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約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諸生參揖畢,教讀以次,偏詢諧生:“在家所以愛親敬畏之心,得無懈忽、未能填切否?溫清定省之儀,得無虧缺、未能實賤否?往來街衢,步趨禮節(jié),得無放蕩、未能謹飾否?一應言行心術(shù),得無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篤敬否?”諸童子務要各以實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讀復隨時就事,曲加誨諭開發(fā),然后各退就席肄業(yè)。
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jié)調(diào),毋躁而急,毋蕩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每學量童生多寡,分為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其余皆就席,斂容肅聽;每五日則總四班遞歌于本學。每朔望,集各學會歌于書院。
凡習禮需要澄心肅慮,審其儀節(jié),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徑而野,從容而不失之迂緩,修謹而不矢之拘局。久則禮貌習熟,德性堅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詩。每閑一日,則輪一班習禮,其余皆就席,斂容肅觀。習禮之日,免其課仿。每十日則總四班遞習于本學。每朔望,則集各學會習于書院。
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繹反復,抑揚其音節(jié),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浹洽,聰明日開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數(shù)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瑕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則知所施矣。雖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選自《陽明傳習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4.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在家所以愛親敬長之心,得無懈乎 得無:是不是
B.往來街衢,步趨禮節(jié) 趨:小步快走
C.審其儀節(jié),度其容止 審:反復分析、推究
D.此其大略也 略:大的方略、謀略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毋躁而急,毋蕩而囂 襟三江而帶五湖
B.習禮之日,免其課仿 何為其然也
C.久則義禮浹洽,聰明日開矣 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D.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王陽明給他的書院訂立的規(guī)矩中,明確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強調(diào)要常抓不懈,養(yǎng)成習慣。
B.王陽明注重詩教,《教約》第二段一、二句是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對教員和學校提出的要求,思慮十分完備。
C.王陽明對修習禮節(jié)要求簡明而嚴格,十分注重儀式感,強調(diào)久而成習,養(yǎng)成德性。
D.王陽明對文化知識教學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學規(guī)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鑒意義。
17.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數(shù)皆聽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于邪僻
1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jié)調(diào)。
▲
(2)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則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
答案: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40分)
14.D(大概)
15.A(連詞,表并列。B代詞,他們/助詞,加強疑問語氣。C連詞,表承接關系,就,便/連詞;表轉(zhuǎn)折,卻。D介詞,介進行為對象,于/語氣助詞,表示肯定。)
16.B(《教約》主要是針對教員對出的約束,第二段第一、二句,面上看似是對學生“歌詩”的要求,實際上是從教員應該怎么要求學生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是對教員怎么教學生的要求。)
17.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數(shù)/皆聽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于邪僻
18.(1)唱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面容莊重、氣息沉穩(wěn),要讓學生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要控制節(jié)拍和聲調(diào)。
(2)讓他總是感到精力充沛,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反會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譯文】
每天早上,學生向老師行過禮后,教師按次序講課之前,要向全體學生提問:“你們在家的時候,自己那尊敬熱愛父母的心,有沒有懈怠的時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侍奉父母的禮節(jié),有沒有虧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禮儀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過往的時候,步履姿態(tài)有沒有不檢點的地方?能不能謹慎小心?言語行動和內(nèi)心活動,有沒有欺騙狂妄和非禮之處,能不能做到忠實守信堅定誠敬?”學生一定要如實回答這些問題,如果存在問題和缺點就要努力改正,沒有問題也要提醒自己不去犯這些錯誤。教師講課的時候,再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循循誘導啟發(fā)教育。之后,學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學習。
唱詩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面容莊重、氣息沉穩(wěn),要讓學生吐字清晰、聲音響亮,要控制節(jié)拍和聲調(diào)。不要浮躁急切,不要隨意喧嘩,也不要膽怯害怕,時間久了,就會感到精神舒暢,心平氣和。每所學校按照學生數(shù)量的多少,分成四個班,每天輪流由其中一班唱詩,其他三班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認真嚴肅地傾聽。第五天,將四個班的學生合在一起在學校輪番演唱。每月初一、十五兩日,各校都集中到書院一起演唱。
學習禮儀的時候,一定要靜心專注,要反復推究學生的禮儀,考察他們的儀容舉止。不要松松垮垮,不要無精打采,也不要粗野無禮,要舉止優(yōu)雅而不過于遲緩,恪守禮法而不過分拘謹,時間久了,動作和神情就會熟練自然,品德和習性也就能夠逐漸養(yǎng)成。學生的分班,也和唱詩的班次一樣,每隔一天,就輪流由一班表演習禮,其他三班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認真嚴肅地觀看。習禮這一天,應免除他們的課業(yè)練習。第十天,將四個班的學生合在一起在學校輪流表演。每月初一、十五兩目,各校都集中到書院一起演出習禮。
講授課文的時候,不要一味趕進度多講,最重要的是要學生熟練掌握。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天資個性,能學會二百字的,只教給他一百字,讓他總是感到精力充沛,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反會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朗讀課文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專心致志,邊朗誦邊思考,一字一句都要反復體會理出頭緒,聲音要抑揚頓挫,心情要放松自如,時間久了,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就會沁潤到學生心底,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會隨之提高。
每天的課程,首先要對學生的品德進行考察,之后是背誦和朗讀課文,然后是禮儀學習,有些學生在這段時間完成課業(yè)練習,再之后是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和教師講授課文,最后是唱詩。習禮和唱詩這類課程,目的是保存學生兒童的天性,讓他們快快樂樂、不知疲倦地熱愛學習,這樣他們也就沒有時間去做那些不好的事了。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就知道如何去進行教育了。但這也只是說個大概,真要使教育成為一種藝術(shù),還要看教師個人的修煉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32921.html
相關閱讀:《行路難(其一)》閱讀練習及答案
《楊布打狗》閱讀理解及答案
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閱讀答案及賞析
《三國志?高柔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賀鑄《綠羅裙》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