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繼儒
修微姓王,廣陵人,自幼有潔癖、書癖、山水癖。七歲父見背,致飄落無所依,眉間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寫小品經(jīng),間讀班馬、孫吳書,人莫得而狎視也。
嘗行靈隱寺門,見白猱坐樹端,迫之,展翅疾飛去。包園夜半,有兩炬炷射窗縫上,諦視之,虎也,修微挑燈吟自若。
其詩詞娟秀幽妍,與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調(diào)品題,頗能壓倒一座客。慕翰墨者輻輳案前,如農(nóng)訴水旱,修微攢眉應之,擲筆出避西子湖,避鄧尉山,避廣陵。尋獲兄,指其父埋骨處,仆地哭失聲,延僧作水陸道場凡十五日,以薦父靈。笥中綺?環(huán)珍,隨手立盡矣。
修微飯蔬衣布,綽約類藐姑仙,筆床茶灶,短棹逍遙,類天隨子②。謁玉樞于太和,參憨公于廬阜,登高臨深,飄忽數(shù)千里,智能衛(wèi)足③,膽可包身,獨往獨,布帆無恙。既歸,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凈其矯飾,云霞汰其粉澤,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生壙成,諸名士為彈《孔雀經(jīng)》一卷,供鸚鵡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詩稿百馀言,眉道人為之記。
注:①微道人:王修微,揚州妓,后為道士,自號草衣。 ②天隨子:唐代詩人陸龜蒙,自號天隨子。
③衛(wèi)足:自衛(wèi)。語出《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wèi)其足。’”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間讀班馬、孫吳書
B. 見白猱坐樹端,迫之
C、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D. 司空圖引平時故交
10.下列各組語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華出眾的一組是(3分)
①刺血寫小品經(jīng),間讀班馬、孫吳書
③慕翰墨者輻輳案前
⑤修微達視死生,如晝夜寒暑之序
A. ①②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修微雖然曾經(jīng)為妓,但是膽識才華勝于眾人,又篤信佛教、讀史書知兵法,眾人都不敢輕慢地看待她。
B.王修微登高臨深、飄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決定隱居于山水之間。作者認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啟發(fā)。
C.對于王修微給自己營建生壙這一行為,作者給予高度評價,認為王修微與陶淵明、白居易、司空圖一樣都是達視死生的君子。
D.在刻畫人物時,作者筆墨繁簡有別:詳寫王修微過人的膽識才華、對待生死的超脫,略寫其盡孝之心、蔑視錢財之意。
(1)七歲父見背,致飄落無所依,眉間常有恨色。
(2)仆地哭失聲,延僧作水陸道場凡十五日,以薦父靈。
(3)而未免閉于金籠,則韻語又可常恃乎?
參考答案
9. D應解釋為:邀請。如: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10. B①只能說明王修微醉心佛學、涉獵廣泛,不能說明其才華過人;②直接說明其才華過人;③通過眾人的反應側(cè)面說明王修微文章出眾、才華過人; ④是作者對王修微出眾才華及容貌的評論;⑤是說王修微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⑥是他人對待鸚鵡的做法。
11.B“抑名山大川之助乎!”這是作者對王修微創(chuàng)作《楚游稿》的評述,而不是對修微出世之盟的評述。此處犯了移花接木的錯誤。
12.(1)(修微)七歲時父親棄她離世/死去,以至于飄零人間沒有可以依靠的人,眉宇間常有遺憾的神情。(“見背”、“恨”各1分,句意準確1分)
(2)倒在地上痛哭失聲,請佛僧為自己的父親做水陸道場一共十五日,用祭拜超度父親的亡靈。(“仆”、“延”各1分,句意準確1分)
(3)卻不能免于被關閉在華麗的鳥籠中,那么又怎能長久地依仗/依賴動聽的語言呢?(被動句式“閉于金籠”、“恃”各1分,句意準確1分)
附文言文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30688.html
相關閱讀:“懷古詠史詩”閱讀賞析指導
《山花子?春恨》閱讀答案
《滕王閣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余應桂,字二磯,都昌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過山農(nóng)家(板橋人渡泉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