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彌遜《東崗晚步》閱讀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東崗晚步
李彌遜①
飯飽東崗晚杖藜,石梁橫渡綠秧畦。
深行徑險從牛后,小立臺高出鳥棲。
問舍誰人村遠近,喚船別浦水東西。
自憐頭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 ① 李彌遜是南宋初年主張抗金、反對議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對秦檜向金人求和,被罷黜歸田,隱居連江西山。
1.這首詩圍繞“晚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概括。(5分)
2.在詩歌的尾聯(lián)中,詩人為何“自憐”?從整首詩來看,詩人用了什么手法結尾?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圍繞“晚步”,描繪了一幅石梁秧畦、谷深道狹、棲鳥歸林、行人問路、渡者喚船(3分)清新淡雅、別具田園情調的畫面(2分)。
2.第一問:眼前江山如畫,使詩人聯(lián)想到中原故土戰(zhàn)火紛飛,國土淪喪,深感自己人近暮年,閑居田園,無法挽救國家命運,不由感傷自憐。(3分)
第二問:從整首詩來看,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結尾,(1分)前六句所寫的優(yōu)美的田園景象與結尾兩句所寫的中原戰(zhàn)火紛飛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1分)
第三問:鮮明地突出了詩人身處江湖而心系國事的胸襟。(1分)(意思答對即可。)

二:
(1)這首詩前六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2)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勾畫了一幅詩人在清新而饒有生氣的鄉(xiāng)村傍晚中扶杖散步的圖景,給人以寧靜美好的感覺。
(2)尾聯(lián)寫自憐白頭,回首中原戰(zhàn)鼓,深感發(fā)白身閑,表現(xiàn)了心系國事,為無法拯救國家命運而感慨無窮。

解析:這是一首具有濃厚鄉(xiāng)間氣息的詩歌,詩人形象很鮮明,表現(xiàn)了他扶杖散步的情景。這與陶潛的田園詩有相通之處。后兩句是對上文的轉折,面對著這些美好的景色,又聯(lián)想到國家的危難,詩人怎能不發(fā)出感慨呢?


作者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xiàn)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賞析:
李彌遜是南宋初年主張杭金、反對和議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和主戰(zhàn)名相李綱是好朋友,不僅政治傾向一致,也多有詩歌唱和。高宗朝,他反對秦檜向金人求和,被罷黜歸田,隱居連江(今屬福建)西山。這首詩就是歸隱期間所作。題內(nèi)“東崗,當是西山東面的山崗。
“飯飽東崗晚杖菊,石梁拱渡綠秧畦.”起句明點‘東崗晚步”,次句緊接著勾畫出一幅清新而饒有生意的圖景:石橋一座,橫跨小河,兩邊秧畦一片姍綠。這景色,看似平常,卻有畫意。“橫渡”,指橋橫越兩岸,但也暗藏“晚步”者的行蹤。

“深行徑險從牛后,小立臺高出鳥棲。由田疇而登崗,具體描寫“晚步東崗乎時“深行”與召小立”的情景;在山間險峻小路上行走,谷深道狹,只能跟在牛的后面,小心其具,緩緩前行。走過險徑,來到一座高合,稍事休息,登臺四望,覺得棲鳥的樹梢都在腳下。兩句一寫徑險夕一狀臺高,一寫動態(tài),一寫靜態(tài),造句拗折而對仗工整,體現(xiàn)出宋詩生新瘦硬的風格。“牛后”一詞出自戰(zhàn)國諺語:“寧為雞口,勿為牛后”,本是比喻之詞,這里作實詞來用,尤為新俏,前所來有。上句見涉險的沫惕之狀,下句見登高的曠遠之懷,刻畫入微。

‘問合誰人村遠近,喚船別浦水東西。”頸聯(lián)轉寫登崗所見的情景:暮色蒼茫中,遠遠近近,散布著幾處村落,不知是準,在向路人打聽某家的住處;在水的這一邊,有人在呼喚停泊在對岸的渡船(別浦,指河流入水的漢口)。這兩句所寫景物,都帶有濃郁的村野田園情調,色調淡雅,詩情充溢。而且”問舍“、 ”喚船“,也是薄暮時分特有的景色。頷聯(lián)以語句的生新與境界的奇險引人注目,頸聯(lián)則是以語句的自然與境界的優(yōu)美動入遐想。”問舍誰人“與”村遠近”之間,“喚船別浦”與“水東西”之間,有一個短暫的停頓,讀來但覺風神悠遠。站在崗頭遙望,“問舍”云云,只能從人的行動上想象得之,這就無形中透露出,詩人是把望中所見之景作為圖畫來看的.

以上三聯(lián),圍繞“晚步”,從渡梁、登崗到遙望,移步換形,展示出一幅幅具有不同特點的清新畫面,總的情趣都是愉悅的。尾聯(lián)卻突作轉析,以感慨收束:”自憐頭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東崗的景色固然美好,但詩人卻從眼前的如畫江山,r,聯(lián)想到戰(zhàn)火方酣的中原故土,深深感到自己發(fā)白身閑,無法拯救國家的命運,不由感傷。這種尾聯(lián)逆轉作收的寫法,使詩的前六句與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突出了詩人身處江湖而心系國事的胸淤,使這首寫景詩的品格也連帶著提高了。末句“回首中原正鼓鼙,方點即收,不著議論,尤顯得感慨無窮。劉學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1146717.html

相關閱讀:王禹?《待漏院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張根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閱讀答案
《活板》片段閱讀答案
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