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涿州歸義人也。?為人美風儀,與其兄暄、弟?,皆,好學知名燕、薊之間。后?兄暄為怨家所殺,乃避之滄州。唐莊宗即位,拜?太常博士,以為翰林學士。明宗時,累遷兵部侍郎居職。明宗素重?而愛其風韻,遷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此為榮。
初,廢帝入,問三司使王玫:“帑廩之數(shù)幾何?”玫言:“其數(shù)百萬!奔柏熞再p軍而無十一,廢帝大怒罷玫命?兼判三司?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往時吏幸積年之負蓋而不發(fā),因以把持州縣求賄賂,及?一切蠲除,民間歡然以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馮道與?為姻家而同為相,道罷,李愚代之。愚素惡道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誚?曰:“此公親家翁所為也!”?性少容恕,而愚特剛介,遂相詆詬。相府史吏惡此兩人剛直,因共揚言,其事聞,廢帝并罷之,以?為右仆射。是時,三司諸吏提印聚立月華門外,聞宣麻罷?相,皆歡呼相賀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在相位,不習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儉以故事當為禮儀使,居儉辭以祖諱蠡。馮道改居儉秘書監(jiān),居儉怏怏失職。中書舍人李詳為居儉誥詞,有“聞名心懼”之語,?輒易曰“有恥且格”。居儉訴曰:“名諱有令式,予何罪也?”當時聞?wù)呓詡饕詾樾。及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臺吏引仆射立中丞街史下,?詰吏以故事,自宰相至臺省皆不能知。是時,馮道罷相為司空。自隋、唐以來,三公無職事,不特置,及道為司空,問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臺官、兩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則隨而出。至?為仆射,自以由宰相罷,與道同,乃隨道出入,有司不能彈正,而議者多竊笑之。
開運中,?以目疾罷為太保,是歲卒,年六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廢帝大怒/罷玫/命?兼判三司/?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
B.廢帝大怒/罷玫/命?兼判三司/?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
C.廢帝大怒/罷玫/命?兼判三司/?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
D.廢帝大怒/罷玫/命?兼判三司/?性察/而嫉三司蠢敝尤甚/乃句計文簿/核其虛實/殘租積負悉蠲除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刑部,古代掌管刑法、訴訟、軍令等事務(wù)的官署,與吏、戶、禮、兵、工并稱“六部”。主官是尚書,副官是侍郎。此官職最早出現(xiàn)于隋,明、清兩代沿襲此制。
B.帑廩,指國庫與糧倉。帑,古代指收藏錢財?shù)母畮旎蝈X財;廩,舊指米倉,亦指儲藏的米。類似詞匯還有收藏兵器和兵車的處所叫庫,露天的谷倉叫庾。
C.宣麻,唐、宋任免宰相、對外戰(zhàn)爭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學士以白麻紙書寫皇帝詔令,然后在朝廷上宣布,稱之為“宣麻”,后來以此作為詔拜將相之稱。
D.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札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后常指關(guān)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也指詩文里所引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1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儀容俊美,孜孜好學。他風度翩翩,儀表堂堂,和哥哥劉暄、弟弟劉?都以勤奮好學而聞名于燕、薊一帶。莊宗愛其風韻,升為端明殿學士。
B.劉?明察秋毫,嫉惡如仇。他性明辨,善察事,采取多種措施有力抑制貪腐;減輕人民負擔,等到他將賦稅全部免除后,老百姓歡欣鼓舞,感恩戴德。
C.劉?缺少寬容,被貶降職。他和剛強耿介的李愚相互詆毀,此事被同事張揚,廢帝得知,將兩人一起罷免,劉?被降職為右仆射,三司官吏歡呼慶賀。
D.劉?不習典故,多為人笑。他任仆射時,自認為與馮道同被罷相,地位相當,于是跟著馮道進出朝廷,主管部門不能彈劾糾正,而議事的人私下多笑話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愚素惡道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誚?曰:“此公親家翁所為也!”
