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儉字子約,金華人,祖謙之弟也。受業(yè)祖謙如諸生。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終更赴銓,丞相周必大語尚書尤袤招之,祖儉已調(diào)衢州法曹而后往見。潘時經(jīng)略廣東,欲辟為屬,祖儉辭。除司農(nóng)簿,已而乞補外,通判臺州。寧宗即位,除太府丞。時韓?胄浸用事,正言李沐論右相趙汝愚罷之。祖儉奏:“汝愚亦不得無過,然未至如言者所云!表n?胄怒曰:“呂寺丞乃預(yù)我事邪?”
會祭酒李祥、博士楊簡皆上書訟汝愚,沐皆劾罷之。祖儉乃上封事曰:“陛下初政清明,登用忠良,然曾未逾時,朱熹老儒也,有所論列,則亟使之去;彭龜年舊學(xué)也,有所論列,亦亟許之去;至于李祥老成篤實,非有偏比,蓋眾聽所共孚者,今又終于斥逐。臣恐自是天下有當(dāng)言之事,必將相視以為戒,鉗口結(jié)舌之風(fēng)一成而未易反,是豈國家之利邪?”
又曰:“今之能言之士,其所難非在于得罪君父,而在忤意權(quán)勢。臣恐事勢浸淫,政歸幸門,不在公室。私憂過計,深慮陛下之勢孤,而相與維持宗社者浸寡也!笔杓壬,束檐待罪。有旨:呂祖儉朋比罔上,安置韶州。祖儉至廬陵,將趨嶺,得旨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詔令歸葬。
祖儉之謫也,朱熹與書曰:“熹以官則高于子約,以上之顧遇恩禮則深于子約,然坐視群小之為,令子約觸群小而蹈禍機,其愧嘆深矣!痹谥喫,讀書窮理,賣藥以自給。每出,必草履徒步,為逾嶺之備。嘗言:“因世變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矣;因世變而意氣有所加者,亦私心也!彼鶠槲挠小洞笥藜贰
。ü(jié)選自《宋史?呂祖儉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
B.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
C.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
D.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尚書,最初掌管文書奏章,隋唐時六部以尚書為長官,尚書尤袤當(dāng)時負責(zé)官員的選拔。
B.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止內(nèi)容泄漏,用皂囊封緘稱為“封事”。
C.嶺,此處為“五嶺”的簡稱!拔鍘X”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五個省區(qū)的交界處。
D.“調(diào)”指呂祖儉從京官外調(diào),“補外”指京官到外地就職,“赦”意為免除和減輕刑罰。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呂祖儉喜好讀書。他曾受學(xué)于哥哥呂祖謙,哥哥去世后,他守喪滿一年,事兄如父。后來他被貶,在謫所還堅持讀書,探究事理。
B.呂祖儉不畏權(quán)勢。任太府丞時,反對當(dāng)權(quán)的韓?胄意圖罷免右相趙汝愚,令韓?胄憤怒并因此獲罪,最終被貶謫到韶州居住。
C.呂祖儉忠于朝廷。他認為,寧宗剛即位時政治清明,后來朱熹、彭龜年、李祥等人因為進諫而被迫相繼離開朝堂,將會堵塞言路,于國不利。
D.呂祖儉能夠堅持直行。他認為,世事變遷對人有所打擊折磨,人卻不能喪失一向堅守的本心,面對世事變遷要令意志勇氣有所增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至于李祥老成篤實,非有偏比,蓋眾聽所共孚者,今又終于斥逐。
。2)然坐視群小之為,令子約觸群小而蹈禍機,其愧嘆深矣。
答案: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10.B(3分)(第一步要先找出不同的斷句處,再根據(jù)傳主“呂祖儉”來判斷省略稱謂如“祖儉”作為句子成分的停頓語意,然后綜合句式、文言實詞、虛詞等語境排除選擇)
11.D(3分)(“呂祖儉從京官外調(diào)”有誤,原文說“呂祖儉守滿一年喪赴銓選,丞相周必大告訴尚書尤袤招用他,呂祖儉已調(diào)任衢州法曹”。后文中的“補外”指呂祖儉調(diào)外地擔(dān)任官職。)
