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
歐信,嗣世職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景泰三年以廣東破賊功,擢都指揮同知。已,命守備白羊口,遷大寧都指揮使。天順初,以都督僉事充參將,守備廣東雷、廉諸府。巡撫葉盛薦其廉勇,進都督同知,代副總兵翁信。兩廣瑤僮陷開建,殺官吏,帝趣進兵。信破賊化州之馬里村,再破之石城,擊斬海南衛(wèi)反者邵?。
時所在盜群起,將吏不能定。廣西參將范信守潯、梧,瑤盡在境內,陰納瑤賂,縱使越境流劫,約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廣西總兵官陳涇及歐信合剿。時有斬獲,而賊勢不衰,朝廷猶倚范信。會涇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僉事充副總兵,鎮(zhèn)廣東,而命歐信佩征蠻將軍印,代涇鎮(zhèn)廣西。
成化元年,賊掠英德諸縣,歐信討斬五百余人,奪還人口。韓雍督師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峽已而余賊復入潯州信被劾獲宥召還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總兵官,鎮(zhèn)守遼東,累敗福余三衛(wèi)。言者謂信已老,請召還。巡撫彭誼奏:“官軍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謹有謀勇,累立戰(zhàn)功,威鎮(zhèn)邊陲。年六旬,騎射勝壯士,不宜召回。”乃留鎮(zhèn)如故。久之,陳鉞代誼。鉞貪功,信不能違,十四年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歸。尋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鉞,歸罪信等。下獄,鐫官閑住,飲恨而卒。
范信既徙廣東,賊勢愈盛,劫掠不止,乃語人曰:“今賊仍犯廣東,亦我遣之耶?”而是時都督顏彪佩征夷將軍印,討賊久無功,濫殺良民報捷。嶺南人咸疾之。
。ㄟx自《明史?歐信列傳第六十二》)
10.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代紀年法有干支紀年、王公即位年次紀年、年號紀年。文中,“成化元年”為年號紀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則為王公即位年次紀年。
B. 指揮同知、都指揮使等都是明朝官職名稱,明錦衣衛(wèi),下設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南北鎮(zhèn)撫司鎮(zhèn)撫、千戶五職。
C. 擢,提升官職,其他如“遷”“拔”等也指官職的提升,而“轉”“徙”“調”等都可以表示官職的變動,而“出”特指離京外調。
D. 遼東,指遼河以東,明朝時也是軍鎮(zhèn)名,轄境相當于遼寧省和吉林的部分,嶺南,指五嶺之南的地區(qū),轄境相當于兩廣及海南省。
1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韓雍督師?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峽?已而余賊復入潯州?信被劾?獲宥召還?理前府事
B. 韓雍督師?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峽?已而余賊復入潯州?信被劾獲宥?召還?理前府事
C. 韓雍督師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峽?已而余賊復入潯州?信被劾?獲宥召還/理前府事
D. 韓雍督師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峽?已而余賊復入潯州?信被劾獲宥?召還?理前府事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歐信世襲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后因戰(zhàn)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順初年,承擔了守備廣東雷州、廉州諸州的重任。
B. 歐信的軍事才能受到巡撫葉盛舉的賞識,被其破格提升為都督同知,后兩廣出現(xiàn)叛亂,歐信奉旨平叛。
C. 廣西之亂范信難脫干系,而朝廷卻倚重信任他,這造成了歐信、陳涇平定叛亂,雖時有斬獲,但不能遏制賊患。
D. 歐信鎮(zhèn)守遼東期間,因不能阻止巡撫陳鉞貪功,被巡按王崇之彈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獄。
13. 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官軍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謹有謀勇,累立戰(zhàn)功,威鎮(zhèn)邊陲。
(2)范信既徙廣東,賊勢愈盛,劫掠不止,乃語人曰:“今賊仍犯廣東,亦我遣之耶?”
