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李賀《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附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下面對本詩理解 、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zhàn)事。
B.全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濃墨重彩地描繪戰(zhàn)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頌守邊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C.詩的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說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襯下凝成胭脂色,寫出了邊塞風光的秀美。
D.“半卷紅旗臨易水”使人聯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喻示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2.“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歷來為人傳誦。請你自選一個角度,對它作點賞析。
3對這首詩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的閃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也象征著當時戰(zhàn)況的嚴峻。
C.第六句中“寒聲”指戰(zhàn)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戰(zhàn)士們?yōu)榱藞蟠鹁跗饺绽飳ψ约旱闹匾,決心奮戰(zhàn)沙場,為君王獻身。
4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么? (2分)
5最后兩句詩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 2分)C
2.(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渾。運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來造境造意,色彩濃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辭。運用比喻和夸張渲染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運用對偶,音韻和諧。角度三,感情濃郁。歌頌守邊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選取角度和賞析各1分。選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選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3C
4提示: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出來。
5運用燕昭王易水筑臺放金攬人的典故,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或: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忠君報國的心愿)(

二:
閱讀練習
1、首聯寫景又敘事,渲染兵臨城下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2、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兩句詩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3、 李賀寫詩,真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而且濃艷,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4、 由“半卷紅旗臨易水”的“易水”,你聯想到什么?
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
5、 賞析“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中“壓”“開”兩字的表達效果。
“壓”字寫敵人像黑云一樣壓向城頭,想把城摧毀。應用比喻,生動形象的把敵人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的揭示出來;“開”寫守軍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fā),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6、 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畫面。
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響起來,鏖戰(zhàn)從白天持續(xù)到夜晚,晚霞照看戰(zhàn)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

7、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描寫敵情緊急,戰(zhàn)事迫在眉睫的詩句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8、詩中引用典故,表明將士們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的句子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9、這首詩描寫了三個時間的畫面,請分別用三個短語概括:敵兵壓境、浴血奮戰(zhàn)、夜襲敵營。
10、詩的頷聯分別從視覺和聽覺角度來描寫,運用夸張和比喻相結合的手法表現邊關將士的威嚴之勢。
11、“半卷紅旗臨易水”最易讓人聯想起的一句詩是“風蕭蕭兮易水寒”,給人以悲壯之感,可見戰(zhàn)爭的殘酷。而“半卷紅旗”這一細節(jié)更加重了悲壯的氣氛。

三:
1、“詩鬼”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寫敵人兵臨城下,戰(zhàn)云籠罩,使人透不過氣來,而戰(zhàn)士整裝待發(fā),士氣還很旺盛的詩句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2、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描寫白天戒備森嚴,無比威嚴的詩句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3、《雁門太守行》中運用比喻,夸張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和城內將士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的情形 黑云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4、抒發(fā)誓死報國忠心的詩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5、“角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戰(zhàn)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
6.“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顯然是潛師夜襲,一場苦戰(zhàn)。“易水”二字使人聯想起戰(zhàn)國時刺客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7.“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臺相傳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筑,渴望賢才,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缕娌拧?a href='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 target='_blank'>詩人借用這個典故,既與戰(zhàn)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守邊將士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稱頌。

8.對這首詩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的閃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包含著當時戰(zhàn)況嚴峻的象征意義。
C.第六句,“寒聲”指戰(zhàn)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zhàn)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戰(zhàn)士們?yōu)榱藞蟠鹁跗饺绽飳ψ约旱闹匾,決心奮戰(zhàn)沙場,為君王獻身。

9、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么?
提示: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出來。
10、“黑云壓城城欲摧”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該句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現在人們常用來形容(局勢的危急)。
11、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這兩句詩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12、對于“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詩,王安石曾批評說“方黑云壓城豈有向日甲光”,楊慎卻稱自己確曾見到過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不知詩。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云壓城守軍到陣也未必有日光前來
映照助威。詩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詩人用來營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而且濃艷,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14、由“半卷紅旗臨易水”的“易水”,你聯想到什么?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參考譯文
黑云壓城頭,城墻像要塌陷一樣;盔甲映著日光,金鱗似的閃亮。
號角的聲音在秋色里響徹天空,塞邊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著紫氣。
寒風半卷著紅旗,輕騎馳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戰(zhàn)鼓聲低沉不起。
為了報答國君招用賢才的誠意,手揮舞著利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

賞析: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zhàn)爭風云。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全詩寫了三個畫面:一個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
首聯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后句寫守城將士嚴陣以待,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
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zhàn)場的悲壯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
頸聯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zhàn)的場面。
尾聯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80147.html

相關閱讀:《史記?日者列傳?司馬季主》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及答案
《宋史?楊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韓愈《春雪》及張輯《月上瓜州 南徐多景樓作》閱讀答案
《阮孝緒傳(節(jié)選)》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