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邊塞詩派:是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邊界戰(zhàn)爭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流派。
邊塞詩高產(chǎn)期在“大唐盛世”,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xiàn)了大量的邊塞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
(二)標志
邊塞詩標題——常含“塞、征、軍、塞上、塞下、征人、從軍”等字詞。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二)》等。
(三)代表詩人
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翰、王維等。以岑參、高適為最著名,故又稱岑高詩派。
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昌齡的《出塞》、王維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邊塞詩杰作。
二、邊塞詩內(nèi)容
1、邊塞風光——奇麗壯闊
3、家鄉(xiāng)——思鄉(xiāng)念親
5、友人——惜別感傷、壯別感奮
三、邊塞詩風格——雄壯豪邁
四、邊塞詩語言特點
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
五、邊塞詩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對比、襯托、象征、比喻、夸張、用典、渲染、虛實結(jié)合等
六、邊塞詩常見意象
1、與戰(zhàn)爭有關地名:
磧西、輪臺、龜茲、夜郎、樓蘭、安西、陰山、瀚海、涼州、受降城、邊關、玉門關;
2、與戰(zhàn)爭有關的少數(shù)民族稱呼:
胡、羌、羯、夷、單于、吐谷渾
3、與戰(zhàn)爭有關的景物:
大漠、烽煙、長城、黃沙、長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
景物的特點:雄奇、奇麗、奇寒、遼闊、壯闊、廣闊
4、與戰(zhàn)爭有關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號角、戰(zhàn)車、轅門、烽火等
5、與戰(zhàn)爭有關的樂曲:
羌笛、胡笳、琵琶,《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等。
七、邊塞詩的主旨
1、歌頌將士奮勇殺敵、以身許國的豪情。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詩句直接抒發(fā)了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
2、表現(xiàn)自己投筆從戎、建功立業(yè)的。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的《從軍行》
3、表現(xiàn)塞外生活的艱辛、控訴戰(zhàn)爭的殘酷。反映連年征戰(zhàn)對廣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擾和破壞,反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拓土開邊。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一邊是現(xiàn)實中無定河邊悲哀凄涼的丈夫枯骨,一邊是妻子夢境中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實對照,凝聚著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4、描寫征人念遠思歸、想念親人的。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抒發(fā)將士們思鄉(xiāng)念親的鄉(xiāng)愁。)
5、描繪美滿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軍中苦樂不均、深切同情的。“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7、抒發(fā)平生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異域奇異風光,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寫了塞外玉樹瓊花的雪景。)
八、邊塞詩時代特點
1、盛唐: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的戰(zhàn)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如: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2、中、晚唐:國勢漸衰,昂揚向上的基調(diào)依舊,但悲壯惋傷的成分漸多。如: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
3、宋代:外侮不斷,國難當頭,感情或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
“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
但是不管什么時期的邊塞詩都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
【高考設問方式】
1、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2、這類詩的常見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解題指導】
1、根據(jù)詩歌標題判定是不是邊塞詩。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點。
3、抓情感關鍵詞、聯(lián)系時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分析作者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答題時要用到“對比、夸張、動靜結(jié)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達技巧類術語。
鞏固練習:
1.
軍城早秋
嚴武[注]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夜晚、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2)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作為鎮(zhèn)守邊關的將領,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2.
轉(zhuǎn)應曲
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1)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這首詞描繪了蕭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畫面;邊塞將凋的枯草,積滿山山嶺嶺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爾傳來的悲切嗚咽的胡笳聲,孤獨苦守的羸弱老兵。表達了戍邊將士對長期戍邊生活的極度愁怨,對家鄉(xiāng)的極度思念,詩人對將士們的同情。
(2)簡要賞析這首詞中兩組疊句(“邊草”、“邊草”與“明月”、“明月”)的表現(xiàn)效果。
“邊草”一疊,營造了荒草連天,茫無際涯的荒涼意境,為老兵提供了活動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虛彷徨的心理狀態(tài)。 “明月”一疊,營造了月光滿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懷鄉(xiāng)、輾轉(zhuǎn)難眠的思鄉(xiāng)情緒。疊句重唱,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渲染了“愁絕”的氣氛。
3.
訴衷情
南宋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①。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滄州③。
【注釋】①梁州:今陜西南鄭一帶。 ②天山:在新疆境內(nèi),漢唐時為西北邊陲。心在天山,即猶有萬里從軍之志。這里代指抗金前線。③滄洲:水邊。陸游晚年退居山陰湖邊的三山村。
(1)、上闋“塵暗舊貂裘”句的詩眼是什么?請作分析說明。“關河夢斷何處”中的“夢”是一個怎樣的夢?
是“暗”字,一個“暗”字不僅寫出了畫面的暗淡,而且將歲月流逝,人事消磨,壯志難酬的惆悵心情融入其中,此外還與“匹馬戍梁州”的夢想形成對比,造成強烈的情感落差。
夢,是指奔赴抗敵前線,趕走金侵略者,收復中原,建功立業(yè),流芳后世的理想與愿望。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
運用先揚后抑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奔赴抗敵前線,報效祖國,收拾舊山河的雄心壯志,與請纓無路,報國無門,有志向難申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沖突,這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沉郁的浩嘆,令人蕩氣回腸。
4.
塞下曲
戎昱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zhàn)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⑦,煙塵飛至今。
[注]①??(qīnqīn):馬跑得很快。②盧龍塞:古地名。
(1)請概括首聯(lián)描寫的“塞下”環(huán)境的特點,并分析其作用。(5分)
特點:自然環(huán)境險惡(1分);軍情緊急(1分)。作用:營造了蕭殺的氛圍(1分),渲染了邊塞緊張的戰(zhàn)爭氣氛(1分),為邊將的出場勾勒背景(答“是為邊將出場作鋪墊”也可)(1分)。
(2)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邊將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刻畫了一個飽受戍邊之苦、思鄉(xiāng)之愁的邊將形象(2分)。表達了對戰(zhàn)爭給邊塞將士帶來的苦難的同情(1分),和對從古至今延綿不斷的戰(zhàn)爭的厭倦(1分),寄寓了詩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5.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③,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注釋]蘆管:即蘆笛。
(1)
第一句是(俯視)遠望,第二句是近看(仰視),采用比喻修辭,描繪出清冷寂靜的環(huán)境,渲染了凄冷寂寞的氣氛。
(2)
前兩句寫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營造出征人思鄉(xiāng)的典型環(huán)境;第三句寫聲,萬籟俱寂,夜風送來凄涼幽怨的笛聲,引發(fā)了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前三句是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鋪墊的。全詩將詩情、畫意和音樂美熔于一爐。
6.
出關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①對比,將關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
②借代手法,“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54559.html
相關閱讀:屈大均《壬戌清明作》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商隱《菊》閱讀答案及賞析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閱讀練習及答案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閱讀練習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懷化市中考
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