【答案】
10. A
13. (1)官軍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說歐信忠誠、謹慎,有勇有謀,屢立戰(zhàn)功,威震邊疆。
(2)范信被調任廣州后,賊勢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對人說道:“現(xiàn)在賊寇仍在侵犯廣東,也是我讓他們這么做的嗎?”
【解析】
10.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A項,景泰三年是年號紀年。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中“督師”“令”兩個事件,不要斷開;“被劾”“獲宥”“召還”中“獲宥”“召還”語意聯(lián)系緊密,不要斷開。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1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B項,“受到巡撫葉盛舉的賞識,被其破格提升為都督同知”錯,原文為“巡撫葉盛舉舉薦說歐信廉潔而勇猛”。
1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耆老:受人尊重的老人;皆:都;忠謹:忠誠、謹慎;累:屢次;徙:調任;乃:于是;犯:侵犯;遣:讓、派。
參考譯文:
歐信,乘襲世襲職位任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景泰三年,歐信因在廣東破賊有功,被提拔為都指揮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備白羊口,升為大寧都指揮使。天順初年,歐信以都督僉事的身份充任參將,守備廣東的雷州、廉州諸州。巡撫葉盛舉薦說歐信廉潔而勇猛,歐信于是晉升為都督同知,代替副總兵翁興。兩廣的瑤、僮兩族人攻陷開建,殺害官吏,皇上督促進兵。歐信在化州之馬里村擊敗賊寇,又在石城打敗他們,擊殺海南衛(wèi)謀反者邵?。
當時歐信所在之處群賊四起,將吏們平定不了。廣西參將范信駐守得、梧二州,幾迦孔≡诰硟,他暗自收納瑤族的賄賂,放縱任憑他們越境流竄劫掠,約定他們不要自己境內騷擾。于是雷、廉、高、肇事全受他們的騷擾;噬厦鼜V西總兵陳涇和歐信合兵圍剿。(雖然)時有斬獲,而賊勢卻并未減弱。朝廷也仍然倚重范信。又逢陳涇因罪受到追究,于是朝廷提升范信以都督僉事的身份充任副總兵,鎮(zhèn)守廣東,而命歐信佩帶征蠻將軍印,代替陳涇鎮(zhèn)守廣西。
成化元年,賊寇搶掠英德諸縣。歐信出兵征討并斬首五百多人,奪回被掠人口。韓雍督率軍隊,命歐信等分兵五路,攻破大藤峽。不久余賊又入侵潯州,歐信被彈劾卻又獲得寬恕,應召回京,管理前府事務。
七年春,歐信充任總兵官,鎮(zhèn)守遼東,屢次打敗福余三衛(wèi)。在朝議論者說歐信已老,請求將他召回。巡撫彭誼上奏說:“官軍中五千多受人尊重的老人,都說歐信忠誠、謹慎,有勇有謀,屢立戰(zhàn)功,威震邊疆。雖年已六旬,騎馬射箭卻勝過壯士,不應當召回他。”歐信這才仍然留鎮(zhèn)遼東。很久之后,陳鉞代替了彭誼的職位。陳鉞貪功,歐信不能違背他,十四年,被巡按王崇之彈劾。這年冬天,朝廷將歐信召回京城。隨即派遣宦官汪直等前往遼東審察此事。汪直包庇陳鉞,將事情歸罪于歐信等人。歐信被下獄,削去官職,閑住無聊,終飲恨而死。
范信被調任廣東后,賊勢更盛,劫掠不止,范信于是對人說道:“現(xiàn)在賊寇仍在侵犯廣東,也是我讓他們這么做的嗎?”而這時都督顏彪佩帶征夷將軍印,追討賊寇久而無功,卻為了報捷而濫殺良民。嶺南人都十分痛恨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56976.html
相關閱讀:《宋史?趙?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張籍《送遠曲》閱讀答案及賞析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辛棄疾《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閱讀練習及答案
《愚公移山》《鐵杵磨針》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