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修之,字敬文,滎陽陽武人也。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修之有大志,頗讀史籍。荊州刺史殷仲堪以為寧遠(yuǎn)參軍。桓玄克荊州,仍為玄佐。解音律,能騎射,玄甚遇之。及篡位,以為屯騎校尉。隨玄西奔,玄敗于崢嶸洲,復(fù)還江陵,人情離散,議欲西奔漢川。修之誘令入蜀,馮遷斬玄于枚回洲,修之力也。晉安帝反正于江陵,除驍騎將軍。下至京師,高祖以為鎮(zhèn)軍咨議參軍,加寧朔將軍。旬月,遷右衛(wèi)將軍。既有斬玄之謀,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為外助,故頻加榮爵。高祖將伐羌,先遣修之復(fù)芍陂,起田數(shù)千頃。及至彭城,又使?fàn)I立府舍。時洛陽已平,即本號為河南、河內(nèi)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陽,修治城壘。高祖既至,案行善之。王鎮(zhèn)惡死,修之代為安西司馬。值桂陽公義真已發(fā)長安,為佛佛虜所邀,軍敗。修之與義真相失走將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衛(wèi)軍人叛走已上坂嘗為修之所罰者以戟擲之傷額因墜坂遂為佛佛所擒。佛佛死,其子赫連昌為索虜拓跋燾所獲,修之并沒。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為燾所信敬,營護(hù)之,故得不死,遷于平城。修之嘗為羊羹,以薦虜尚書,尚書以為絕味,獻(xiàn)之于燾;燾大喜,以修之為太官令。稍被親寵,遂為尚書、光祿大夫、南郡公。其后朱修之沒虜,亦為燾所寵。修之相得甚歡。修之問南國當(dāng)權(quán)者為誰,朱修之答云:“殷景仁!毙拗υ唬骸拔嵛粼谀,殷尚幼少,我得歸罪之日,便應(yīng)巾?①到門邪!”經(jīng)年不忍問家消息,久之乃訊訪,修之具答,并云:“賢子元矯,甚能自處,為時人所稱!毙拗坏醚,直視良久,乃長嘆曰:“嗚呼!”自此一不復(fù)及。初,荒人去來,言修之勸誘燾侵邊,并教燾以中國禮制,太祖甚疑責(zé)之。修之后得還,具相申理,上意乃釋。元嘉二十三年,死于虜中,時年七十二。(節(jié)選自《宋書•毛修之傳》)【注】①巾?(gōu),指頭巾和單衣,為古代士人之盛服。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修之與義真相失/走將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衛(wèi)軍人叛走/已上坂/嘗為修之所罰者/以戟擲之/傷額/因墜坂/遂為佛佛所擒/
B.修之與義真相失/走將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衛(wèi)軍人叛/走已上坂/嘗為修之/所罰者以戟擲之/傷額/因墜坂/遂為佛佛所擒/
C.修之與義真相失/走將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衛(wèi)軍人叛/走已上坂/嘗為修之所罰者/以戟擲之/傷額/因墜坂/遂為佛佛所擒/
D.修之與義真相失/走將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衛(wèi)軍人叛走/已上坂/嘗為修之/所罰者以戟擲之/傷額/因墜坂/遂為佛佛所擒/
11.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參軍,指官職名稱,是中國古代諸王及將帥的幕僚,也指中國古代戲曲中的角色名。
B.旬月中的“旬”指十天,古代記錄時間的方法,這里強(qiáng)調(diào)毛修之的升遷速度之快。
C.索虜,南北朝時期南朝對北朝的蔑稱!八鳌敝赴l(fā)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發(fā)辮,故稱。
D.賢子多用以美稱他人之子,常有過分夸贊之意,這里確實(shí)朱修之對元矯的真誠夸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毛修之忠于朝廷,借機(jī)盡力止變。他懂音律、能騎射,深得桓玄賞識,但在桓玄篡位后,兵敗失利返回江陵之時,卻用計誘殺了桓玄。
B.毛修之富有才干,得到高祖重用。高祖討伐羌人之時,先派他修治芍陂,開墾數(shù)千頃田;后高祖進(jìn)至彭城時,又讓他建造官舍、修治城壘。
C.毛修之雖為俘虜,卻得加官進(jìn)爵。他被外族俘虜后,因擅長烹調(diào)羊羹而被推薦、提拔;后得拓跋燾寵愛,不斷升遷,一直加爵至南郡公。
