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①,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注】①《莊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忽然而已。”古人將日影喻為白駒,意為人生像日影移過墻壁縫隙一樣短暫。
1.本詞上闋前三句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2.“雖抱文章,開口誰親”是什么意思?從這兩句來看,詞人真的想歸隱嗎?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以景起興,引起下文的抒情議論,引發(fā)對人生意義的深沉思索,為下闕抒發(fā)“不如歸去”之意做鋪墊。(3分)
②對比反襯。幽靜的夜晚,如銀的月色,滿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與下文人生中為名利勞神費力做對比,反襯追名逐利的無聊。(2分)
2.示例一:
詩句的意思是:我雖然身負曠世才華,但無人賞識理解。(2分)從這兩句詩來看,詞人并非真的想要歸隱。(2分)上闋的飲酒賞月,淡看名利,不過是自我解脫而已;下闕的“歸去”“作閑人”不過是他懷才不遇、無法施展抱負后的牢騷之語。(2分)
示例二:
詩句的意思是:我雖然身負曠世才華,但無人賞識理解。(2分)從這兩句詩來看,詞人真的想要歸隱。(2分)上闋寫放著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卻要勞神費力,追名逐利,太不值了;人生苦短,稍縱即逝,不及時行樂就來不及了;下闕寫懷才卻不遇,才華又有何用?還不如歸隱以保全天真,順應性情。(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58469.html
相關閱讀:李清照《清平樂(雪里)》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李白《從軍行》閱讀練習及答案
《史記?孝文帝本紀》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蘇軾《望江南(春已老,春服幾時成)》閱讀練習及答案
朱熹《泛舟(昨夜江邊春水生)》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