(2)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儉以故事當為禮儀使,居儉辭以祖諱蠡。
答案: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10.D(依據(jù)文意而定。)
11.A(軍令為兵部所管)
12.B(“等到他將賦稅全部免除后”錯,應(yīng)是“把殘剩的租賦和積留的欠債全部免除”。)
13.(1)李愚向來討厭馮道的為人,凡是馮道有稽考失誤的事,必定指斥并且譏誚劉晌說:“這是你的親家翁干的!”
(2)當初,唐明宗死,太常卿崔居儉按舊例應(yīng)當擔任禮儀使,崔居儉因祖父名諱為蠡而推辭!緟⒖甲g文】
劉?,涿州歸義人。劉?風度儀容優(yōu)美,和他的哥哥劉暄、弟弟劉?,都以好學聞名于燕、薊一帶。后來,劉?的哥哥劉暄被仇家殺死,劉?于是避難到滄州。唐莊宗即位,拜任劉?為太常博士,任命為翰林學士。唐明宗時,多次升遷至兵部侍郎任職。唐明宗素來看重劉?而喜愛他的風韻,升任端明殿學士。長興三年,拜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以獲得這些為榮耀。
當初,唐廢帝登位,問三司使王玫:“錢庫有多少錢?”王玫說:“有數(shù)百萬!钡鹊阶屗缅X賞賜軍隊時錢卻不到十分之一,唐廢帝大怒,罷免王玫,命令劉?兼判三司。劉?性格明辨,而痛恨三司侵吞之弊太嚴重,于是在賬簿上勾抹計算,核對虛實,把殘剩的租賦和積留的欠債全部免除。過去官吏們僥幸有多年的欠債隱瞞而不上報,借以把持州縣索取賄賂,到劉?把債務(wù)全部免除后,民間歡喜感恩戴德,而三司官吏們都很沮喪怨恨。在這之前,馮道和劉?是親家而同任宰相,馮道罷相,李愚代替他。李愚向來討厭馮道的為人,凡是馮道有稽考失誤的事,必定指斥并且譏誚劉?說:“這是你的親家翁干的!”劉?生性缺少寬容,而李愚又特別剛強耿直,于是相互詆毀。宰相府的官吏忌恨兩人的剛直,于是共同張揚此事,唐廢帝得知后,將兩人一起罷免,任命劉?為右仆射。這時,三司官吏們提著官印聚集在月華門外,聽說下詔罷免劉?的宰相職位,都相互歡呼慶賀說:“從此我們快活了!”
劉?擔任宰相,不熟習典故。當初,唐明宗死,太常卿崔居儉按舊例應(yīng)當擔任禮儀使,崔居儉因祖父名諱為蠡而推辭。馮道改崔居儉任秘書監(jiān),崔居儉因失去原有職位而怏怏不樂。中書舍人李詳為崔居儉起草誥詞,有“聞名心懼”的話,劉?就改成“有恥且格”。崔居儉申訴說:“名字避諱有規(guī)定的格式,我有什么罪?”當時聽說的人都傳為笑談。等到任仆射時,入朝遇雨,改在屋廊下列隊,御史臺官吏帶仆射站在中丞御史后,劉?責問官吏根據(jù)什么舊例,從宰相到臺省都不知道。這時,馮道罷相任司空。從隋、唐以來,三公沒有具體職責,不特別設(shè)置,到馮道任司空時。向官吏詢問進朝列隊的次序,也都不知道,因此不入朝堂,等臺官、兩省官吏進去后然后進去,宰相出來就跟著出來。等到劉?任仆射時,自認為他從宰相罷職和馮道相同,于是跟著馮道進出朝廷,主管部門不能彈劾糾正,而議事的人私下多笑話他。
開運年間,劉?因眼疾罷為太保,這年去世,享年六十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56996.html
相關(guān)閱讀:《舊唐書?沈法興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方孝孺?zhèn)鳌烽喿x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岑參《送揚子》閱讀答案
《宋史?賈黯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吳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鴉》閱讀答案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