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西行三千里,至天房,其將住石致書請降,左右以住石之請為信然,易之不為備,侃曰:“欺敵者亡,軍機多詐,若中彼計,恥莫大焉。”乃嚴(yán)備以待。住石果來邀我?guī),侃與戰(zhàn),大敗之,巴兒算灘降,下其城一百八十五。西域平。侃以捷告至釣魚山,會憲宗崩,乃還鄧,開屯田,立保障。
世祖即位,侃上疏陳建國號、筑都城、立省臺、興學(xué)校等二十五事,后皆如其策,中統(tǒng)三年二月,徐州總管李杲哥反。史天澤薦侃,召入見,世祖問計所出,曰:“群盜竊發(fā),猶柙中虎。內(nèi)無資糧,外無救援,筑城環(huán)之,坐待其困,計日可擒也。”帝然之,賜尚衣弓矢。馳至徐,斬杲哥。賜金符,為徐、邳二州總管。
至元二年,有言當(dāng)解史天澤兵權(quán)者,天澤遂遷他官,侃亦調(diào)同知滕州。七年,改白馬令,僧臧羅漢與彰德趙當(dāng)驢反,又平之。帝以侃習(xí)于軍務(wù),擢為萬戶。江南平,遷知寧海州,居一年,卒。侃行軍有紀(jì)律,野爨露宿,雖風(fēng)雨不入民舍,所至興學(xué)課農(nóng),吏民畏服。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丁巳正月 至兀里兒城 伏兵下 令聞鉦聲則起 敵兵果來 伏發(fā)盡 殺之 海牙算灘降 算攤?cè)A言 王也
B.丁巳正月 至兀里兒城 伏兵 下令聞鉦聲則起 敵兵果來 伏發(fā) 盡殺之 海牙算灘降 算攤 華言王也
C.丁巳 正月至兀里兒城 伏兵下 令聞鉦聲則起 敵兵果來 伏發(fā)盡 殺之 海牙算灘降 算攤 華言王也
D.丁巳 正月至兀里兒城 伏兵 下令聞鉦聲則起 敵兵果來 伏發(fā) 盡殺之 海牙算灘降 算攤?cè)A言 王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侃深受巫相史天澤的器重。年幼時被留在史家教養(yǎng);徐州總管李杲哥謀反時,史天澤又推薦他出征平叛。但后來,隨著史天澤兵權(quán)被解除,他也受到牽連。
B.郭侃一生征戰(zhàn),功勛赫赫。他破伯撒于新衛(wèi)州,敗金兵于闊伯臺;降伏火者納失兒、忽里算灘;西征報答國,俘獲封答兒;最終抵達天房,逼降住石,平定西域。
C.郭侃帶兵有方,很有智謀。他的軍隊紀(jì)律嚴(yán)明,野餐露宿,從不騷擾百姓;在追擊封答兒時,他一度拒絕諸軍頓舍的要求;在西征天房時,他識破了敵人的陰謀。
D.郭侃富有政治遠見,重視教育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元世祖即位后,他上疏皇帝,提出建立國號、修筑都城、設(shè)立省臺、興辦學(xué)校等二十五條主張,后均被采納、施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 城破,合里法算灘登舟,睹河有浮梁扼之,乃自縛詣軍門降。(5分)
⑵ 群盜竊發(fā),猶柙中虎。內(nèi)無資糧,外無救援,筑城環(huán)之,坐待其困,計日可擒也。(5分)
參考答案
4.B 【解析】注意抓住句中表示時間(丁巳正月)、地點(兀里兒城)、人物(郭侃及海牙算灘)的關(guān)鍵詞,理清句中主要事件(郭侃伏兵殺敵,海牙算灘投降)。
5.D 【解析】此指元代的一種官職,俗稱“萬夫之長”,而非“萬戶侯”。
6.B 【解析】“最終抵達天房,逼降住石”不正確;根據(jù)原文,住石先是詐降,后被打敗,并無“逼降”之說。
7.(1)城被攻破,合里法算灘上船,看見河中有浮橋阻攔,于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到(郭侃)軍營門前投降。(語意通順2分;“破”含被動意味,“被攻破”,1分;“扼”意為“阻攔”, 1分;“詣”意為“往、到”,1分。)
