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高鶚《古劍》閱讀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古劍
清·高鶚
一條秋水萬黃金,千載誰明烈士心。
夜半虛堂雷雨入,壁間驚起老龍吟。
(1)詠古劍,但詩中卻并未出現(xiàn)“劍”字,試問作者是怎樣詠出古劍的意象的?(4分)
(2)結(jié)合詩歌具體內(nèi)容,分析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作者運用比喻修辭格,將古劍比作“秋水”和“老龍”,分別寫出了古劍出鞘時如秋水般明凈的光芒,有如龍吟般躍躍欲試的劍聲。(4分,”秋水”、“老龍”各2分)
(2)詩人以劍自喻,表明心跡,前兩句中的“誰明”二字則表明“烈士心”無人理解,古劍不能為世所用(2分);后兩句則從被閑置不用的處境展開進一步的描寫,以“龍吟”寫劍聲,寫出詩人躍躍欲試、急于建功立業(yè)的急迫心情(1分)。(4分)

賞析:
高鶚《古劍》是一首借物詠懷的詩。

詠古劍,詩中卻不出“古劍”二字,而是以“秋水”、“老龍”作代稱。以秋水喻劍,由來已久!对浇^書》說:“太阿(寶劍名)劍色,視之如秋水。”白居易《李都尉古劍》說:“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其中有典故。這里太長,不便多說。

此詩前兩句寫古劍的價值,后兩句說古劍的遭遇。詩人以萬兩黃金表明古劍的珍貴;但此劍并非徒然供人賞玩的擺設(shè),而是為人建功立業(yè)的武器,故詩人又從古劍發(fā)揮作用的角度引出次句。“烈士”,有志于建功立業(yè)的人。曹操《步出夏門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古代,文人學(xué)士常多失意,因而認為讀書幫求仕進,還不如馳騁疆場幫求取功名,刀槍劍戟等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武器。故詩中以“烈士心”說建功立業(yè),實際上是在指明古劍的作用。“哪位明”二字則又表明“烈士心”無人理解,透過一層指出了古劍不可以為世所用。從一二句可以看出,詩人既是以劍自喻,表明心跡,同時又是以“烈士”隱然自寓,自述壯懷,古劍、烈士、詩人,三者已融為一體。

后兩句即從被閑置不用的處境展開進一步的描寫。“虛堂”,空寂的廳堂。“虛堂”的“壁間”是掛劍的地方。當(dāng)夜半雷鳴閃電、求救風(fēng)驟雨忽然闖入廳堂時,不甘寂寞的古劍仿佛受到感應(yīng),從沉睡中驚醒,發(fā)出聲聲龍吟。以“龍吟”寫劍聲,是龍與劍的比喻的延伸,與另一個傳說故事相關(guān)。(用典略去)

此詩的風(fēng)格于悲涼中看見沉雄。詩人以力可以找鼎之筆將個人的牢騷不平與千載烈士的苦悶相溝通,作為烈士的心聲傳出,使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不只關(guān)乎一人一事,而具有了廣泛社會歷史的概括性;迎風(fēng)雪而龍吟的描寫,更進一步將詩情推向一個新的境界,一個不愿受命運擺布的奮發(fā)有為的形象呼之欲出。

首句“一條秋水”與“萬黃金”自對,以“一”呼出“萬”字,次句又接以“千”字,一起筆就以一種夸張的語勢先聲奪人,動人視聽;三四句又以句意相承的散文行文字聯(lián)翩而下,一氣呵成,與抑塞不平、一吐為快的抒情要幫求相適應(yīng)。古人說:“詩言志。”(《尚書堯典》)高鶚和長期懷才不遇。他熟諳經(jīng)史,卻屢試不中(中舉與中進士已是晚年之事),故悲思郁結(jié),但又不失自強自信,便托物言志,于詠劍之際將自己的苦悶與壯心和盤托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197276.html

相關(guān)閱讀:劉克莊《落梅》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鄭伯克段于鄢》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李煜《相見歡》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元史?趙炳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后漢書?陰興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