12.C(3分)(“因為進諫而被迫相繼離開朝堂”分析有誤)
13.(5分)
(1)至于李祥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篤敬誠實(或“老成持重”),沒有偏私結(jié)黨,這是眾人所共同信服的,現(xiàn)在又最終被斥責(zé)放逐。
(注意“老成篤實”“偏比”“孚”等詞義,“斥逐”的被動含義)
(2)(5分)然而坐視小人的行徑,讓子約你觸犯眾小人而招惹禍端,這慚愧與自嘆不如太深了。
。ㄗ⒁狻白暼盒 薄坝|群小而蹈禍機”“其愧嘆深”的含義)
【文言參考譯文】
呂祖儉字子約,是婺州金華人,呂祖謙的弟弟。(呂祖儉)像其他學(xué)生一樣跟著哥哥呂祖謙學(xué)習(xí)。任明州倉監(jiān)官,將要上任,恰逢哥哥呂祖謙去世。吏部四選注授官員差遣的規(guī)定半年不上任的為逾限過犯,呂祖儉決心打算服滿為期一年的喪期,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詔官員上任逾限以一年為期限,以呂祖儉開始。
呂祖儉守滿一年喪赴銓選,丞相周必大告訴尚書尤袤招用他,呂祖儉已調(diào)任衢州法曹而后來前往拜見(尚書尤袤)。潘時正任廣東經(jīng)略使,想要征召呂祖儉為屬官,呂祖儉辭謝。后被任命為司農(nóng)簿,不久以后請求補任外官,通判臺州。寧宗(趙擴于1195)即皇帝位,任命呂祖儉為太府丞。當(dāng)時韓?胄漸漸當(dāng)權(quán),正言(官職名,掌對皇帝規(guī)諫諷諭)李沐談?wù)撚蚁嘹w汝愚并要求罷免他。呂祖儉上奏:“趙汝愚也有過錯,但是沒有到像議論的人所講的那樣的地步!表n?胄憤怒地說:“呂寺丞難道要干預(yù)我的事情嗎?”
適逢祭酒李祥、博士楊簡都上書為趙汝愚辨冤,李沐都一一彈劾罷免他們。呂祖儉就用袋封緘上書奏事說:“陛下剛登基時政治清明,選拔重用忠良之士。然而未執(zhí)行多久,朱熹是耆宿儒臣,有所議論,就趕快使他離開朝廷;彭龜年是舊朝學(xué)者,有所議論,就趕快答應(yīng)他離開朝廷;至于李祥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篤敬誠實,沒有偏私結(jié)黨,這是眾人所共同信服的,現(xiàn)在又終于被斥責(zé)放逐。我恐怕從此天下有應(yīng)當(dāng)說的事情,必將會相視以(他們被貶斥)為告誡,閉口不敢進言的風(fēng)氣一旦形成而不容易糾正過來,這難道對國家有利嗎?”
又說:“現(xiàn)如今敢于直言之士,他們直言的難處不在于怕得罪君主,而在于怕觸犯有權(quán)勢之人。我擔(dān)心事態(tài)積漸而擴及,政令決策歸屬于寵臣,不在朝廷。私下?lián)鷳n太甚,很擔(dān)心陛下勢單力孤,而相與維持國家的人漸少!弊嗍枰焉铣,呂祖儉在家待罪。有圣旨說:呂祖儉與人勾結(jié)欺騙皇帝,貶謫到韶州居住。呂祖儉到達廬陵,將要往嶺外,得朝旨改送吉州居住。遇朝廷大赦,酌量移往高安。慶元二年(1196)去世,詔令歸葬。
呂祖儉被貶謫,朱熹寫信給他說:“我以官職則比子約你高,以皇上顧遏恩禮比子約你重,然而(我)坐視這些小人的行徑,讓你觸犯眾小人而招惹禍端,這慚愧與自嘆不如太深了(我深感慚愧,太不如你了)!痹谥喫瑓巫鎯讀書窮理,賣藥以自給。每次出行,一定穿著草鞋徒步行走,作為過南嶺的準(zhǔn)備。他曾說:“因為世事變遷對其有所打擊折磨,便喪失他一向堅持的人,本來就不值得一提了;因為世事變遷卻意志勇氣有所增益的,也是出于本心!彼鶎懳恼掠小洞笥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49902.html
相關(guān)閱讀:謝懋《霜天曉角?桂花》李清照《鷓鴣天?桂花》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孟浩然《宿建德江》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張耒《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閱讀練習(xí)及答案(含答案)
魯一同《擬論姚瑩功罪狀》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渡漢江》《回鄉(xiāng)偶書》閱讀答案對比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