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字宣茂,陳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性敦厚,敏于學,而訥于言,少習家業(yè),明練刑理,時人以為器材。初以太子舍人累遷尚書郎,出為幽州刺史、潁州太守。是時武帝置黃沙獄,以典詔獄,馴化囚者。以光歷世明法,用為黃沙御史,秩與中丞同。遷廷尉。
元康中,拜尚書,典三公曹。時趙王倫篡逆,迫上為太上,群臣莫敢言,唯命是從。光于其際,守道全貞,一時景仰,皆稱其賢。及倫賜死,齊王?輔政,復以光為廷尉,遷尚書,加奉車都尉。后從駕討成都王穎有勛,帝悅之,封延陵縣公,邑千八百戶。
于時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頻典理官。惠帝為張方所逼,幸長安,朝臣恐懼,莫有從者,光獨不去,侍帝而西。遷尚書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光兄誕為上官巳等所用,歷徐、雍二州刺史。誕性任放無倫次,而決烈過人,與光異操。常謂光小節(jié),恒輕侮之,光不以為意,事誕愈謹。帝既還洛陽,時太弟新立,重選傅訓,以光為少傅,加光祿大夫,常侍如故。及懷帝即位,加光祿大夫金章紫綬,與傅祗并見推崇。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子韜字子遠,放佚無檢。光為廷尉時,韜受貨賕,有司奏案之,而光不知。時人雖非光不能防閑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為累。初,光詣長安留臺,以韜兼右衛(wèi)將軍。韜與殿省小人交通,及光卒,仍于喪中往來不絕。時東海王越輔政,不朝觀。韜知人心有望,密與太傅參軍姜賾、京兆杜概等謀討越,事泄伏誅。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B.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C.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D.尋為尚書/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贈司空/侍中屬京洛/傾覆竟未加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刺史,以武帝時設(shè)置,原為巡察官名,東漢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后亦稱太守。
B.廷尉,秦朝初置,九卿之一,秦漢時期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長官,后改名為大理寺卿。
C.光祿大夫是學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的朝廷重臣。
D.留臺,指古代帝主因故離京,奉命留守京師之官及其機構(gòu),古稱禁城為臺城,故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和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光年少時通曉家業(yè),熟悉刑法。武帝時設(shè)置黃沙獄,用法典來教育囚犯,因為高光明曉歷代法律,就任命他為黃沙御史,享受和中丞一樣的俸祿。
B.高光堅守止道,保全節(jié)操。趙王司馬倫篡權(quán)叛逆,迫切地當上了太子,大臣們不敢反對,全都聽從。唯獨高光沒有隨波逐流,得到人們稱贊。
C.高光為人悌順,心胸開闊。哥哥高誕性情放縱,果斷剛烈,沒自規(guī)矩。他常說高光拘于小節(jié),總是欺侮他。他卻不放在心上,對哥哥更加恭謹。
D.高光教子無方,管束不嚴。兒子高韜行為放縱,因為收受賄賂,曾被檢舉揭發(fā)。而且他與皇帝及公卿身邊的小人勾結(jié)來往不斷,最后死于非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了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常謂光小節(jié),恒輕侮之,光不以為意,事誕愈謹。(5 分)
(2)時人雖非光不能防閑其子,以其用心有素,不以為累。(5 分)
答案:
10.C(文言斷句考查考生對語意的正確理解?忌乳喿x全文了解大致意思,這是斷句的前提。然后仔細觀察四個選項的區(qū)別從詞語搭配、句式特點、專有名詞、虛詞位置、邏輯關(guān)系等方面加以辨析。)
11.C( 光祿大夫,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戰(zhàn)國時代置中大夫,漢武帝時始改為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隸于光祿勛。魏晉以后無定員,皆為加官及褒贈之官。戶部尚書是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的朝廷重臣。)
12.B(B 選項“迫切地當上了太子”錯誤,原文的意思是當時趙王司馬倫篡權(quán)叛逆,逼迫皇帝退位,做了太上皇。
13.(1)高誕常說高光拘于小節(jié),總是欺侮他,高光從不放在心上,對待哥哥更加恭謹。(補充主語、“小節(jié)”“不以為意”各1分,句意2 分)
(2)當時的人顯然批評高光不能防備自己的兒了,但因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這件事使高光受連累。(“非”“防閑”“以”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高光子宣茂,陳留圉城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西南圉鎮(zhèn)),是魏太尉高柔的兒子。高光性情敦厚,學習聰敏,但不善言語,他少時通曉家業(yè),熟悉刑法理論,當時的人們認為他是人才。最初由太子舍人逐漸遷任尚書郎,出任幽川刺史、潁川太守。當時武帝設(shè)置黃沙獄【武帝太康五年(284 年)六月】,用法典詔諭監(jiān)獄,來教育轉(zhuǎn)變囚犯。因為高光明曉歷代法律,就任命他為黃沙御史。傣祿與中丞相同。遷任廷尉。
元康年間,官拜尚書,主管三公曹。當時趙王司馬倫篡權(quán)叛逆,逼迫皇帝做了太上皇,大臣們都服從他的命令,不敢反對。唯獨高光在那段時間,堅守正道保全節(jié)操,當時的人們都景仰他,稱贊他賢貞。等到司馬倫被賜死,齊王司馬?輔佐朝政,因為高光忠貞,又任命高光為廷尉,遷任尚書。加任奉車都尉。后來高光跟從皇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有功,皇帝對他非常滿意,封他為延陵縣公,封邑一千八百戶。
當時朝廷都推崇高光擅用法。因此多次出任法律官員。惠帝被張方逼迫,前往長安。朝廷大臣害怕恐懼,奔走離散,沒有跟從的人,唯獨高光沒有離開,侍奉皇帝西行。遷任尚書左仆射,加任散騎常侍。
高光的兄長高誕被上官巳等人任用,歷任徐、壅兩州刺史。高誕生性放縱沒有規(guī)矩,而果斷剛烈超過常人,與高光的品行不一樣。高誕常說高光拘于小節(jié),總是欺侮他,高光從不放在心上,對待哥哥更加恭謹;实刍芈尻柡,時值皇太弟剛剛確立,慎重地挑選輔佐人才,任用高光為少傅,加任光祿大夫,常侍的職位依舊。等到懷帝即位,加受光祿大夫金章紫綬,與傅祗一同受到推崇。不久任尚書令,原有官職依舊,因病去世,追贈司空、侍中。適逢京洛被顛覆,竟然沒有給他謚號。他的兒子高韜字子遠,放縱不檢點。高光任廷尉時,高韜收受賄賂,有關(guān)官吏奏報此事,而高光不知道。當時的人雖然批評高光不能防備自己的兒子,但因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這件事使高光受連累。起初,高光到長安留在官署,讓高韜兼任右衛(wèi)將軍。高韜與宮廷與臺省的小人勾結(jié),等到高光去世時,仍在服喪中來往不斷。當時東海王司馬越輔佐朝政,不朝見皇帝。高韜知道人心埋怨,暗中與太傅參軍姜賾、京兆杜概等人謀劃討伐司馬越,事情泄露被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1269632.html
相關(guān)閱讀:《明史?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舊唐書?薛嵩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李白《行路難》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柳宗元《梅雨》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閱讀附答案