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既入見,擢崇政殿說書。即上疏言:“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熏陶成性。況陛下春秋之富,雖睿圣得于天資,而輔養(yǎng)之道不可不至。愿選名儒入侍勸講,以備訪問,或有小失,隨事獻規(guī),歲月積久,必能養(yǎng)成圣德!鳖U每進講,色甚莊,繼以諷諫。聞帝在宮中盥而避蟻,問:“有是乎?”曰:“然,誠恐傷之爾!鳖U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
神宗喪未除,冬至,百官表賀,頤言:“節(jié)序變遷,時思方切,乞改賀為愁!奔瘸龁剩兴菊堥_樂置宴,頤又言:“除喪而用吉禮,尚當因事張樂,今特設宴,是喜之也。”皆從之。帝嘗以瘡疹不御邇英殿累日,頤詣宰相問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當獨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請問疾。
頤于書無所不讀,其學本于誠,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標指,而達于《六經(jīng)》。動止語默,一以圣人為師,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張載稱其兄弟從十四五時,便脫然欲學圣人,故卒得孔、孟不傳之學,以為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為名士。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尚當因事張樂
D.頤于書無所不讀
11.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程頤“言必忠信,動遵禮法”的一組是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程頤飽讀經(jīng)書,雖然沒有得到孔、孟真?zhèn),但言淡舉止都以圣人為榜樣,終于達到了圣人的境界。
13.把上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答案:
三、(12分,每小題3分)
9.B(延:邀請)
10.B(連詞,表目的。A.其:他們的/他。C.因:根據(jù)/趁機。D.于:對于/在)
11.C(⑤表現(xiàn)其博覽群書,⑥表現(xiàn)其誨人不倦)
12.D(“沒有得到孔、孟的真?zhèn)鳌卞e,原文有“故卒得孔、孟不傳之學”)
四、(24分)
13.(1)況且陛下正年富力強,(1分)雖然睿智圣哲得力于天資聰穎,(1分)但教化、修養(yǎng)的途徑也不能缺少。(2分)
(2)行動舉止,言談沉默,(1分)都以圣人為導師,(1分)不達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1分)
(3)他的話的意義,(1分)就像布帛菽粟等穿的、吃的一樣(重要),(1分)了解德性的人尤其尊敬、崇尚他。(1分)
參考譯文:
程頤,字正叔。十八歲的時候,上書朝廷,希望皇上詔令罷黜世俗的說教,以王道作為本心。治平、元豐年間,許多大臣多次推薦他為官,都不肯就任。哲宗初年,司馬光、呂公著一齊上疏闡明他的行為和道義,又說:“我們知道河南府處士程頤,努力學習,喜好歷史,安于貧窮,固守氣節(jié),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則,行動一定遵守禮制法規(guī)。年齡過了五十,不乞求仕進,是真儒者的高風亮節(jié),圣世社會的隱逸之民。希望能夠越級提升他,使儒士們有效法的模式、榜樣!闭茏谠t令他擔任西京洛陽國子監(jiān)的教授,他力辭不就職。
不久,詔令他擔任秘書省校書郎,待入朝覲見之后,又提升他為崇政殿說書。于是,他上疏說:“溫習與智長,感化與心成。現(xiàn)在,那些善于教化其子弟的人,也必須延請著名德高望重的儒士們,使他們與之相處,以熏陶成性,潛移默化。況且陛下正年富力強,雖睿智圣哲得力于天資聰穎,而教化、修養(yǎng)之道不可不到。大概一日之中,接見賢哲士大夫的時候很多,親近寺人宮女的時候很少,那么氣質(zhì)變化,自然而成。希望皇上挑選著名儒士入侍君側,勸講圣賢之道,講解罷留的標準,隨時與儒士探討,即使有些小的失誤,隨事談出看法,日積月累,堅持久遠,就一定能夠修養(yǎng)成高尚的圣賢德性!背填U每次進講,態(tài)度特別莊嚴,其中夾有諷刺、勸諫。聽說皇上在宮中盥洗而避開螞蟻,就問:“有這樣的事嗎?”皇上回答說“:是的。我的確害怕傷害了螞蟻!背填U說“:把這樣的心思推廣于四海萬民身上,是作為帝王的要道!
神宗喪期還沒有結束,冬至那天,百官上表稱賀,程頤說:“季節(jié)時序變遷,皇上思念先帝殷切深厚,希望改朝賀為安慰。”喪期結束以后,有關衙署請求舉行樂舞、置辦酒宴,程頤又說“:喪期滿了應該用吉禮,而且還當根據(jù)事情的性質(zhì)和實際情況舉行樂舞,現(xiàn)今特設宴請,是喜慶的事情。”都據(jù)此照辦。哲宗皇帝曾經(jīng)因為瘡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邇英殿上朝,程頤到宰相那里問皇帝安否,并說:“皇上不臨朝上殿,太后不應當獨自坐朝稱制。況且皇上有病,大臣難道可以不知道嗎?”第二天,宰相以下的官員開始奏請政事,詢問皇上病況。
程頤對書是無所不讀,他的學問是以誠為本,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指導,擴展到《六經(jīng)》各書。行動舉止,言談緘默,都以圣人為導師,不達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張載稱贊他們兄弟二人十四五歲的時候,便超然脫俗想效法圣人,故最終得到了孔子、孟子沒有被后人傳承的學問,成為各個儒生倡導的楷模。他的話的重要,就像布帛菽粟等穿的、吃的一樣,了解德性的人尤其尊敬、崇尚他。程頤平生從教始終誨人不倦,所以當時的學者屬他的門徒學生的人最多,由于其學術淵源的影響,都為當時學士名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31480.html
相關閱讀: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閱讀答案
劉大槐《無齋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胡?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劉克莊《憶秦娥(梅謝了)》閱讀練習及答案
《誡子書》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