷因與(蘇威)事牽連而獲罪,皇上把盧愷交給法吏(治罪)。司法部門告盧愷說:“房恭懿,是尉遲迥一黨的,不應授官。蘇威、盧愷曲意薦舉使其為官,屢經(jīng)改任為海州刺史。另外,吏部候補官員很多,盧愷不立即授官職,只登記履歷就都遣散了。蘇威的堂弟蘇徹、蘇肅二人,都是以鄉(xiāng)正的身份征調(diào)到吏部,蘇徹的(考核履歷)文書未到,卻被先授官職。蘇肅左腳攣縮跛足,才能無可稱道,盧愷因蘇威的緣故,授他朝請郎之職。盧愷結黨營私,事實清楚。”皇上大怒說:“盧愷竟然把朝中官職作為私人的恩惠!”盧愷取下官帽叩頭說:“皇太子要任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蘇夔就是蘇威的兒子,我認為蘇夔不應升遷,就堅決啟奏勸阻。我如果與蘇威有交情,怎么會這么干呢!”皇上說:“蘇威兒子(的事情),朝廷都知道,你就竭力堅持,以此邀取寵幸。至于朝廷不知道的,你就結黨徇私,這是奸臣的做派。”于是將他削職為民。不久,盧愷死在家里。自北周以來,選官授職不論品行高下,到盧愷掌管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人,鑒別士人品流高下,所以受到結黨營私的誣陷,才遭此結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077071.html
相關閱讀:《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閱讀答案
古詩閱讀《渡湘江》參考答案
《阮郎歸 春風吹雨繞殘枝》試題解析及答案
詩歌鑒賞《泊秦淮》
“李遜,字友道”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