D.毛修之心念南國,但卻終老異鄉(xiāng)。他曾向同為俘虜?shù)闹煨拗蚵犇蠂?dāng)權(quán)者和自家的情況,聽后感世事變遷,悲不能語,最終卒于虜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既有斬玄之謀,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為外助,故頻加榮爵。(5分)
(2)初,荒人去來,言修之勸誘燾侵邊,并教燾以中國禮制,太祖甚疑責(zé)之。(5分)
[參考答案]10.(3分)A
11.(3分)D
12.(3分)B
13.(10分)
(1)(5分)(毛修之)一方面有斬殺桓玄的謀略,另一方面他的伯父和父親都在蜀地,高祖想引他為外助,所以連連給他加封顯貴爵位。 譯出大意給3分:“并”“加”每譯對一處得1分。
(2)(5分)當(dāng)初,兩國鄙野之人往來,都說毛修之勸誘托跋燾侵?jǐn)_宋國邊境,并且將中原的禮樂制度教給他。太祖很懷疑他,(不斷地) 加以譴責(zé)。 譯出大意給3 分:“荒人”“中國”每譯對一處得1分。
[參考譯文]毛修之字敬文,滎陽陽武人。他的祖父毛虎生,伯父毛璩,都是益州刺史。父親毛瑾,官至梁、秦二州刺史。毛修之心懷大志,讀了不少史書。荊州刺史殷仲堪用他當(dāng)寧遠(yuǎn)參軍;感ハ虑G州,毛修之便當(dāng)了桓玄的官佐,歷任后軍參軍、太尉參軍、相國參軍。毛修之頗通音樂,又能騎馬射箭,桓玄待他很好。到桓玄篡位時,讓毛修之當(dāng)屯騎校尉。毛修之隨同桓玄逃到西方,桓玄在崢嶸洲潰敗,再回到江陵,人心離散,商議準(zhǔn)備西逃到漢川。毛修之引誘桓玄到四川,以至馮遷在枚回洲將桓玄斬首。這是毛修之的功勞。
晉安帝在江陵恢復(fù)帝位,任毛修之為驍騎將軍。毛修之東下到京師,高祖用他為鎮(zhèn)軍諮議參軍,又加號寧朔將軍。一月之間,遷任右衛(wèi)將軍。毛修之一方面有斬桓玄的計謀之功,另一方面是祖父和伯父都曾任益州刺史,高祖想引用他作為外助,所以連連加給他官職。高祖將討伐羌人,先派毛修之開辟芍陂,墾田幾千頃。到彭城后,又叫毛修之建立府中房屋。當(dāng)時洛陽已攻下,毛修之以冠軍將軍職兼河南、河內(nèi)二郡太守,代理司州刺史,戍守洛陽,修城治堡。高祖到洛陽檢查了一通,對毛修之大為獎賞。王鎮(zhèn)惡死后,毛修之代他為安西司馬,將軍還照舊。恰遇桂陽公劉儀真已從長安起身出發(fā),被赫連勃勃所攔擊,宋軍潰敗。毛修之和劉義真相互離散。即將脫離險境,剛登上一山崗,其中有一個曾被毛修之懲罰的,用畫戟向毛修之扔去,劃破了毛修之的額角,毛修之落到崗下,被赫連氏活捉。赫連勃勃死后,他兒子赫連昌被魏人拓跋燾俘虜。毛修之也落入魏人之手。
當(dāng)初毛修之在洛陽,恭謹(jǐn)?shù)厮藕蜥陨娇艿朗,寇道士很得拓跋燾信服,寇道士想法保護(hù)毛修之,所以毛修之才得保命,被帶到平城。毛修之曾做過一次羊羹湯,送給魏國一個尚書品嘗,那尚書認(rèn)為味道非常好,便獻(xiàn)給了拓跋燾。拓跋燾大喜,便讓毛修之當(dāng)了太官令。慢慢得到拓跋燾的寵愛。于是毛修之也當(dāng)了尚書、光祿大夫、南郡公。之后朱修之也陷身魏國,也很得拓跋燾寵愛。兩位修之關(guān)系很好。毛修之問朱修之南國當(dāng)權(quán)的人是哪個?朱修之說:“殷景仁!泵拗Φ溃骸拔耶(dāng)年在南方,殷還是小孩,我以后如果回到南方,還要穿戴衣帽到他門下伺侯嗎?”一年多不敢問家中消息,好久后才詢問,朱修之回答很詳細(xì),并且說:“令郎元矯,頗能自理,很得輿論好評。”毛修之悲痛得幾乎說不出話,直直地看著遠(yuǎn)方,長嘆一聲“嗚呼!”從這以后,再也沒問家中信息。當(dāng)初兩國流民往來,都說毛修之勸誘拓跋燾侵?jǐn)_宋國邊境,并且傳教他有關(guān)中國的禮樂制度等。太祖很懷疑他,不斷地加以譴責(zé)。朱修之后來回到南方對這些冤枉都力加洗刷,文帝才釋然不問。元嘉二十三年(446),毛修之在魏國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67328.html
相關(guān)閱讀:晏幾道《臨江仙》《鷓鴣天》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朱熹《觀書有感》蘇軾《琴詩》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葛勝仲《點(diǎn)絳唇?縣齋愁坐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陳維崧《別紫云》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賀鑄《浣溪沙(秋水斜陽演漆金)》閱讀練習(x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