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賞析 向子湮 水龍吟 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水龍吟

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

向子湮

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太一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

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

詞前小序所云“紹興甲子”,指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吧显,即今之元宵節(jié),為舊歷正月十五日;時俗以元夜張燈為戲,故又稱元夜或燈節(jié)!坝袘丫┒肌敝械摹熬┒肌保抵敢褱S入金人之手的原北宋王朝的京城──汴京。據(jù)此可知,該詞是詞人身處南宋京城臨安、恰逢上元佳節(jié),回憶起當年汴京元夜的盛況,不勝懷念故國之情而作。

上闋追憶皇城汴京的上元之夜,華燈如晝,輕歌曼舞、車水馬龍的情景,突出寫宮內、宮外處處是一片升平。“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二句,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華燈”、“明月”、“綺羅”、“弦管”皆寫實:“華燈”,指裝飾美麗的燈盞,上元之夜,燈是主景,它不僅有彩繪裝點,更主要的是有奪目的光采;十五日夜正是月最圓、光最亮之時;首句將“華燈”與“明月”共舉,給人以雖是夜晚卻亮如白晝的感覺!熬_羅”指男女游人的盛裝,“弦管”則指代音樂聲聲不停!按猴L路”,則是寫虛,汴京地處中原,正月的天氣盡管已是早春,但冰雪未融、乍暖還寒,這里以春風滿路象征歡樂的游人內心喜氣洋洋,猶如春風驅散了嚴寒。下面“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中前二句運用了比喻手法,“龍如駿馬”是“駿馬如龍”的倒裝,它和下句同脫胎自五代后唐李煜《望江南》中“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名句,也恰是寫對已逝去的美好、歡樂日子的追戀;“軟紅”在此處指游人踏起的飛塵。這三句是對游人如云、競來觀燈熱烈場面的概述,下面則轉出兩組特寫鏡頭。其一是寫燈景之美:“太液池”,本為漢代與唐代的宮中池苑名,在此指代汴京皇宮的內苑;“葆真宮”,北宋宮名,據(jù)《東京夢華錄》所載,可知是上元之夜張燈供賞的宮殿之一!坝駱侵闃洹彼浦阜矊m中所開放的張燈之處,樓、閣、殿角、參天古樹之上掛滿華燈萬盞、晶瑩閃爍如同被珠鑲玉嵌一樣明亮。其二是寫歌舞之迷人:“飛瓊”為女仙之名,《漢武帝內傳》有“王母乃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霓裳”指唐時著名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則“見飛瓊伴侶,霓裳縹渺”便是寫:高臺上美如天仙的歌女們合著樂器的節(jié)奏而婉轉歌喉,動人的霓裳羽衣之舞如踏云履霧輕柔縹渺;而“星回眼,蓮承步”則是寫歌伎舞女星眼回轉流盼生情,蓮步輕移婀娜多姿之態(tài);以“星”喻眼,突出明亮有神;以“蓮”喻步則是用典,《南史·齊本紀下》“(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經(jīng)過層層渲染,已將元夜觀燈之盛況推向了高潮。

下闋雖仍寫觀燈游人的歡樂和汴京的繁華,但分明已屬興盡之余波;詞人也從追憶中霍然而醒,慨嘆而今的悲愴!靶θ氩试粕钐,更冥冥、一簾花雨”仍承上闋繼續(xù)渲染歡快氣氛。前一句寫笑聲飛入云霄,“彩云深處”,指為慶燈節(jié),在皇宮內臨時搭起的“彩山”,據(jù)《夢梁錄·元宵》所載:“汴京大內前縛山棚、對宣德樓,悉以結彩,山沓上皆畫群仙故事”可知。后兩句寫燃燒的焰火,令人賞心悅目:團團簇簇的焰火突然竄入冥冥高空,化作五彩繽紛的花雨,象飛瀑、象珠簾般飄灑下來,時起時伏。觀燈盛會至此已是高潮之巔,下面“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是寫燈會已散,游興已盡的仕女們疲憊不堪,連鬢邊飾物搖搖欲墜都已無力去整,隨著人們紛紛乘車離去,這繁華喧鬧的上元之夜也已趨于平靜。沉醉在追憶中的詞人也驟然猛醒,俱往矣“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這是多么深沉的感慨!“桃源”,即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仙山;“蓬島”,即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的蓬萊仙島;“桃源”、“蓬島”在此均借指淪陷金人之手的汴京!白硎А币辉~,流露出對怯懦的南宋王朝無端拱手讓出帝都汴京的不滿。詞人向子湮是南宋大臣,在政治上是主戰(zhàn)派,他曾在潭州(在今湖南長沙一帶)親率部隊抵抗過強大的金兵,后因反對和議、觸怒秦檜而被革職。“夢回蓬島”,可以泛指無數(shù)次地夢回夜轉重返汴京的歡樂,也可特指此次上元之夜對汴京的深情追憶,然而夢中的片時歡樂醒來只會更加凄涼,“滿身風露”則是指顛沛動蕩的生活留給自己的只是滿身雨、露、風、霜。“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是結尾處,也是對上句“滿身風露”的加重與擴展,如今南宋朝廷只知偏安一隅以求茍安,全無雪恥振興之志,詞人感到收復河山、重返帝京無望,憂國之情愈結愈重,如同萬重高山壓得透不出氣來;半生倥傯,只剩得兩鬢銀絲千縷。這和他另一首《鷓鴣天》中“而今白發(fā)三千丈,愁對寒燈數(shù)點紅”是異曲同工。

該篇運用回憶對比的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懷念故國、悲壯而抑郁的苦悶心情。愈是對歡樂過去作生動細膩的描寫,愈是使人更加留戀珍惜已經(jīng)失去的一切,也就更加深刻地寫出詞人內心的痛楚。用詞典雅流麗處令人心馳神往,激烈悲憤處,又能見字血行淚,產生巨大的感人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18063.html

相關閱讀:宋詞賞析 程垓 摸魚兒?掩凄涼
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從軍北征 閱讀附答案
宋詞賞析 周邦彥 訴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盤
辛棄疾《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閱讀答案鑒賞賞析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