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造氛圍:《琵琶行<并序>》“楓葉荻花秋瑟瑟”。
2、借景抒情:
3、塑造背景或環(huán)境: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
4、塑造意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5、襯托人物節(jié)氣、品質(zhì)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fēng)玉露等等,襯托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jiān)毅、情感純潔等。
6、奠定情感基調(diào):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7、以景襯境:以鬧景襯靜境——“竹喧歸浣女”,以動景襯靜境——“蓮動下漁舟”,以暖景襯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襯暗境——“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以滿景襯空境——“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物語(或物態(tài))襯心境——“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8、以景襯情:李白《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甫《登高》、《絕句•江碧鳥逾白》。
高考題體驗(yàn):
1、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9分)(天津卷)
雨過至城中蘇家
宋 黃庭堅(jiān)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凈無車馬塵。
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濕,柳拂鞍韉綠色勻。
管領(lǐng)風(fēng)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閑人。
注:此詩作于宋哲宗元?元年(1086),黃庭堅(jiān)時任秘書省校書郎,是年,長期貶謫外放的蘇軾被授予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等要職。
(1)詩中描寫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答:塵土滌凈 紫煙漸散 雨過日麗 紅花沾雨 柳色蔥翠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廣東卷)
望江怨•送別
[清]萬樹
春江渺,斷送扁舟過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遙比沙鷗小。恨殘照,猶有一竿紅。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樹梢。
(1)這首詞的前四句描寫了怎樣的送別場景?(3分)
答:前四句描寫了一幅纏綿婉惻又悲涼寂寥的送別場景:友人乘舟遠(yuǎn)行,詞人佇立江邊,春水渺茫,行舟遠(yuǎn)去,愁云慘淡,小舟漸行漸遠(yuǎn),最后惟見比沙鷗還小的點(diǎn)點(diǎn)白帆。(春天的傍晚,詞人在江別送別友人,看著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漸行漸遠(yuǎn);天邊濃云片片,帆船越行越遠(yuǎn),比沙鷗還要小,詞人心中不覺愁云慘淡。)作者以景襯情、含蓄蘊(yùn)藉地將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緒表現(xiàn)韻味十足。
3、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8分)(天津卷)
暮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綿飄白東風(fēng)老,一樹斜陽叫子規(guī)。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xiàn)在何處?(2分)
答:體現(xiàn)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fēng)吹和子規(guī)啼叫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53785.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史?張知白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王維《使至塞上》《漢江臨泛》閱讀答案--2016年中考古詩鑒賞真題
范仲淹《郡齋即事》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宋史?李光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后漢書?鄭孔荀列傳?鄭太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