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韓?《觀斗雞偶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觀斗雞偶作
韓 ?
何曾解報稻粱恩?金距花冠氣遏云。
白日梟鳴無意問,惟將芥羽害同群。

【注釋】①韓?(844—914?),晚唐詩人。②梟,猛禽名,即貓頭鷹。
1.這首詩塑造斗雞怎樣的形象?(5分)
2. 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面上描寫斗雞,實際是影射諷刺唐末割據一方的藩鎮(zhèn)軍閥。你是否認可這種觀點?請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談談你對作品內涵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塑造了在人供養(yǎng)下身強體壯,神采奕奕卻不知報答人養(yǎng)育之恩,也不能抵御外來侵擾,只知處心積慮對待同類的可惡的斗雞形象。
【分析】抓住詩歌中“報稻粱恩”、“ 金距”、“ 花冠”、“ 梟鳴”、“同群”等意象進行聯想和想象。

2.我贊成這種看法。作者運用象征手法來反映社會現實,用斗雞影射割據一方,只知對內爭權奪利、殘民逞強,卻不思對外抵抗異族侵擾的藩鎮(zhèn)軍閥。作者身處唐朝走向末路的晚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現象十分嚴重。首句“ 何曾解報稻粱恩?”嚴正地譴責藩鎮(zhèn)勢力的忘恩負義,他們根本不知報答養(yǎng)活了他們人民;第二句寫出藩鎮(zhèn)在國內爭權奪利,為了一點利益就像斗雞一樣以“金距”、芥羽”傷人;而在外來的侵擾“梟鳴”于國土之上、危及社稷時,他們卻“無意”過問。這首詩成功運用象征手法,所托之物物象鮮明,所言之志情激語憤,顯得內涵頗深,耐人回味。

賞析:
斗雞這種游戲,盛唐時即有之,而到了晚唐,則更為“有閑”人喜愛。韓?觀看斗雞,雞雞相殘的形象深刻觸發(fā)了其胸中積郁,便寫成了這首諷指頗廣的絕句。 這首詩歌在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成功地運用象征的手法來反映現實社會,從而擴展了詩的容量。

當代詩人艾青曾說過:“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間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這首絕句通篇用相斗之雞來象征割據一方的藩鎮(zhèn)軍閥,尖銳而辛辣地嘲諷和鞭撻了他們只知對內爭權奪利、殘民逞強,對外卻不思抵抗異族侵擾。首句“何曾解報稻粱恩?”落筆便嚴正地向毫無人性的藩鎮(zhèn)勢力發(fā)出質疑,說明人民以血汗換來的勞動成果養(yǎng)活了他們,但是他們卻根本不思、也不“解”報恩,這就寫出了藩鎮(zhèn)勢力的忘恩負義。次句“金距花冠氣遏云”是極寫藩鎮(zhèn)勢力的好斗性。為了爭權奪利,他們不措在最大限度上以“金距”、芥羽”傷人;為了壓倒政敵,他們往往會因些須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宛若“花冠”,趾高氣揚,不可一世! 

這里可以看出,詩的前兩句主要描寫的是藩鎮(zhèn)勢力對內的表現。詩的后兩句則著重寫這些藩鎮(zhèn)軍閥對待外來侵略者的態(tài)度。對內,他們是寸土不讓,寸權必奪;然而,當外部敵人“梟鳴”于國土之上、危及社稷時,他們卻“無意”過問。他們惟一的本事,就是處心積慮地用“芥羽”等暗算手段去傷害對方。總之,這首詩實際上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對藩鎮(zhèn)勢力的氣焰和心靈進行了雕鏤。由于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所以,所托之物物象鮮明,所言之志情激語憤,顯得內涵頗深,耐人回味。 

 這首詩在題材的選擇、構思立意、意境創(chuàng)造等方面都別具一格,它在歷代詠雞詩中,成為“百雞圖”中之佳作,廣為傳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39837.html

相關閱讀:《趙韓王普為相》閱讀練習及答案
張羽《唐叔良溪居》閱讀答案附注釋翻譯
常見古詩歌送別類意象及含義
《淮南子?人間訓》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史記?貨殖列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