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瑜,長樂知縣,以學行聞。景泰七年舉于鄉(xiāng),入成均,與天下士講肄,為文章必授經(jīng)術(shù),證時務,人盡遜謂弗如也。天順癸未,疏正身正家六事,凡數(shù)千言。上之,觸權(quán)貴,將得罪,賴禮部尚書王翱、戶部侍郎薛遠救之,瑜是譽日章。
正德中,佐舉鄉(xiāng)試第一。世宗嗣位,始成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初,授編修,陳初政要務,又請修舉新政,疏皆留中。尋省親歸,便道謁王守仁,與論知行合一之旨,數(shù)相辨難,守仁亦稱其直諒。還朝,會出諸翰林為外僚,除江西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聞母病,引疾乞休,不俟報竟去,下巡撫林富逮問。富言佐誠有罪,第為親受過,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簡宮僚,命以編修兼司諫,尋進侍讀,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右諭德,擢南京國子祭酒。母憂除服,起少詹事。謁大學士夏言,與論河套事不合。會吏部缺左侍郎,所司推禮部右侍郎崔桐及佐。給事中徐霈、御史艾樸言:“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毖詮闹兄髦,遂皆賜罷。
佐弟子多以行業(yè)自飭,而梁有譽、歐大任、黎民表詩名最著。歐大任,字楨伯,順德人。由歲貢生歷官南京工部郎中,年八十而終。黎民表,字惟敬,從化人,御史貫子也。舉鄉(xiāng)試,久不第,授翰林孔目,遷吏部司務。執(zhí)政知其能文,用為制敕房中書,供事內(nèi)閣,加官至參議。
佐學以程朱為宗,惟理氣之說,獨持一論。平生撰述至二百六十余卷。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秘。年七十七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
。ㄟx自《明史•黃佐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B.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C.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D.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進至相詬詈/而佐及同官王用賓亦爭/覬望惟恐或先之/宜皆止勿用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鄉(xiāng)試:科舉時代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等級,鄉(xiāng)試考中的稱舉人。黃佐與祖父都參加過鄉(xiāng)試,黃佐考中第一名,取得會元的稱號。
B.祭酒:古代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后也用來泛稱年長或位尊者。漢魏以后多作官職名,如博士祭酒、國子監(jiān)祭酒等。
C.除服:俗稱“脫孝”。封建社會的官員遇父母去世,要求必須服孝期滿才能脫去孝服繼續(xù)任職。文中指黃佐守喪期滿。
D.程朱:指宋朝的程顥、程頤和朱熹,也代指他們發(fā)展出來的理學思想體系,其主要內(nèi)容有“天理”說和“格物致知”論。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黃佐家學深厚,科考順利。他的祖父在中舉后進入成均館與天下士子講論肄習,學識為時人稱道;黃佐也先后通過了鄉(xiāng)試和殿試。
B.黃佐正直誠信,持論不阿。黃佐在和王守仁交流探討“知行合一”的學說時,兩人之間多次發(fā)生爭執(zhí),他卻受到王守仁的稱贊。
C.黃佐因材施教,弟子賢良。黃佐的弟子們大多能夠以品行和學業(yè)自我鞭策,有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享有盛名,有的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D.黃佐潛心學問,著述頗豐。他在學術(shù)上雖然以程朱理學為宗,卻不迷信,在理氣說上有獨到的見解,平生撰寫著作達二百多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上之,觸權(quán)貴,將得罪,賴吏部尚書王翱、戶部侍郎薛遠救之,繇是譽日章。
(2)旋改督廣西學校,聞母病,引疾乞休,不俟報竟去,下巡撫林富逮闖。
[參考答案]
10B
11A鄉(xiāng)試第一名為“解元”
12A黃佐沒通過殿試。
13(1)奏章獻給皇上,觸怒權(quán)貴,即將獲罪,幸虧禮部尚書王翱、戶部侍郎薛遠救了他,黃瑜的聲譽一天比一天顯揚。
(2)很快又任廣西督學。聞母病,請求退休,不等朝廷批準就走了,朝廷將他交巡撫林富問罪。
[參考譯文]
黃佐,字才伯,香山人。祖父黃瑜,曾任長樂知縣,以其學問、德行聞名于世。景泰七年,鄉(xiāng)試中舉,進入成均館,與天下讀書人論道,寫文章必定傳播經(jīng)術(shù),判斷時務,大家都認為不如他。天順癸未年,向朝廷上疏正身正家六件事,共幾千字。奏章獻給皇上,觸怒權(quán)貴,即將獲罪,幸虧禮部尚書王翱、戶部侍郎薛遠救了他,黃瑜的聲譽一天比一天顯揚。
黃佐于正德年間鄉(xiāng)試第一名,至世宗即位后才舉進士,選為庶吉士。嘉靖初授編修,陳奏世宗即位后應進行的重要政務,又建議實行新政,這些奏章均被扣留下來未進呈皇帝。不久,省親回家,便道拜見王守仁,與他談知行合一的學術(shù)理論,相互辯駁,守仁也認為佐耿直信實。還朝恰逢朝廷要將諸翰林調(diào)出京,在外任職,于是佐調(diào)任江西僉事,很快又任廣西督學。聞母病,請求退休,不等朝廷批準就走了,朝廷將他交巡撫林富問罪。林富認為,佐擅自離職確實有罪,但這是為親受過,情有可原,不必判罪,只是令他退休。
黃佐在家住了九年,又起任為朝廷官員,命為編修兼司諫。不久進升侍讀,掌管南京翰林院。后召回北京為右諭德,又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母親去世,他服孝期滿,起任少詹事。拜見大學士夏言,與他討論河套的事,兩人意見不合。正逢吏部左侍郎缺任,有人推舉黃佐及禮部右侍郎崔桐。給事中徐霈、御史艾樸都認為“:桐與左侍郎許成名競爭該職位,以至于相互辱罵;而黃佐與同官王用賓也爭想謀此職位,唯恐對方占先;最好都不任用!毕难跃又袥Q定:都不任用。
王佐的弟子大多以德行功業(yè)自我鞭策,而梁有譽、歐大任、黎民表等人的詩歌名聲最響。歐大任,字楨伯,順德人。憑借歲貢生的身份歷任南京工部郎中,八十歲去世。黎民表,字惟敬,從化人,御史貫的兒子。鄉(xiāng)試中舉后,很久也沒中進士,被授為翰林孔目一職,升任吏部司務。當權(quán)者知他文采不錯,就讓他擬寫敕書,在內(nèi)閣做事,升官至參議一職。
佐的學問是以程朱理學為指導思想,但關(guān)于理氣之說,獨持一論。平生著述有二百六十余卷。其《樂典》一書,自稱透露了自然界之奧秘。終年七十七歲。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
。ㄗg者/尹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16938.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光緯《舟人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辛棄疾《虞美人?賦虞美人草》閱讀答案及賞析
毛滂《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閱讀答案
蘇軾《蝶戀花?暮春》閱讀答案及賞析
曾鞏《醒心亭記》閱讀理解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