(2)群盜暗中反叛,猶如籠中的老虎。內(nèi)無錢糧,外無援兵,筑城墻包圍他們,坐等他們困乏,很快就可以捉拿。(語意通順2分;“資糧”意為“錢糧”,1分;“環(huán)”意為“包圍”,1分;“計日”,數(shù)著日子,意為“很快”,1分。)
【參考譯文】
郭侃,字仲和,年幼時受丞相史天澤器重,留在自己家中接受教育。二十歲即任百戶,勇猛而有謀略。壬辰年(元太宗四年,1232),金將伯撒再度攻取衛(wèi)州,郭侃奮力抵抗,在新衛(wèi)州破金軍四萬。渡過黃河,襲擊金朝皇帝,行至歸德, 在閼伯臺大敗金軍,隨即跟從速不臺攻打汴京西門,金元帥崔立降,憑借軍功被授予總把之職。丙辰年(元憲宗六年,1256),元朝大軍抵達乞都卜。乞都卜城筑在擔(dān)寒山上,必須用懸梯上下,用精兵悍卒把守,(郭侃)于是修筑夾城圍攻,還是不能攻下。郭侃架起大炮轟擊,守將火者納失兒開門投降。丁巳年(憲宗七年,1257)正月,進至兀里兒城,埋伏軍隊,下令聽到鑼聲就發(fā)起進攻。敵兵果真到來,伏兵出動,殺盡了敵兵,海牙算灘投降。算灘,就是漢語的“王”。郭侃進軍到乞石迷部,忽里算灘投降。又西至報答國。報答是西域大國,土地方圓八千里,父子相傳四十二代,擁有幾十萬精兵。郭侃大軍到來,打敗報答國七萬軍隊,屠其西城,又攻破東城。東城宮殿,都是用檀香木建成的,元軍點火焚燒,香氣在百里外都可以聞見。東西兩城間有大河,郭侃預(yù)先建造浮橋以防敵軍逃跑。城被攻破,合里法算灘上船,看見河中有浮橋阻攔,于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到(郭侃)軍營門前投降。他手下的將領(lǐng)紂答兒逃走,郭侃領(lǐng)軍追擊他,到了晚上,各支軍隊想要駐扎休息,郭侃不允許,又行軍十多里才停下。晚上下起了暴雨,先前所要駐扎的地方積水好幾尺深。第二天,俘獲了紂答兒,處死了他,攻克三百余城。
又向西行進三千里,到達天房,天房將軍住石送來書信請求投降,身邊的人都把住石的請降當(dāng)做是真的,輕視他們不作防備。郭侃說:“輕敵的人定會滅亡,軍事機謀多有欺騙,如果中了他的計,沒有比這更恥辱了。”于是嚴(yán)加防備來等待。住石果真半路截?fù)粑臆,郭侃與他大戰(zhàn),大敗敵軍,巴兒算灘投降,攻下一百八十五座城。西域平定。郭侃至釣魚山報捷,恰逢憲宗駕崩,于是他回到鄧州,開墾屯田,設(shè)立防御工事。
元世祖即位,郭侃上疏提出建立國號、修筑都城、設(shè)立省臺、興辦學(xué)校等二十五件事,后來朝廷都按照他的策略施行。中統(tǒng)三年(1262)二月,徐州總管李杲哥起兵反叛。史天澤薦舉郭侃(去平定),世祖詢問作戰(zhàn)方略,(郭侃)說:“群盜暗中反叛,猶如籠中的老虎。內(nèi)無錢糧,外無援兵,筑城墻包圍他們,坐等他們困乏,數(shù)著日子就可以捉拿。”皇帝認(rèn)為他說得對,賜給尚衣弓箭。郭侃奔赴徐州,斬殺李杲哥。朝廷賜給他金符,任命他為徐、邳二州總管。
至元二年(1265),有人提出應(yīng)當(dāng)解除史天澤的兵權(quán),史天澤于是被調(diào)任為別官,郭侃也調(diào)任滕州同知。七年,改任白馬縣令,僧人臧羅漢與彰德趙當(dāng)驢反叛,郭侃又平定了他們;实壅J(rèn)為郭侃熟習(xí)軍務(wù),提升他為萬戶。江南平定后,調(diào)任為寧海知州,一年后去世。郭侃行軍有紀(jì)律,野餐露宿,即使遇到風(fēng)雨也不進入民舍。所到之處興辦學(xué)校督促農(nóng)業(yè),官吏和百姓都敬畏服從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76480.html
相關(guān)閱讀:杜甫《歲暮》閱讀答案
《濰縣署中畫竹呈伯包大中丞括》閱讀答案
[明]李東陽《雨中花》閱讀答案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閱讀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