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文王之囿”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殺其麇鹿者如殺人之罪——如:如同、等于
B.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阱:陷阱,比喻誘人犯罪
C.雉兔者往焉——焉:兼詞,予彼
D.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禁:禁忌
2.下列加粗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B.孟子對曰:“于傳有之。”/是以后世無傳焉
C.民猶以為大,何也/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D.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若是其大乎
3.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注釋] ①囿:古代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

4.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認為在文獻上有說文王有七十里的園林,百姓還覺得小了。

B.“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這正體現了孟子的以民為本的政治主張內容。

C.“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孟子指出齊宣王所占有園林是不能與民共用的,所以民認為太大了原因。

D.“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形象的寫出齊宣王所占的園林象陷阱一樣百姓不敢靠近,暗示了齊宣王的治國策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5.本段孟子告訴的是什么道理?


答案:
1.D
2.B
3.主旨:與民同樂,即與老百姓利益一致,不把自己的享樂建立在對百姓的侵害之上。論證方法:對比文王與齊王的不同做法,由此造成百姓的不同反應。
4.D
5.孟子告訴齊宣王要實行“以民同樂”的親民政策,只有與民共同富有大自然,拉近百姓距離,才會得到百姓支持。

【譯文】
齊宣王問道:“文王的園林有七十里見方,有這事嗎?”孟子答道:“在文獻上有這樣的記載。”宣王問:“竟有這么大嗎?”孟子說:“百姓還覺得小了呢。”宣王說:“我的園林四十里見方,百姓還覺得大,這是為什么呢?”孟子說:“文王的園林七十里見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鳥獵獸的可以去,是與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認為太小,不也是很自然的嗎?我初到齊國邊境時,問明了齊國重要的禁令,這才敢入境。我聽說國都郊區(qū)之內有個園林四十里見方,殺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殺人罪;這就像是在國內設下了一個四十里見方的陷阱,百姓認為太大了,不也是應該的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53721.html

相關閱讀:白居易《春題湖上》閱讀
“橋玄字公祖,漢末梁國睢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王安石《北陂杏花》蘇軾《東欄梨花》閱讀答案
《春日寄懷 李商隱》閱讀答案
對照閱讀《武侯廟》與《蜀相》(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