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注釋】
①露布:古代亦稱“露版”,好比后世公諸于眾的文告,此指軍中報捷的文書。
②垂衣:指天下太平無事,可無為而治。
1.晚明以袁宏道為首的公安派把“性靈說”作為文學主張的內核,在創(chuàng)作上注重有感而發(fā),直寫胸臆,本詩中作者因何而發(fā)?為何而感?(4分)
2.請簡要分析“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 明代后期,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西北和東北邊境處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袁宏道深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前途而憂慮。(4分)(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內容的把握。解題時應抓住詩歌當中四句,了解邊關還沒有打勝仗,社會還動蕩不安。)
2. 將時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2分)黃昏秋風、亂草蕭瑟,白鳥避人遠飛,這既是實景,又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形象寫照,政治黑暗,社會混亂,民不聊生。(2分)(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解題時要抓住關鍵詞“亂”字,聯(lián)系詩歌的整體內容賞析。)
賞析:
袁宏道進士及第后告假還鄉(xiāng),此詩即作于家居時。明代萬歷后期,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西北和東北邊境處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袁宏道深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前途而憂慮!陡惺隆吩娋褪窃谶@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首聯(lián)以景起興,湘山景色與江頭獨醉恰成對比,隱含著詩人為國家命運擔憂的痛苦與無奈。中間兩聯(lián)直述時事而措辭委婉,在貌似客觀的筆觸下,深寓不滿之情。尾聯(lián)則將時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黃昏秋風、亂草蕭瑟的秋景,加上一雙本無機心的白鳥避人遠飛,就是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形象寫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00481.html
相關閱讀:《明史?陶安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薛奎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機女嘆》《月夜聞紡織聲》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新唐書?孔穎達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閱讀答案附全詩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